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04 (1700-1725).djvu/4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軍還,謂恂曰:「潁川迫近京師,當以時定,惟念獨卿能 平之耳。從九卿復出以憂,國可知也。」恂對曰:「潁川剽 輕,聞陛下遠踰阻險,有事隴、蜀,故狂狡乘間相詿誤 耳。如聞乘輿南向,賊必惶怖歸死,臣願執銳前驅。」即 日車駕南征。恂從至潁川,盜賊悉降,而竟不拜郡。百 姓遮道曰:「願從陛下,復借寇君一年。」乃留恂長社,鎮 撫吏人,受納餘降。初,隗囂將安定高峻擁兵萬人,據 高平第一,帝使待詔馬援招降峻,由是河西道開。中 郎將來歙承制拜峻通路將軍,封關內侯。後屬大司 馬吳漢,共圍囂於冀。及漢軍退,峻亡歸故營,復助囂 拒隴阺。及囂死,峻㨿高平,畏誅堅守。建威大將軍耿 弇率大中大夫竇士、武威太守梁統等圍之,一歲不 拔。十年,帝入關,將自征之。恂時從駕,諫曰:「長安道理, 居中應接近便,安定,隴西,必懷震懼。此從容一處,可 以制四方也。今士馬疲倦,方履險阻,非萬乘之固。前 年潁川,可為至戒。」帝不從。進軍及汧,峻猶不下,帝議 遣使降之,乃謂恂曰:「卿前止吾此舉,今為吾行也。若 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營擊之。」恂奉璽書至第一,峻 遣軍師皇甫文出謁,辭禮不屈。恂怒,將誅文。諸將諫 曰:「高峻精兵萬人,率多彊弩,西遮隴道,連年不下。今 欲降之,而反戮其使,無乃不可乎?」恂不應,遂斬之。遣 其副歸告峻曰:「軍師無禮,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 固守。」峻惶恐,即日開城門降。諸將皆賀,因曰:「敢問殺 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恂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 計者也。今來辭意不屈,必無降心。全之則文得其計, 殺之則峻亡其膽,是以降耳。」諸將皆曰:「非所及也。」遂 傳峻還洛陽。恂經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 朋友故人及從吏士。常曰:「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 獨享之乎!」時人歸其長者,以為有宰相器。十二年卒, 諡曰威侯。子損嗣。恂同產弟及兄子姊子,以軍功封 列侯者凡八人,終其身不傳於後。初所與謀閔業者, 恂數為帝言其忠,賜爵關內侯,官至遼西太守。十三 年,復封損庶兄壽為洨侯,後徙封損扶柳侯。損卒,子 釐嗣,徙封商鄉侯。釐卒,子襲嗣。恂女孫為大將軍鄧 騭夫人,由是寇氏得志於永初間。恂曾孫榮。

李忠

按《後漢書》本傳:「忠字仲都,東萊黃人也。建武二年,更 封中水侯,食邑三千戶。其年,徵拜五官中郎將,從平 龐萌、董憲等。六年,遷丹陽太守。是時,海內新定,南方 海濱江淮,多擁兵據土。忠到郡,招懷降附,其不服者 悉誅之,旬月皆平。忠以丹陽越俗不好學,嫁娶禮儀 衰於中國,乃為起學校,習禮容,春秋鄉飲,選用明經。」 郡中向慕之。墾田增多,三歲間,流民占著者五萬餘 口。十四年,三公奏課為天下第一。遷豫章太守,病去 官,徵詣京師。十九年,卒。

蔡茂

按《後漢書》本傳:「茂字子禮,河南懷人也。哀、平間,以儒 學顯,徵試博士,對策陳災異,以高等,擢拜議郎,遷侍 中。遇王莽居攝,以病自免,不仕莽朝。會天下擾亂,茂 素與竇融善,因避難歸之。融欲以為張掖太守,固辭 不就。每所餉給,計口取足而已。後與融俱徵,復拜議 郎,再遷廣漢太守,有政績稱。時陰氏賓客在郡界,多」 犯吏禁,茂輒糾案,無所回避。會洛陽令董宣舉糾湖 陽主,帝始怒,收宣,既而赦之。茂喜宣剛正,欲令朝廷 禁制貴戚,乃上書曰:「臣聞興化致教,必由進善;康國 寧人,莫大理惡。陛下聖德重興,再隆大命,即位以來, 四海晏然,誠宜夙興夜寐,雖休勿休。然頃者貴戚椒 房之家,數因恩埶,干犯吏禁,殺人不死,傷人不論。臣 恐繩墨棄而不用,斧斤廢而不舉。」近湖陽公主奴殺 人西市,而與主共輿,出入宮省,逋罪積日,冤魂不報。 洛陽令董宣,直道不顧,干主討姦。陛下不先澄審,召 欲加箠。當宣受怒之初,京師側耳,及其蒙宥,天下拭 目。今者外戚憍逸,賓客放濫,宜敕有司案理姦罪,使 執平之吏,永申其用,「以厭遠近不緝之情。」光武納之。 建武二十年,代戴涉為司徒,在職清儉匪懈。二十三 年,薨於位,時年七十二。賜東園梓棺,賻贈甚厚。茂初 在廣漢,夢坐大殿極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 穗,輒復失之。以問主簿郭賀,賀離席慶曰:「大殿者,宮 府之形象也。極而有禾,人臣之上祿也。取中穗,是中 台之」位也。「於」字禾失為秩。雖曰失之,乃所以得祿秩 也。袞職有闕,君其補之,旬月而茂徵焉。乃辟賀為掾。

杜詩

按《後漢書》本傳,「詩字公君,河內汲人也。少有才能,仕 郡功曹,有公平稱。更始時,辟大司馬府。建武元年,歲 中,三遷為侍御史,安集洛陽。時將軍蕭廣放縱兵士, 暴橫民間,百姓惶擾。詩敕曉不改,遂格殺廣。還以狀 聞。世祖召見,賜以棨戟。復使之河東,誅降逆賊楊異 等。詩到大陽,聞賊規欲北度,乃與長史急焚其船,部」 勒郡兵,將突騎趁擊斬異等,賊遂翦滅。拜成皋令。視 事三歲,舉政尤異,再遷為沛郡都尉,轉汝南都尉,所 在稱治。七年,遷南陽太守。性節儉,而政治清平,以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