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04 (1700-1725).djvu/4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父。時郡學久廢,德乃修起橫舍,備俎豆黼冕,行禮奏 樂。又尊饗國老,宴會諸儒,百姓觀者,莫不勸服。在職 九年,徵拜大司農,卒於官。」

許荊

按《後漢書循吏傳》:「荊字少張,會稽陽羨人也。祖父武, 太守第五倫舉為孝廉。武以二弟晏、普未顯,欲令成 名,乃請之曰:『禮有分異之義,家有別居之道』。於是共 割財產,以為三分。武自取肥田廣宅,奴婢彊者,二弟 所得並悉劣少,鄉人皆稱弟克讓,而鄙武貪婪。晏等 以此並得選舉。武乃會宗親泣曰:『吾為兄不肖,盜聲 竊位,二弟年長,未豫榮祿,所以求得分財,自取大譏。 今理產所增,三倍於前,悉以推二弟,一無所留』。」於是 郡中翕然,遠近稱之。位至長樂少府。荊少為郡吏,兄 子世嘗報讎殺人,怨者操兵攻之。荊聞,乃出門,逆怨 者跪而言曰:「世前無狀相犯,咎皆在荊,不能訓導。兄 既早沒,一子為嗣,如令死者傷其滅絕,願殺身代之。」 怨家扶荊起曰:「許掾郡中稱賢,吾何敢相侵?」因遂委 去,荊名譽益著。太守黃兢舉孝廉,和帝時,稍遷桂陽 太守。郡濱南州,風俗脆薄,不識學義。荊為設喪紀婚 姻制度,使知禮禁。嘗行春到來陽縣人有蔣均者,兄 弟爭財,互相言訟。荊對之歎曰:「吾荷國重任,而教化 不行,咎在太守。」乃顧使吏上書陳狀,乞詣廷尉。均兄 弟感悔,各求受罪。在事十二年,父老稱歌。以病自上, 徵拜諫議大夫,卒於官。桂陽人為立廟樹碑。荊孫戫, 靈帝時為太尉。

王渙

按《後漢書循吏傳》:「渙字稚子,廣漢郪人也。父順,安定 太守。渙少好俠,尚氣力,數通剽輕少年。晚而改節,敦 儒學,習《尚書》,讀律令,略舉大義。為太守陳寵功曹,當 職割斷,不避豪右,寵風聲大行。入為大司農。和帝問 曰:『在郡何以為理』?寵頓首謝曰:『臣任功曹王渙,以簡 賢選能,主簿鐔顯,拾遺補闕,臣奉宣詔書而已』。帝大」 悅。渙由此顯名。州舉茂才,除溫令。縣多姦猾,積為人 患。渙以方略討擊,悉誅之。境內清夷,商人露宿於道, 其有放牛者,輒云「以屬稚子」,終無侵犯。在溫三年,遷 兗州刺史,繩正部郡,風威大行。後坐考妖言不實論。 歲餘,徵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從駕南巡,還為洛陽 令,以平正居身,得寬猛之宜。其冤嫌久訟,歷政所不 斷,法理所難平者,莫不曲盡情詐,壓塞群疑。又能以 譎數發擿姦伏,京師稱歎,以為渙有神算。元興元年 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壯,皆相與賦斂致 奠,醊以千數。渙喪西歸,道經弘農,民庶皆設槃按於 路。吏問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為卒司所鈔,恆亡 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見侵枉,故來報恩。其政化懷物 如此。民思其德,為立祠安陽亭西,每祀輒弦歌而薦 之。永初二年,鄧太后詔曰:「夫忠良之吏,國家所以為 理也,求之甚勤,得之至寡。故孔子曰『才難』。不其然乎? 昔大司農朱邑、右扶風尹翁歸,政跡茂異,令名顯聞, 孝宣皇帝嘉歎愍惜,而以黃金百斤策賜其子故洛 陽令王渙,秉清修之節,蹈《羔羊》之義,盡心奉公,務在 惠民。功業未遂,不幸早世,百姓追思,為之立祠,自非 忠愛之至,孰能若斯者乎?今以渙子石為郎中,以勸 勞勤。」延熹中,桓帝事黃老道,悉毀諸房祀,唯特詔密 縣存故太傅卓茂廟,洛陽留王渙祠焉。鐔顯後亦知 名,安帝時為豫州刺史。時天下饑荒,競為盜賊,州界 收捕,且萬餘人。顯愍其困窮,自陷刑辟,輒擅赦之,因 自劾奏,有詔勿理。後位至長樂衛尉。自渙卒後,連詔 三公特選洛陽令,皆不稱職。永平中,以劇令勃海任 峻補之。峻擢用文武吏,皆盡其能,糾剔姦盜,不得旋 踵,一歲斷獄,不過數十,威風猛於渙,而文理不及之。 峻字叔高,終於太山太守。

喻猛

按南昌郡乘猛字驕孫,豫章人。和帝時,任蒼梧太守, 以清白為理。郡人頌之曰:「於惟蒼梧,交阯之域。《禹貢》 厥人,島夷皮服。大漢惟宗,迪以仁德。出自中臺,鎮於 外國,威風光遠。吏人從則,鳩集以禮。南人入服,簡於 帝庭。功化畢植。」

張霸

按《後漢書》本傳:「霸字伯饒,蜀郡成都人也。年數歲而 知孝讓,雖出入飲食,自然合禮,鄉人號為張曾孑。七 歲通《春秋》,復欲進餘經,父母曰:『汝小,未能也』。霸曰:『我 饒為之』。故字曰饒焉。後就長水校尉樊儵受嚴氏《公 羊春秋》,遂博覽五經。諸生孫林、劉固、段著等慕之,各 市宅其傍以就學焉。舉孝廉,光祿王事,稍遷,永元中」 為會稽太守,表用郡人處士顧奉、公孫松等。奉後為 潁川太守,松為司隸校尉,並有名稱。其餘有業行者, 皆見擢用,郡中爭厲志節,習經者以千數,道路但聞 誦聲。初,霸以樊儵刪《嚴氏春秋》猶多繁辭,乃減定為 二十萬言,更名張氏學。霸始到越,賊未解,郡界不寧, 乃移書開購,明用信賞,賊遂束手歸附,不煩士卒之 力。童謠曰:「棄我戟,捐我矛,盜賊盡,吏皆休。」視事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