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6 (1700-1725).djvu/8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闕里志》:「吏部。」

啟「為崇聖學以培人材」 事:驗封清吏司案呈,奉本

部送順治元年九月初七日吏科抄出巡撫山東等處地方督理營田提督軍務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方大猷《啟》前事,內稱:「臣奉」

令旨、《隨撫將》出。

都時曾具一疏,為恭陳《平定山東十二要策》事。內:

第七款「為崇聖學,請先聖孔子為萬世道統之宗。」

「本朝開國之初,《一代綱常》」培植於此,禮應

敕官崇祀復衍聖公併四氏學博等之封可卜。

「國脈靈長,人文蔚起」 ,迄今未見舉行。《兗州曲阜一》

帶久已歸順況

朝廷「尊師樂道」,與接待臣子不同。古來啟運之主,盡

有崇祀之文、禮宜先施,碑誌可攷。謹詳列歷朝恩例以備

皇上採倣而行,此天下所仰以為盛典,後世傳之以

為美治萬不可再遲也。伏候

聖裁。緣係崇聖學以培人材事理、未敢擅便、為此具

本專差官孫《英》齎捧。謹啟請。

旨《計開一公爵》。孔子嫡孫則承大爵,自秦始皇始封。

孔鮒為「文通君。」 歷代封爵不一,有加無已,悉載史冊可攷。至宋仁宗,始封為衍聖公。歷金、元至明洪武二年,仍封為衍聖公,賜正一品服色,麟袍、玉帶三臺,銀印一顆,列文武班首。歷傳至今,自天啟二年又晉階太子太傅,襲封衍聖公。一衍聖公長子,年至十五歲,即准襲授,隨加冠服,准用二品服色。至崇禎年間,各公、侯、伯長子俱加玉帶,事例相同。「一、博士,衍聖公長子則承大爵,次子至十五歲則授以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以主子思子祀事;三子則襲太常寺博士,主汶上縣聖澤書院祀事。」 每隨一代公爵,遞為更授。一、知縣。天下州縣皆用流官,獨曲阜用孔氏世職,以宰此邑者,蓋以大聖之子孫,不使他人統攝之也。其官先由本爵保舉賢能,孔氏任事後,改考選廩膳生員德行兼優者,以授此職。五年任滿,照例考選升轉。一、學錄天下學官皆用教諭,獨四氏學用學錄者,蓋以比隆國學,亦以聖賢之子孫,不與他學同也。其官亦自孔姓生員中德行兼懋者,由本爵咨部,以授此職。一、尼山乃孔子發祥之地,亦設學錄一員,以主其祀,其官係本爵弟姪中選德行兼異者,咨部授職。一、洙泗書院乃孔子闡教之地,亦設學錄一員,以主其祀,其官於孔氏中遴舉德行秀異者,由本爵咨部,以授此職。一、本爵屬官員役,明洪武元年十二月十九日欽設管勾一員,司五屯錢糧;司樂官一員,司樂舞生典籍一員;司禮生書籍掌書,一名。司文移書寫,一名。司繕寫知印,一名。司印務奏差,一名。司差遣。以上俱由本府保舉堪用人數,咨部銓用。一、屯田:孔廟祀田,歷代各有欽賜。至明洪武二年,欽賜祭田二千大頃,坐落兗屬二十七處。其界段數目,載在《闕里志》可攷。近以寇盜擾亂,土地荒蕪,佃丁逃亡,錢糧無備,每至祭期,賣產毀器,心血幾枯。幸際

聖朝。惟冀

新恩一佃戶,凡孔廟、鄆城、鉅野、平陽、東阿、獨山五屯。

「佃戶係洪武二年欽撥民間身家無過俊秀」 五百戶,湊人二千丁見丁百畝,佃種五屯祭田,辦納籽粒,以供本廟祭祀等項支用。其民間一應雜派差役,俱行蠲免。至今年荒兵亂,死亡逃移,十存二三,丁逃地蕪,祭祀匱乏,甚為可慮。伏乞

裁酌一廟戶。孔廟戶丁,歷代欽撥不一。自明洪武二

年,欽撥民間俊秀子弟一百一十五戶,以供本廟灑掃。至今或死於荒、或死於盜,十存一、二。至於灑掃寥寥無人,此又不可不加意者也。一、樂舞生:「孔廟每年四時祭祀,樂用《八佾》,額設樂舞生二百四十名。於兗屬二十七州縣遴選民間俊秀子弟,以授斯役,以供本廟奔走。其本生一應差徭,與廩膳生員事例一體」 優免。仍免本戶人二丁、以供本生往返盤費。目今世亂。多致逃亡。故其樂亦廢。伏乞

《新旨招採》一、禮生,孔廟禮生,每月朔望及四時祭祀。

在本廟《引贊禮儀》、額設禮生六十名、於曲阜縣選用民間俊秀子弟,以授斯役。其優免例與樂舞生同。近因兵亂、死亡逃移、以致禮節多廢。亦乞

《新旨招採》因順治元年九月初四日奉

旨先聖為萬世道統之宗。禮當崇祀。昭朝廷,尊師重

道之意。這本內所開各款,俱應相沿,期於優渥,以成盛典。著該部查照,一體飭行。敬此敬遵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