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6 (1700-1725).djvu/8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一品,位昭儀上。後加淑妃。真宗崩,遺制以為皇太后。 始,仁宗在乳褓,章獻使妃護視,凡起居飲食,必與不 違,所以擁佑扶持,恩意勤備。及帝即位,嘗召其姪永 德見禁中,欲授以諸司副使,妃辭曰:「小兒豈勝大恩, 小官可也。」更命為右侍禁。《章獻遺誥》,尊為皇太后,居 宮中,與皇帝同議軍國事。閤門趣百僚賀。御史中丞 蔡齊目臺吏毋追班,乃入白執政曰:「上春秋長,習知 天下情偽,今始親政事,豈宜使女后相繼稱制乎?」乃 詔刪去遺誥同議軍國事語,第存后號,奉緡錢二萬 助湯沐。後名其所居宮曰保慶,稱保慶皇太后。

景祐三年十一月戊寅保慶皇太后楊氏崩辛卯上保慶太后諡曰莊惠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按《楊淑妃傳》。妃景祐三年 無疾而薨。年五十三。殯於皇儀殿。帝思其保護之恩。 命禮官議加服小功。

景祐四年二月己酉,葬莊惠皇后於永定陵。己未,祔 神主於奉慈廟。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按《楊淑妃傳》。初仁宗未有 嗣。后每勸帝擇宗子近屬而賢者養於宮中。其選即 英宗也。英宗立,言者謂《禮》慈母於子祭於孫。止請廢 后廟瘞其主園陵。英宗弗欲遽也。詔下有司議。未上 會帝崩遂罷。

嘉祐六年秋七月戊子錄昭憲皇太后孝明孝惠孝章淑德皇后家子孫進秩授官者十有九人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嘉祐八年,英宗即位,尊曹皇后為「皇太后」,權同聽政, 禮院詳議垂簾之儀及出入儀衛之制。

按《宋史英宗本紀》,嘉祐八年夏四月壬申朔,皇后傳 遺命:「帝嗣皇帝位,丙子,尊皇后曰皇太后。己卯,詔請 皇太后同聽政。壬午,皇太后御小殿垂簾,宰臣覆奏 事。」按《慈聖光獻曹皇后傳》:「后,真定人,明道二年,郭 后廢,詔聘入宮。景祐元年九月,冊為皇后。英宗即位, 尊后為皇太后。帝感疾,請權同處分軍國事,御內東 門」小殿聽政。大臣日奏事,有疑未決者,則曰「公輩更 議之。」未嘗出己意。頗涉經史,多援以決事。中外章奏 日數十,一一能紀綱要,檢柅曹氏及左右臣僕,毫分 不以假借,宮省肅然。按《禮志》,英宗即位,輔臣請與 皇太后權同聽政。禮院議:自四月內東門小殿垂簾, 兩府合班起居,以次奏事。非時召學士,亦許至小殿。 時帝以疾權居柔儀殿東閤西室,太后垂簾處分稱: 「吾唯兩府日入候問聖體。」因奏政事,退詣小殿簾外 覆奏。太后帝疾間,御前後殿聽政,兩府退朝,猶於小 殿覆奏。按《儀衛志》:嘉祐八年,英宗即位,太常禮院 言:「準詔,再詳定皇太后出入儀衛,御龍直都頭二人, 長行二十五人;骨朵子直都頭二人,長行四十人;弓 箭直都頭二人,長行二十五人;弩直都頭二人,長行 二十五人。殿前指揮使兩班,各都知一人,行門各二 人,長行各一十人,帶器械」皇城司禁衛一百人,寬衣 天武一百五十人,打燈籠子親事官八十人,入內都 知、御藥院官各一員,內東門司使臣二員,御輦院短 鐙、教駿、攏馬「親事官、入內院子諸司并入內內侍省 祗應,內品人數不定。」詔依。

英宗治平元年曹太后還政詔太后稱曰聖旨儀衛如章獻明肅故事改殿名曰慈壽

按《宋史英宗本紀》,治平元年五月「戊申,皇太后還政。 壬子,詔皇太后稱聖旨,出入儀衛如章獻太后故事。 其有所須,內侍錄聖旨,付有司,覆奏即行。」丙辰,上皇 太后宮殿名曰慈壽。按《慈聖光獻曹皇后傳》:帝疾 愈即令撤簾還政。帝持書久不下,及秋始行之。敕有 司崇峻典禮。以弟佾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按《儀衛 志》:治「平元年,詔皇太后出入,唯不鳴鞭,他儀衛如章 獻明肅故事。」

治平三年,曹太后令封濮安懿王及王夫人,如前代 故事。

按《宋史英宗本紀》:治平三年春正月丁丑,皇太后下 書中書門下,「封濮安懿王宜如前代故事,王夫人王 氏、韓氏、任氏,皇帝可稱親。尊濮安懿王為皇,夫人為 后。」詔遵慈訓,以塋為園,置守衛吏,即園立廟,俾王子 孫主祠事,如皇太后旨。

治平四年,尊高皇后為皇太后,定合設儀衛之制。 按《宋史神宗本紀》,治平四年正月丁巳,英宗崩,帝即 皇帝位。己未,尊皇后曰皇太后。按《宣仁聖烈高皇 后傳》:「后亳州蒙城人,母曹氏,慈聖光獻妃姊也。故后 少鞠宮中時,英宗亦在帝所,與后年同,仁宗謂慈聖 異日必以為配。既長,遂成婚濮邸,生神宗皇帝、岐王 顥、嘉」王頵,壽康公主。治平二年,冊為皇后。后弟殿內 崇班士林供奉久,帝欲遷其官,后謝曰:「士林獲升朝 籍,分量已過,豈宜援先后家比?」辭之。神宗立,尊為皇 太后,居寶慈宮。帝累欲為高氏營大第,后不許。久之, 但斥望春門外隙地以賜。凡營繕百役費悉出寶慈, 不調大農一錢。元豐八年,帝不豫,浸劇,宰執王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