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90 (1700-1725).djvu/6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有弩手,左右驍衛各八十五人,餘衛各八十三人。

左右羽林軍大將軍各一人,正三品;將軍各三人,從 三品。掌統北衙禁兵,督攝左右廂飛騎儀仗。大朝會 則周衛階陛,巡幸則夾馳道,為內仗。凡飛騎番上者, 配其職。有敕上南衙者,大將軍承《墨敕》白移於金吾, 引駕仗官與監門奏覆,降《墨敕》,然後乃得入。長史各 一人,從六品上;錄事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上;倉曹 參軍事各一人,兼總騎曹事;兵曹參軍事各一人,冑 曹參軍事各一人,自倉曹參軍以下,皆正八品下;司 階各二人,正六品上;中𠋫各三人,正七品下;司戈各 五人,正八品上;執戟各五人,正九品下;長上各十人。 左右翊衛中郎將府中郎將一人,正四品下;左、右中 郎一人,左、右郎將一人,皆正五品上;兵曹參軍事一 人,正九品上;校尉五人,旅帥十人,隊正二十人,副隊 正二十人。

有錄事一人,史二人,亭長二人,掌固四人。倉曹、兵曹,各府二人,史四人;胄曹府史各二人。左右翊中郎將府:錄事一人,府一人,史二人。倉曹、兵曹,各府二人,史四人;冑曹府史各二人。

左右龍武軍大將軍各一人,正二品;統軍各一人,正 三品;將軍三人,從三品。掌同羽林。長史、錄事參軍事、 倉曹參軍事、兵曹參軍事、冑曹參軍事各一人,司階 各二人,中𠋫各三人,司戈、執戟各五人,長上各十人。

景雲元年,置龍武將軍。興元元年,六軍各置統軍。貞元三年,龍武軍增將軍一員。有錄事一人,史二人,亭長二人,掌固四人。倉曹,府二人,史四人;兵曹,府二人,史四人;冑曹,府、史各二人。

左右神武軍大將軍各一人,正二品;統軍各一人,正 三品;將軍三人,從三品。總衙前射生兵。長史、錄事參 軍事,倉曹參軍事、兵曹參軍事、冑曹參軍事各一人, 司階各二人,中𠋫各三人,司戈、執戟各五人,長上各 十人。

有錄事一人,史二人,倉曹、兵曹、胄曹、府、史皆如神武軍。開元二十六年,分羽林置左右神武軍,尋廢。至德二年復置。

左右神策軍大將軍各一人,正二品;統軍各二人,正 三品;將軍各四人,從三品。掌衛兵及內外八鎮兵。護 軍中尉各一人,中護軍各一人,判官各三人,都句判 官二人,句覆官各一人,表奏官各一人,支計官各一 人,孔目官各二人,驅使官各二人。自長史以下,員數 如《龍武軍》。

左右龍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號「六軍。」貞元二年,神策軍置大將軍、將軍;十四年置統軍,品秩同六軍。始,殿前左右神威軍有大將軍二人,正二品;統軍二人,從三品;將軍二人,從五品。元和初,為一軍,號天威軍。八年廢,以軍隸神策。有馬軍、步軍將軍及指揮使等,以馬軍大將軍知軍事。天復三年,廢神策軍,四年復置神策軍。

天下兵馬元帥、副元帥、都統、副都統、行軍長史、行軍 司馬、行軍左司馬、行軍右司馬,判官掌書記。行軍參 謀,前軍兵馬使、中軍兵馬使、後軍兵馬使、中軍都虞 𠋫,各一人。元帥、都統、招討使,掌征伐,兵罷則省。都統 總諸道兵馬,不賜旌節。

高祖起兵,置左右領軍大都督,各總三軍。及定京師,置左右元帥,太原道行軍元帥,西討元帥,皆親王領之。天寶末,置天下兵馬元帥都統,朔方、河東、河北、平盧節度使,招討,都統之名始於此。大曆八年,罷天下兵馬元帥。建中四年,以李希烈反,置諸軍行營兵馬都元帥。興元元年,置副都統。會昌中,置靈夏六道元帥。黃巢之難,置諸道行營都都統。天福二年,置諸道兵馬元帥。尋復改曰「天下兵馬元帥。」

行軍司馬「掌弼戎政,居則習蒐狩,有役則申戰守之 法,器械、糧糒、軍籍、賜予皆專焉。」

武德元年,改贊治曰「治中。」太宗即位,曰「司馬」,下州亦置焉。顯慶二年,置洛州司馬。武后大足元年,東都、北都、雍、荊、揚、益州置左右司馬。神龍三年省。太極元年,雍、洛四大都督府增司馬一人,亦分左右。

遼制,設南北大王院,分掌部族軍民之政。各設都統 軍司、詳穩司、都部署司之屬。

按《遼史百官志》:「北大王院,分掌部族軍民之政。」

北院大王。初名迭剌部夷離堇。太祖分北、南院。太宗會同元年,改夷離堇為大王。

知北院大王事

北院太師

北院太保

北院司徒

北院司空

北院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