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6 (1700-1725).djvu/10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孔延年

按:《史記孔子世家》:「武生延年及安國。」

按《漢書孔光傳》:「延年以治《尚書》為武帝博士。」

按《闕里志》:「十二代延年,博覽群書,武帝時為博士,轉 少傅,遷大將軍。年七十一卒,葬祖墓北。生子霸。」

孔安國

按《史記孔子世家》:「安國為武帝博士,至臨淮太守,蚤 卒。生子卬,卬生驩。」

按《漢書》本傳,孔氏有《古文尚書》,孔安國以今文字讀 之,因以起其家逸書得十餘篇,蓋《尚書》茲多於是矣。 遭巫蠱,未立於學官,安國為諫大夫,授都尉朝,而司 馬遷亦從安國問故遷《書》載《堯典》《禹貢》《洪範》《微子》《金 縢》諸篇,多古文說。都尉朝授膠東庸生,庸生授清河 胡常少子,以明《穀梁春秋》為博士。部刺史。又傳《左氏》, 常授虢徐敖,敖為右扶風;掾又傳《毛詩》,授王璜、平陵 塗惲子真,子真授河南桑欽君長。王莽時,諸學皆立, 劉歆為國師,璜、惲等皆貴顯。世所傳百兩篇者,出東 萊張霸分析合二十九篇,以為數十,又采《左氏傳》書 敘,為作首尾,凡百二篇,篇或數簡,文意淺陋。成帝時, 求其古文者,霸以能為百兩徵以中書校之,非是,霸 辭受父。父有弟子尉氏樊並,時大中大夫平當侍御 史周敞勸上存之。後樊並謀反,迺黜其書。按《申公 傳》:孔安國至臨淮太守。

按《兗州府志》:「孔安國,字子國,孔子十二世孫也。父忠, 文帝時為博士,封褒成侯,生子武及安國。武為臨淮 太守,安國師事申公,嘗為武帝博士。魯共王欲壞孔 子舊宅,於壁中得《古文尚書》及傳《論語》《孝經》,乃不壞 宅,悉以書還孔氏。安國承詔作《書傳》,又作《古文孝經 傳》《論語訓解》。會巫蠱事作,不果上,仕至某郡太守。子」 卬,傳家學,尤善《詩》《禮》。

孔霸

按《漢書孔光傳》:「延年生霸,字次孺。霸治《尚書》,事太傅 夏侯勝,昭帝末年為博士,宣帝時為大中大夫,以選 授皇太子經,遷詹事、高密相。是時諸侯王相在郡守 上。元帝即位,徵霸以師,賜爵關內侯,食邑八百戶,號 褒成君,給事中,加賜黃金二百斤,第一區,徙名數於 長安。霸為人謙退,不好權埶,常稱爵位太過,何德以 堪之?」上欲致霸相位,自御史大夫貢禹卒,及薛廣德 免,輒欲拜霸。霸讓位,自陳至三。上深知其至誠,迺弗 用。以是敬之,賞賜甚厚。及霸薨,上素服臨弔者再至, 賜東園祕器錢帛,策贈以列侯禮,諡曰烈君。霸四子, 長子福嗣關內侯;次子捷,捷弟喜,皆列校尉諸曹光 最少子也。

按《闕里志》:「十三代霸上書求奉先聖祭,詔令以所食 邑祀孔子,還子福名數於魯。年七十二,卒於第。」

孔茂

按《孔叢子》敘世:「臧子琳位至諸吏,亦博學。琳子黃,厥 德不修,失侯爵,大司徒光以其祖有功德,而邑土廢 絕,分所食邑三百戶,封黃弟茂為關內侯。」

按《闕里志》,「十三代茂。」按此則臧為十一代孔叢子載臧與侍中從弟安國書是安國

亦十一代也

孔驩

按《闕里志》:「十三代驩,卬子善《春秋》,三傳,為博士、弘農 太守。」

孔福

按《漢書孔光傳》:「霸長子福嗣關內侯。」

按《闕里志》,「十四代福,襲封關內侯。年六十二卒,葬祖 墓北,生子房。」

孔光

按《漢書》本傳,「光字子夏,孔子十四世之孫也。霸四子: 長子福,次子捷。捷弟喜,光最少子也,經學尤明,年未 二十,舉為議郎、光祿勳。匡衡舉光方正,為諫大夫。坐 議有不合,左遷虹長,自免歸教授。成帝初即位,舉為 博士,數使錄冤獄,行風俗,振贍流民,奉使稱旨,由是 知名。是時博士選三科,高第為尚書,次為刺史。其不 通政事,以久次補諸侯太傅。」光以高第為尚書,觀故 事品式,數歲,明習漢制及法令,上甚信任之。轉為僕 射,尚書令。有詔,光周密謹慎,未嘗有過加諸吏官。以 子男放為侍郎,給事黃門。數年,遷諸吏光祿大夫,秩 中二千石,給事中,賜黃金百斤,領尚書事。後為光祿 勳,復領尚書諸吏,給事中如故。凡典樞機十餘年,守 法度,修故事,上有所問,據經法,以心所安而對,不希 指苟合;如或不從,不敢強諫爭,以是久而安。時有所 言,輒削草槁,以為章主之過。以奸忠直,人臣大罪也。 有所薦舉,唯恐其人之聞知。沐日歸休,兄弟妻子燕 語,終不及朝省政事。或問光溫室「省中樹皆何木也?」 光嘿不應,更答以它語。其不泄如是。光,帝師傅子,少 以經行自著,進官蚤成,不結黨友,養游說,有求於人, 既性自守,亦其勢然也。徙光祿勳,為御史大夫。綏和 中,上即位二十五年,無繼嗣,至親有同產弟中山孝 王及同產弟子定陶王在。定陶王好學,多材,於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