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04 (1700-1725).djvu/5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六百十三卷目錄

 郡守部名臣列傳三

  後漢

  羅憲       呂凱

  霍弋

  魏

  倉慈       杜畿

  孟康       令狐邵

  牽招       蘇則

  涼茂

  吳

  顧邵       鍾離牧

  晉

  王承       王宏

  范晷       楊邠

  宋

  阮長之      徐豁

  顧琛       陸法真

官常典第六百十三卷

郡守部名臣列傳三

後漢

羅憲

按《蜀志霍峻傳》:「峻子弋與巴東領軍襄陽羅憲,各保 全一方,舉以內附。」 按注:「《襄陽記》曰:憲字令則。父蒙, 避亂於蜀,官至廣漢太守。憲少以才學知名,年十三 能屬文。後主立太子,為太子舍人,遷庶子,尚書吏部 郎,以宣信校尉再使於吳,吳人稱羨焉。時黃皓預政, 眾多附之,憲獨不與同。皓恚,左遷巴東太守。時右大 將」軍閻宇都督巴東,為領軍,後主拜憲為宇副貳。魏 之伐蜀,召宇西還,留宇二千人,令憲守永安城。尋聞 成都敗,城中擾動,江邊長吏皆棄城走。憲斬稱成都 亂者一人,百姓乃定。得後主委質問至,乃帥所統臨 於都亭。三日。吳聞蜀敗,起兵西上,外託救援,內欲襲 憲。憲曰:「本朝傾覆,吳為脣齒,不恤我難而徼其利,背 盟違約。且漢已亡,吳何得久,寧能為吳降鹵乎!」保城 繕甲,告誓將士,厲以節義,莫不用命。吳聞鍾、鄧敗,百 城無主,有兼蜀之志,而巴東固守,兵不得過,使步協 率眾而西。憲臨江拒射,不能禦,遣參軍楊宗突圍北 出告急安東將軍陳騫,又送文武印綬任子,詣晉王 協攻城,憲出與戰,大破其軍。孫休怒,復遣陸抗等帥 眾三萬人增憲之圍。被攻凡六月日,而救援不到,城 中疾病大半。或說憲奔走之計,憲曰:「夫為人主,百姓 所抑,危不能安,急而棄之,君子不為也,畢命於此矣。」 陳騫言於晉王,遣荊州刺史胡烈救憲。抗等引退,晉 王即委前任,拜憲凌江將軍,封萬年亭侯。會武陵四 縣舉眾叛吳,以憲為武陵太守、巴東監軍。泰始元年, 改封西鄂縣侯。憲遣妻子居洛陽,武帝以子襲為給 事中。三年冬,入朝,進位冠軍將軍、假節。四年三月,從 帝宴於華林園,詔問蜀大臣子弟,後問先輩宜時敘 用者,憲薦蜀郡常忌、杜軫、壽良、巴西陳壽、南郡高軌、 高陽呂雅、許國、江夏費恭、瑯琊諸葛京、汝南陳裕,即 皆敘用,咸顯於世。憲還,襲取吳之巫城,因上《伐吳之 策》。憲方亮嚴正,待士不倦,輕財好施,不治產業。六年 薨,贈安南將軍,諡曰烈侯。子襲,以陵江將軍領部曲, 早卒,追贈廣漢太守。襲子徽,順陽內史,永嘉五年,為 王如所殺。此作獻名,與本傳不同,未詳孰是也。

呂凱

按《蜀志》本傳:「凱字季平,永昌不韋人也。仕郡,五官掾 功曹。時雍闓等聞先主薨於永安,驕黠滋甚,都護李 嚴與闓書六紙,解喻利害,闓但答一紙曰:『蓋聞天無 二日,土無二王。今天下鼎立,正朔有三,是以遠人惶 惑,不知所歸也』。」其桀慢如此。闓又降於吳,吳遙署闓 為永昌太守。永昌既在益州,郡之西道路壅塞,與蜀 隔絕,而郡太守改易,凱與府丞蜀郡王伉帥厲吏民, 閉境拒闓。闓數移檄永昌,稱說云云。凱答檄曰:「天降 喪亂,奸雄乘釁,天下切齒,萬國悲悼。臣妾大小,莫不 思竭筋力,肝腦塗地,以除國難。伏惟將軍世受漢恩, 以為當躬聚黨眾,率先啟行,上以報國家,下不負先 人,書功竹帛,遺名千載,何期臣僕吳」越,背本就末乎? 昔舜勤民事,隕於蒼梧;書籍嘉之,流聲無窮。崩於江 浦,何足可悲!文武受命,成王乃平。先帝龍興,海內望 風。宰臣聰「自天降康,而將軍不睹盛衰之紀,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