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04 (1700-1725).djvu/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沒,命分宜祠祀黃子澄,漳州祠祀陳思賢、伍性原、陳 應宗、林玨、鄒君默、曹廷瑞、呂賢,其他先賢祠墓悉為 修復。」

《廣東通志》:「歐陽鐸字崇道,泰和人。擢廣東副使,改督 學。承魏校後,明禮教,崇行義,勸督有程。子弟資稍穎, 輒收之學,文義疏劣不即黜,再試靡進,乃黜之,并黜 其讜蕩無行、累教不悛者。文體士習為之一變。所獎 拔多名士,考校畢歸,豫擬經選,如陳思謙、唐穆、岑萬 等無不左驗,人服其藻鑑。」

《見聞錄》:徐文貞為浙江督學時,有二生爭貢,譁於堂 下,徐公閱卷自若。已而有二生遜貢,譁於堂下,徐公 亦閱卷自若。居頃之,召而謂曰:「我不欲使人爭,但亦 不能使人讓。諸生未嘗讀教條乎?連我也在教條裏 頭作不得主,諸生但照教條行事而已。」由是讓者爭 者皆自息。

《延休堂漫錄》:伍文定初為常州推官,以簡伉忤提學 御史陳琳,左遷起為嘉興府同知。琳亦來為郡守,相 見握手道舊,歡若平生,彼此各無芥蔕,時兩賢之。 《琬琰錄》:馬溪、田理為考功郎中,丙戌例當考察外官, 時臨潁內閣冢宰各挾私怨,欲去廣東、河南、陝西三 省提學。公乃昌言曰:「魏校、蕭鳴鳳、唐龍即今有數人 物,若欲考此三人,請先考理。」由是獲免。公之保全善 類,以扶正氣如此。

《明外史蔣信傳》:「信字卿實,常德人。王守仁謫居龍場, 信事焉。後遷貴州提學副使。建書院二,廩群髦士其 中。龍場故有王守仁祠,為置祀田,坐擅離職守,除名。」 《何瑭傳》:「瑭字粹夫,武陟人。嘉靖初,起山西提學副使, 以父憂不赴。服闋,起提學浙江。敦本尚實,士氣為之 丕變。」

《王邦瑞傳》:「邦瑞,字惟賢,宜陽人。以吏部郎中出為陝 西提學僉事。坐歲貢不中式五名以上,貶濱州知州, 再遷固原兵備副使,復提學陝西。」

《張邦奇傳》:「邦奇,字常甫,鄞人。出為湖廣提學副使,下 教曰:『學不孔顏,行不曾、閔,雖文若雄褒,吾且斥之。在 任三四年,諸生競勸。時世宗方為興世子,獻王遣之 就試,乃特設兩案,己居北,而使世子居南。文成送入 學,世宗由此知邦奇。嘉靖初,起提學四川,以親老乞 歸。久之,桂萼掌吏部,去留天下提學官,起邦奇補福』」 建。

《黃佐傳》:「佐字才伯,香山人。改廣西督學政。佐乃正士 習,毀淫祠,舉節孝,立鄉社,擇土民秀者為諸生,俾轉 相諭告,猺獞感悅,寇掠為希。」

《潘恩傳》:「恩字子仁,上海人,遷廣西提學僉事。靖江王 禁護衛子弟毋就試,勒賄乃許。恩移牒長史,將上聞, 王懼乃止。」

《萬士和傳》。「士和字思節,遷貴州提學副使。地雜箐峒, 諸生荒鄙,不悅學。士和所至誨勵,習尚漸移。」

《屠羲英傳》。「羲英字淳卿,出為浙江提學副使。持法嚴, 諸生惕息奉教,部內貴族干瀆無所徇。」

《竇之偁傳》:「子偁字可揚,擢湖廣提學副使,較閱公明 所甄錄,悉知名士,士類悅服。憫楚宗人冤,馳疏請雪, 忤權相弗避。」

《陸深傳》:「深字予淵,上海人,擢山西提學副使。時帝頒 御製《敬一箴》及《心箴》于天下學校,命提學官建亭勒 碑。前副使劉儲秀未及舉而深至會陽曲知縣崔廷 槐素酷虐,一無辜杖死。其子諸生也,愬之御史趙鏜, 鏜反除諸生名。深不平,遂劾廷槐并及鏜。鏜亦劾深 違詔,不勒御製碑,解二人任。鏜坐謫官,深御史逮問」 復職。已,改浙江,仍視學政。

《陳鳳梧傳》:「鳳梧字文鳴,出為湖廣提學僉事,公嚴自 持,諸生有黜者,巡撫都御史檄復廩膳,而巡按御史 送儒生入學者十數人,鳳梧皆拒之。中官韋敬守武 當,驕甚,監司趨其旁門,且側坐,鳳梧不可,獨與為鈞 敵。轉山西副使,仍督學政,巡按御史主監鄉試,學臣 考第入場者,又會二司覆校更定,鳳梧上疏爭之,自」 是御史無敢侵越。

《唐胄傳》:胄字平侯,瓊山人,遷廣西提學僉事,訓諸生 以禮義,土官及猺蠻悉令遣子入學。官軍討古田賊, 久無功,胄遣使撫之,其魁曰:「是前唐使君令吾子入 學者。即解甲。」

《張岳傳》:「岳字維喬,惠安人,出為廣西提學僉事,行部 柳州,軍以缺餉故,大譁,城門閉者五日。岳謂知府曰: 『汝謂我學使者,不關守土事乎?令啟門召之入,厲色 詰之,皆頓首言饑困狀。岳立命平餉,悉散去。尋以計 禽首惡十八人,置之理,一軍帖然』。」

《楊俊民傳》:「俊民字伯章,遷河南提學副使。時高拱柄 政,其甥劉生得罪,杖而黜之。拱兄僉都御史捷歿,有 司請祠於鄉。俊民惡捷,常手刃其子,弗許。」

《江玭傳》:「玭字用良,仁和人。擢廣西提學僉事,雖瘴鄉, 必親詣,不以牒。召試曰:『吾不忍逸己以勞人也。力折 營競品覈公,當屬有侵其官者,投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