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6 (1700-1725).djvu/8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一百十六卷目錄

 聖裔部彙考二

  明太祖洪武八則 惠宗建文一則 成祖永樂二則 仁宗洪熙一則 宣宗宣德一則

   英宗正統一則 代宗景泰二則 憲宗成化四則 孝宗弘治一則 武宗正德四則

  世宗嘉靖六則 穆宗隆慶二則 神宗萬曆二則 熹宗天啟二則 愍帝崇禎三則

皇清順治八則 康熙三則

官常典第一百十六卷

聖裔部彙考二

太祖洪武元年封孔子五十六代孫孔希學為資善大夫襲衍聖公置官屬希大襲曲阜知縣

按《明大政紀》:吳元年十一月丁未,下東平,以先聖孔 子五十六世孫希學襲封衍聖公。時希學聞大軍至, 率曲阜尹希舉、鄒縣主簿孟思諒等,迎見汪興祖於 軍門。洪武元年四月戊申,元國子監祭酒孔克堅來 朝,上賜宅一區、馬一匹,日給米二石,諭之曰:「爾祖明 先王之道,立教經世,萬世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實 有賴焉。故爾孔氏高出常人,常人且知求望聖賢之 學,況孔氏子孫乎!爾宜勉爾族人,各務進學。」十一月 甲辰,以孔希學襲封衍聖公,希大知曲阜縣,世襲。 按《闕里志》:元年十二月,仍封孔子五十六代孫孔希 學為襲封衍聖公。制曰:「古之聖人,自羲農至於文武, 法天治民,明並日月,德化之盛,莫有加焉,然皆隨時 制宜,世有因革。至於孔子,雖不得位,會前聖之道而 統之,以垂教萬世,為帝者師。其孫子思,又能傳述而 明言之,以極其盛。有國家者求其統緒,尊其爵號,蓋 所以崇德而報功也。歷代以來,膺襲封號者,或不能 繩其祖武,朕甚愍焉。」當臨御之初,訪其世襲者,得五 十六代孫孔希學,大宗「是紹,爰行典禮,以致褒崇。爾 其勤敏以進學,恭儉以成德,庶幾領袖世儒,益展聖 道之用於當時,以副朕之至望,豈不偉與!可封資善 大夫,襲封衍聖公。」是月十九日,禮部議設官員人數, 奏准:額設官屬人等,宜從襲封衍聖公保舉堪用人 數,具呈都省,以憑銓用。管勾一員,司樂一員,典籍一 員,書寫一名,奏差一名,掌書一名,知印一名。前件本 部傅侍郎、張郎中同陳修撰、李起居注、單起居注、安 給事中安、殿中侍御史、宿衛等官,於奉天門奏,奉聖 旨:「准擬,欽此。」又是日,戶部崔尚書、竇侍郎同朱學士、 濮指揮、周指揮、陸鎮撫等官,於謹身殿西廊下,奉《太 祖高皇帝聖旨》:「孔氏子孫,皆免差役稅糧,有司依例 科徵。欽此。」

按《兗州府志》:「元年手詔,孔氏子孫,諭令入朝,封孔子 五十六代孫希學為資善大夫衍聖公,班亞上相,給 二品銀印,世職知縣如舊制。先是衍聖公克堅,自元 時襲封,入仕於朝,以子希學嗣。已而辭歸祖庭,累召 不起。戊申,太祖革命,希學首朝京師,奏對稱旨,賜幣 遣歸。至是歲改元,乃以御札諭孔氏子孫:『爾祖宗垂 教,萬世世賓於王家。吾率中土之士,奉天以安中夏, 爾其可稱疾不至以慢吾乎』?」克堅奉詔,始以是年十 一月入朝,進見謹身殿,面賜獎諭,待以賓禮。已,念其 老,不煩以政,賜祿給焉。旋封希學公爵,賜之誥命。 按《春明夢餘錄》:明衍聖公秩二品,特賜麟袍玉帶,誥 命用玉軸,大朝會班一品上,示不臣也。孔氏世舉一 人為曲阜令,公親弟承子思為翰林院《五經》博士,其 從南渡系衢州者,亦世襲博士。凡曲阜孔氏,大小俱 免徭役,公許廕五百戶丁為從人。

洪武六年,以孔克表為翰林院修撰、衍聖公,服闋來 朝。

按《明大政紀》:六年四月戊子,以孔克表為翰林院修 撰,八月乙酉,襲封衍聖公。孔希學以父喪服闋來朝, 敕勞之。敕曰:「卿家昭名歷代,富貴不絕者,乃由陰騭 之重耳。何者?以其闡聖學之精微,明彝倫之攸敘,表 萬世綱常而不泯也。朕嘗思爾祖之道貫通天人,則 所以繩祖武者誠為不易。朕聞卿來朝,已敕中書饗 勞,至則領之。」仍賜襲衣、冠帶、靴鞋。九月丁未,衍聖公 孔希學請歸。賜白金百兩,文綺、帛各五匹,賜宴於光 祿寺,命翰林院官待之。

洪武七年,賜《衍聖公一品誥詔》。禮部議奏《優待聖裔 典故》,以五十五代孫孔克伸知曲阜縣事。

按:《明通紀》:「七年,衍聖公賜誥,如一品法。」

按《闕里志》:七年二月二十二日,禮部劉尚書、張員外 郎等官於奉天門東板房奏,奉聖旨:「你寫出漢唐宋 待孔氏子孫典故來,我就定奪將去。」當月二十四日, 本部劉尚書、張員外郎等官於武英殿將漢、唐宋待 孔氏子孫典故,奏准欽依聖旨內一款:凡歷代撥賜 贍廟贍學田土,議得上項田土既稱歲久荒閑,宜從 「山東省行移,襲封衍聖公,從常設法募佃開墾,相應 撥給佃戶承種,收打籽粒,以充本廟祭祀等項支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