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6 (1700-1725).djvu/9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惑矣。」 《縣子問子思》曰:「吾聞同聲者相好,子之先君 見子產時,則兄事之,而世謂子產仁愛,稱夫子聖人, 是謂聖道事仁愛乎?吾未喻其人之孰先後也,故質 于子。」子思曰:「『然,子之問也,昔季孫問子游,亦若子之 言也』。子游答曰:『以子產之仁愛譬夫子,其猶浸水之 與膏雨乎』?」康子曰:「子產死,鄭人丈夫舍玦珮,婦女舍 珠瑱,巷哭三月,竽瑟不作。夫子之死也,吾未聞魯人 之若是也,奚故哉?」子游曰:「夫浸水之所及也則生,其 所不及則死,故民皆知焉。膏雨之所生也,廣莫大焉; 民之受賜也普矣,莫識其由來者。上德不德,是以無 德。」季孫曰:「善。」縣子曰:「其然。」 孟子車尚幼,請見子思。 子思見之,甚悅其志,命子上侍坐焉,禮敬子車甚崇, 子上不願也。客退,子上請曰:「白聞士無介不見,女無 媒不嫁。孟孺子無介而見,大人悅而敬之。白也未喻, 敢問。」子思曰:「然。吾昔從夫子於郯,遇程子於塗,傾蓋 而語,終日而別,命子路將束帛贈焉,以其道同於君 子也。今孟子車,孺子也,言稱堯舜,性樂仁義,世所希 有也。事之猶可,況加敬乎?非爾所及也。」 子思在魯, 使以書如衛問子上。子上北面再拜受書,伏讀,然後 與使者晏。遂為復書。返,中庭北面再拜,以授使者,既 受書,然後退。使者還魯,問子思曰:「吾子堂上南面立, 授臣書,事畢送臣。子上中庭拜,授臣書,而不送,何也?」 子思曰:「拜而不送,敬也;使而送之,賓也。」 魯人有同 姓死而弗弔者,人曰:「在禮當免不免,當弔;不弔,有司 罰之。如之何?子」之無弔也。答曰:「吾以其疏遠也。」子思 聞之曰。無恩之甚也。昔者季孫康子問於夫子曰:「百世 之宗,有絕道乎?」子曰:「繼之以姓,義無絕也。故同姓為 宗,合族為屬,雖國子之尊,不廢其親,所以崇愛也。是 以綴之以食,序列昭穆,萬世婚姻不通,忠篤之道然 也。 魯穆公訪於子思曰:『寡人不得嗣先君之業二 年矣,未知所以為令名者,且欲掩先君之惡,以揚先 君之善,使談者有述焉。為之若何?願先生教之也』。」子 思答曰:「以伋所聞,舜禹之於其父,非勿欲也。以為私 情之細,不如公義之大,故弗敢私之云耳。責以虛飾 之教,又非伋所得言。」公曰:「思之可以利民者。」子思曰: 「顧有惠百姓之心,則莫如一切除非法之事也。毀不 居之室,以賜窮民;奪嬖寵之祿,以賑困匱。無令人有 悲怨,而後世有聞見,抑亦可。」公曰:「諾。」 縣子問子思 曰:「顏回問為邦,夫子曰『行夏之時。若是殷周異正,為 非乎』?」子思曰:「夏數得天,堯舜之所同也。殷周之王,征 伐革命,以應乎天,因改正朔。若云天時之改耳,故不 相因也。」夫受禪於人者,則襲其統;受命於天者則革 之,所以神其事,如天道之變然也。三統之義,夏得其 正。是以夫子云。 穆公問於子思曰:「立太子有常乎?」 答曰:「有之,在周公之典。」公曰:「昔文王舍適而立其次, 微子舍孫而立其弟,是何法也?」子思曰:「殷人質而尊 其尊,故立弟;周人文而親其親,故立子亦各其禮也。 文質不同,其禮則異,文王舍適立次,權也。」公曰:「苟得 行權,豈惟聖人,唯賢與愛立也。」子思曰:「聖人不以權 教,故立制垂法,順之為貴。若必欲犯,何有於異?」公曰: 「舍賢立聖,舍愚立賢,何如?」子思曰:「唯聖立聖,其文王 乎?不及文王者,則各賢其所愛,不殊於適,何以限之? 必不能審賢愚之分。請父兄群臣卜於祖廟,亦權之 可也。」 孟軻問牧民何先,子思曰:「先利之。」曰:「君子之 所以教民亦仁義,固所以利之乎?」子思曰:上不仁則 下不得其所,上不義則樂為亂也。此為不利大矣。故 《易》曰:「利者義之和也。」又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此皆 利之大者也。 《居衛篇》:子思居衛言苟變於衛君曰: 其材可將五百乘君任軍旅率得此人則無敵於天 下矣。衛君曰:吾知其材可將然變嘗為吏賦於民而 食人二雞子以故弗「用也。」子思曰:「夫聖人之官人,猶 大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長,棄其所短,故杞梓連抱而 有數尺之朽,良工不棄,何也?知其所妨者細也,卒成 不訾之器。今君處戰國之世,選爪牙之士,而以二卵 棄干城之將,此不可使聞於鄰國者也。」衛君再拜曰: 「謹受教矣。」 子思適齊,齊君之嬖臣,美鬚眉立乎側, 齊君指「之而笑,且言曰:『假貌可相易,寡人不惜此之 鬚眉於先生也』。」子思曰:「非所願也。所願者,唯君修禮 義,富百姓,而伋得寄帑於君之境內,從襁負之列,其 榮多矣。若無此鬚鬣,非伋所病也。昔堯身修十尺,眉 乃八彩,實聖;舜身修八尺有奇,面頷無毛,亦聖;禹、湯、 文、武及周公勤思勞體,或折臂望視,或禿骭背僂,亦 聖不以鬚眉美鬣為稱也。人之賢聖在德,豈在貌乎? 且吾性無鬚眉,而天下王侯不以此損其敬。由是言 之,伋徒患德之不卲美也,不病毛鬢之不茂也。」 子 思謂子上曰:「有可以為公之尊,而富貴人眾不與焉 者,非唯志乎?成其志者,非唯無欲乎?夫錦繢紛華,所 服不過溫體;三牲大牢,所食不過充腹。知以身取節 者,則知足矣;苟知足,則不累其志矣。」 曾子謂子思 曰:「昔者吾從夫子巡守於諸侯,夫子未嘗失人臣之 禮,而猶聖道不行。今吾觀子有傲世主之心,無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