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6 (1700-1725).djvu/7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建陵寢,而太原石敬塘反,乃於京師河南府東立寢 宮。」

清泰三年六月丙寅遣工部尚書崔儉奉上皇太后 寶冊諡曰:「宣憲。」

按《五代史唐廢帝本紀》不載。按《唐明宗家人傳》云 云。

後晉

高祖天福七年五月乙巳尊所生皇太妃劉氏為皇太后秋七月壬辰劉氏崩輟視朝三日

按《五代史。晉高祖本紀》云云。按《晉家人傳》:太妃。高 祖庶母劉氏也。高祖以宗廟未立,謙抑未遑。七年夏 五月,高祖已病。乃詔尊太妃為皇太后。然卒不奉冊, 而高祖崩。

出帝天福八年秋七月甲午冊皇太后

按《五代史晉出帝本紀》云云。按《晉家人傳》:「高祖皇 后李氏,唐明宗皇帝女也。出帝天福八年七月,冊尊 皇后為皇太后。太后為人強敏,高祖常嚴憚之。出帝 馮皇后用事,太后數訓誡之,出帝不從,乃及於敗。」

開運三年契丹滅晉挾李太后北去備嘗艱苦沒於漠北

按《五代史》晉出帝本紀,不載。按《晉家人傳》:開運三 年十二月,耶律德光已降晉兵遣張彥澤先犯京師, 以書遺太后,具道已降晉軍,且曰:「吾有梳頭妮子,竊 一藥囊以奔於晉,今皆在否?吾戰陽城時,亡奚車一 乘在否?」又問契丹先為晉獲者及景延廣、桑維翰等 所在。太后與帝聞彥澤至,欲自焚,嬖臣薛超勸止之, 及得德光所與書,乃滅火出上苑中。帝召當直學士 范質謂曰:「杜郎一何相負!昔先帝起太原時,欲擇 子留守,謀之北朝皇帝。皇帝以屬我,我素以為其所 知,卿為我草奏具言之,庶幾活我子母。」質為帝草《降 表》,又為太后表曰:「晉室皇太后新婦李氏妾言:張彥 澤、傅住兒等至,伏蒙皇帝阿翁降書安撫者。妾伏念 先皇帝頃在并汾,適逢屯難,危同累卵,急若倒懸,智 勇俱窮,朝夕不保。皇帝阿翁發自冀北,親抵河東,跋 履山川,踰越險阻,立平巨孽,遂定中原,救石氏之覆 亡,立晉朝之社稷。不幸先皇厭代,嗣子承祧,不能繼 好息民,而反虧恩辜義。兵戈屢動,駟馬難追,戚實自 貽,咎將誰執?今穹旻震怒,中外攜離,上將牽羊,六師 解甲。妾舉宗負釁,視景偷生,惶惑之中,撫問斯至。明 宣恩旨,曲示含容,慰諭丁寧,神爽飛越。豈謂已垂之 命,忽蒙更生之恩,省罪責躬,九死未報。今遣孫男延 煦、延寶奉表請罪,陳謝以聞。」德光報曰:「可無憂,管取 一喫飯處。」四年正月丁亥朔,德光入京師,帝與太后 肩輿至郊外,德光不見,館於封禪寺,遣其將崔廷勳 以兵守之。其時雨雪寒凍,皆苦饑,太后使人謂寺僧 曰:「吾嘗於此飯僧數萬,今日豈不相憫邪!」僧辭以敵 意難測,不敢獻食。帝陰祈守者,乃稍得食。辛卯,德光 降,帝為光祿大夫、檢校太尉,封負義侯,遷於黃龍府。 德光使人謂太后曰:「吾聞重貴不從母教而至於此。 可自便,勿與俱行。」太后答曰:「重貴事妾甚謹,所失者, 違先君之志,絕兩國之歡。然重貴此去,幸蒙大恩,全 生保家,母不隨子,欲何所歸?」於是太后與馮皇后、皇 弟重睿、皇子延煦、延寶等舉族從帝而北。以宮女五 十,宦者三十,東西班五十,醫官一,控鶴官四,御廚七, 茶酒司三,儀鸞司三、六軍士二十人從衛以騎兵三 百。所經州縣,皆故晉將吏,有所供饋,不得通。路傍父 老爭持羊酒為獻,衛兵擁隔不使見帝,皆涕泣而去。 自幽州行十餘日過平州,出榆關,行沙磧中,饑不得 食,遣宮女、從官採木實野蔬而食。又行七八日,至錦 州,敵人迫帝與太后拜阿保機畫像,帝不勝其辱,泣 而呼曰:「薛超誤我,不令我死!」又行五六日,過海北州, 至東丹王墓,遣延煦拜之。又行十餘日,渡遼水,至渤 海國鐵嶺。又行七八日,過南海府,遂至黃龍府。是歲 六月,契丹國母徙帝太后於懷密州,州去黃龍府西 北一千五百里,行過遼陽二百里,而國母為永康王 所囚,永康王遣帝太后還止遼陽,稍供給之。明年四 月,永康王至遼陽,帝白衣紗帽,與太后、皇后詣帳中 上謁,永康王止帝以常服見帝,伏地雨泣,自陳過咎。 永康王使人扶起之,與坐飲酒奏樂。而永康王帳下 伶人、從官望見故主,皆泣下,悲不自勝,爭以衣服藥 餌為遺。五月,永康王上陘,取帝所從行宦者十五人、 東西班十五人及皇子延煦而去。永康王妻兄禪奴, 愛帝小女,求之,帝辭以尚幼。永康王馳一騎取之,以 賜禪奴。陘北地,尢高涼。北人常以五月上陘避暑,八 月下陘。至八月,永康王下陘,太后自馳至霸州,見永 康王,求於漢兒城側賜地種牧以為生。永康王以太 后自從。行十餘日,遣與延煦俱還遼陽。明年,乃漢乾 祐二年,其二月,徙帝、太后於建州,自遼陽東南行千 二百里至建州,節度使趙延暉避正寢以館之。去建 州數十里外,得地五千餘頃,帝遣從行者耕而食之。 明年三月,太后寢疾,無醫藥,嘗仰天而泣,望南戟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