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6 (1700-1725).djvu/9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境,雖行如國。」陳子曰:「古之義也。吾今而後,知不學者 淺之為人也。」 《公儀》篇:「魯人」有公儀僭者,砥節礪行, 樂道好古,恬於榮利,不事諸侯。子思與之友。穆公因 子思欲以為相,謂子思曰:「公儀子必輔寡人,參分魯 國而與之一,子其言之。」子思對曰:「如君之言,則公儀 子愈所以不至也。君若饑渴待賢,納用其謀,雖蔬食 水飲伋,亦願在下風。令徒以高官厚祿釣餌君子,無 信用之意。公儀子之智,若魚鳥可也。不然,則彼將終 身不躡乎君之庭矣。且臣不佞,又不任為君操竿下 釣,以蕩守節之士也。」 閭丘溫見田氏將必危齊,欲 以其邑叛而適魯。穆公聞之,謂子思曰:「子能懷之,則 寡人割邑如其邑以常宗。」子思曰:「伋雖能之,義所不 為也。」公曰:「何?」子思對曰:「彼為人臣,君將敗,弗能扶而」 叛之;逆臣制國,弗能以其身死而逃之,此罪誅之人 也。伋縱不能討,而又要利以召姦,非忍行也。 穆公 問子思曰:「吾聞龍欄氏子不孝,其行何如?」對曰:「吾聞 明君之為政,尊賢以崇德,舉善以勸民,則四方之內, 孰敢不化。若夫過行,是細人所識,不治其本而問其 過,臣不知所以也。」公曰:「善。」 穆公謂子思曰:「子之書 所記夫子之言,或者以謂子之辭。」子思曰:「臣所記臣 祖之言,或親聞之者,有聞之於人者,雖非正其辭,然 猶不失其意焉,且君之所疑者何?」公曰:「於事無非。」子 思曰:「無非,所以得臣祖之意也。就如君言以為臣之 辭,臣之辭無非,則亦宜貴矣。事既不然,又何疑焉?」 穆公謂子思曰:「縣子言子之為善,不欲人譽己,信乎?」 子思對曰:「非臣之情也,臣之修善,欲人知之,知之而 譽臣,是臣之為善有勸也,此所願而不可得者也。若 臣之修善而人莫知,莫知則必毀臣,是臣之為善而 受毀也,此臣所不願而不可避者也。若夫雞鳴為善, 滋滋以至夜半,而曰『不欲人之知,恐人之譽己』,臣以 謂斯人也者」,非虛則愚也。 胡母豹謂子思曰:「子好 大,世莫能容子也,盍亦隨時乎?」子思曰:「大非所病,所 病不大也。凡所以求容於世,為行道也。毀道以求容, 容何行焉?大不見容,命也;毀大而求容,罪也。吾勿改 矣。」 子思居貧,其友有餽之粟者,受二車焉。或獻樽 酒束脩,子思勿為當也。或曰:「子取人粟而辭吾酒脯, 是辭少而取多也。於義則無名,於分則不全,而子行 之何也?」子思曰:「然。伋不幸而貧於財,至乃困乏,將恐 絕先人之祀。夫以受粟為周之也,酒脯則所以飲宴 也。方乏於食而乃飲宴,非義也。吾豈以為分哉?度義 而行也。」或者擔其酒脯以歸。 穆公問子思曰:「吾國 可興乎?」子思曰:「可」公曰:「為之奈何?」對曰:「苟君與大夫 慕周公、伯禽之治,行其政化,開公家之惠,杜私門之 利,結恩百姓,修禮鄰國,其興也勃矣。」 子思曰:「吾之 富貴甚易,而由不能。夫不取於人,謂之富;不辱於人, 謂之貴。不取不辱,其於富貴庶矣哉!」 《抗志篇》曾申 參之子謂子思曰:「屈己以伸道乎?抗志以貧賤乎?」子思 曰:「道伸吾所願也,今天下王侯其孰能哉?與屈己以 富貴,不若抗志以貧賤。屈己則制於人,抗志則不愧 於道。」 子思居衛,衛人釣於河,得鰥魚焉,其大盈車。 子思問之曰:「鰥魚,魚之難得者也,子果何得之?」對曰: 「吾始下釣,垂一魴之餌,鰥過而勿視焉,更以豚之半 體則吞」之矣。子思喟然曰:「鰥雖難得,貪以死餌;士雖 懷道,貪以死祿矣。」 子思居衛,魯穆公卒,縣子使乎 衛,聞喪而服,謂子思曰:「子雖未臣魯,父母之國也,先 君宗廟在焉,奈何不服?」子思曰:「吾豈愛乎?禮不得也。」 縣子曰:「請問之。」答曰:「臣而去國,君不掃其宗廟,則為 之服寄。公寓乎是國,而為國服。吾既無列於魯,而祭 在衛,吾何服哉?是寄臣而服所寄之君,則舊君無服, 明不二君之義也。」《縣子》曰:「善哉,我未之思也。 衛君 言計是非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子思曰:『以吾觀所 為君不君臣不臣者也』。」公丘懿子曰:「何乃若是?」子思 曰:「人主自臧,則眾謀不進。事是而臧之,猶卻眾謀,況 和非以長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悅人之讚己,闇莫 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諛求容,諂莫甚焉。君闇臣 諂,以居百姓之上,民弗與也。若此不已,國無類矣。 子思謂衛君曰:「君之國事將日非矣。」君曰:「何故?」對曰: 「有由然焉。君出言皆自以為是,而卿大夫莫敢矯其 非;卿大夫出言亦皆自以為是,而士庶莫敢矯其非。 君臣既自賢矣,而群」下同聲賢之。賢之則順而有福, 矯之則逆而有禍,故使如此,如此則善安從生?《詩》曰: 「具曰予聖」,誰知烏之雌雄。抑亦似衛之君臣乎? 衛 君問子思曰:寡人之政何如?答曰:「無非。」君曰:寡人不 知其不肖,亦望其如此也。子思曰:希旨容媚,則君親 之;中正弼非,則君疏之。夫能使人富貴貧賤者,君也。 在朝之「士,孰肯舍所以見親,而取其所以見疏者乎? 是故競求射君之心,而莫敢有非君之非者,此臣所 謂無非也。」公曰:「然乎?寡人之過也,今知改矣。」答曰:「君 弗能焉。口順而心不懌者,臨其事必疣。君雖有命,臣 未敢受也。」 司徒《文子》改葬其叔父,問服於子思。子 思曰:「《禮》,父母改葬緦,既葬而除。不忍無服送至」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