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9 (1700-1725).djvu/1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晉,晉以秀為驃騎將軍、儀同三司,封會稽公。

孫瑜

按:《三國吳志孫靜傳》:「靜子瑜,字仲異,以恭義校尉始 領兵眾。是時賓客諸將多江西人,瑜虛心綏撫,得其 歡心。建安九年,領丹陽太守,為眾所附,至萬餘人,加 綏遠將軍。十一年,與周瑜共討麻保二屯,破之。後從 權拒曹公於濡須。權欲交戰,瑜說權持重,權不從軍, 果無功。遷奮威將軍,領郡如故,自溧陽徙屯牛渚。瑜」 以永安人饒助為襄安長,無錫人顏連為居巢長,使 招納廬江二郡,各得降附。濟陰人馬普篤學好古,瑜 厚禮之,使二府將吏子弟數百人就受業,遂立學宮, 臨饗講肄。是時諸將皆以軍務為事,而瑜好樂《墳典》, 雖在戎旅,誦聲不絕。年三十九,建安二十年卒。瑜五 子:彌、熙、燿、曼、紘。曼至將軍,封侯。

孫皎

按《三國吳志孫靜傳》:「靜子皎,字叔朗,始拜護軍校尉, 領眾二千餘人。是時曹公數出濡須,皎每赴拒,號為 精銳。遷都護征虜將軍,代程普督夏口、黃蓋。及兄瑜 卒,又并其軍賜沙羡雲杜南新市、竟陵為奉邑。自置 長吏,輕財能施,善於交結。與諸葛瑾至厚,委廬江劉 靖以得失,江夏李允以眾,事廣陵吳碩、河南張梁以」 軍旅,而傾心親待,莫不自盡。皎嘗遣兵候獲魏邊將 吏美女以進皎,皎更其衣服送還之,下令曰:「今所誅 者曹氏,其百姓何罪?自今以往,不得擊其老弱。」由是 江、淮間多歸附者。嘗以小故與甘寧忿爭,或以諫寧, 寧曰:「臣子一例征虜,雖公子何可專行侮人邪?吾值 明主,但當輸效力命,以報所天,誠不能隨俗屈曲矣。」 權聞之,以書讓皎曰:「自吾與北方為敵,中間十年,初 時相持年小,今者且三十矣。孔子言三十而立,非但 謂《五經》也。授卿以精兵,委卿以大任,都護諸將於千 里之外,欲使如楚;任昭、奚恤揚威於北境,非徒相使 逞私志而已。近聞卿與甘興霸飲,因酒發作,侵陵其 人。其人求屬呂蒙督」中。「此人雖麤豪有不如人意時, 然其較略大丈夫也。吾親之者,非私之也。我親愛之, 卿疏憎之。卿所為每與吾違,其可久乎?」夫居敬而行 簡,可以臨民;愛人多容,可以得眾。二者尚不能知,安 可董督在遠,禦寇濟難乎?卿行長大,特授重任,上有 遠方瞻望之視,下有部曲朝夕從事,何可恣意,有盛 怒邪?「人誰無過?貴其能改,宜追前愆,深自咎責。今故 煩諸葛子瑜重宣吾意,臨書摧愴,心悲淚下。」皎得書, 上疏陳謝,遂與寧結厚。後呂蒙當襲南郡,權欲令皎 與蒙為左右部大督。蒙說權曰:「若至尊以征虜能,宜 用之;以蒙能,宜用蒙。昔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共攻 江陵,雖事決於瑜,普自恃久將,且俱是督」,遂共不睦, 幾敗國事,此目前之戒也。權寤謝蒙曰:「以卿為大督, 命皎為後繼,禽關羽,定荊州,皎有力焉。」建安二十四 年卒。權追錄其功,封子引為丹陽侯。引卒,無子,弟晞 嗣領兵,有罪自殺,國除。弟咨、彌儀皆將軍,封侯。咨,羽 林督,儀無難督,咨為滕引所殺,儀為孫峻所害。

孫奐

按:《三國吳志孫靜傳》:「靜子奐,字秀明,兄皎既卒,代統 其眾,以揚武中郎將領江夏太守。在事一年,遵皎舊 跡,禮劉靖、李允、吳碩、張梁及江夏閭舉等,並納其善。 奐訥於造次,而敏於當官,軍民稱之。黃武五年,權攻 石陽,奐以地主使所部將軍鮮于丹帥五千人先斷 淮道,自帥吳碩、張梁五千人為軍前鋒,降高城,得三」 將,大軍引還。權詔使在前住。駕過其軍,見奐軍陣整 齊,權歡曰:「初吾憂其遲鈍,今治軍諸將少能及者,吾 無憂矣。」拜揚威將軍,封沙羡侯。吳碩、張梁皆裨將軍, 賜爵關內侯。奐亦愛樂儒生,復命部曲子弟就業,後 仕進朝廷者數十人。年四十,嘉禾三年卒。子承嗣,以 昭武中郎將代統兵領郡。赤烏六年卒,無子。封承庶 弟壹奉奐後,襲業為將。孫峻之誅諸葛恪也,壹與全 熙、施績功恪弟公安督融,融自殺,壹從鎮南,遷鎮軍, 假節,督夏口。及孫綝誅滕引、呂據,據、引皆壹之妹丈 也。壹弟封又知引、據謀,自殺。綝遣朱異潛襲壹,異至 武昌,壹知其攻己,率部曲千餘口過將,引妻奔魏。魏 以壹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封吳侯,以故主芳貴人 邢氏妻之。邢美色妬忌,下不堪命,遂共殺壹及邢氏。 壹入魏,黃初三年死。

孫慮

按《三國吳志》本傳:「慮字子智,權長子,宣太子登弟也。 少敏惠,有才藝,權器愛之。黃武七年,封建昌侯。後二 年,丞相雍等奏慮性聰體達,所尚日新,北方近漢,宜 進爵稱王。權未許。久之,尚書僕射存上疏曰:帝王之 興,莫不褒崇至親,以光群后。故魯、衛於周,寵冠諸侯。 高帝五王,封列于漢,所以藩屏本朝,為國鎮衛。建昌 侯慮稟性聰敏,才兼文武,於古典制,宜正名號。陛下 謙光,未肯如舊,群寮大小,咸用於邑。方今奸寇恣雎, 金鼓未弭,腹心爪牙,惟親與賢。輒與丞相雍等議,咸 以慮宜為鎮軍大將軍,授任偏方,以光大業。」權乃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