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5 (1700-1725).djvu/10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何謂已重焉?」蓋深非之也。孔子遂言曰:「昔三代明王 之政,必敬其妻子也,《有道》。妻也者,親之主也,敢不敬 歟?《禮》又曰:『元冕齊戒,鬼神陰陽也,將以為社稷主,為 先祖後,其可以不致敬乎』?又曰:『敬而親之,先王之所 以得天下也』。」今臣與眾官討論講議,皆約先王之禮, 參酌其宜,不為過隆。願陛下勿以疑為進。言者必曰: 「天子至尊,無敵于天下,不當行夫婦之禮。而荀卿有 言:『天子無妻,告人無匹也』。如此,則是周公之禮、孔子 之言皆不可信,而荀卿之言可信也。」臣謹按《禮》,冠昏 惟有士禮,而無天子諸侯之禮,故三代以來,唯以士 禮推而上之,為天子諸侯之禮。蓋以「成人之與夫婦, 自天子至于士則一也。臣竊聞宗室之間,娶妻殊無 齊體之禮,敬而親之,天下豈有獨尊而無偶配者哉? 至于鄙慝之禮,或雜邊裔之俗,或習委巷之風,下自 士族,上流宮禁,有涉于此者。願陛下一切屏絕之,以 正基本,以先天下。故禮不可不隆,所謂博議」者。臣聞 古者天子聘后,上公逆之,諸侯主之。故《春秋》書:「祭公 來,遂逆王后于紀。」夫國有大事,大臣不容不與聞也。 昔慈聖光獻之立也,呂夷簡定其議,故其詔曰:「覽上 宰之敷言。」其策曰:「宗公鼎臣誦言于朝。」先是,茶商陳 氏女亦預選擇,王曾、宋綬皆以為言,大臣繼有言者, 遂罷陳氏。仁宗所以為聖者,能從眾也。進言者必曰: 「此陛下家事,非外人所預。」自古誤人主者,多由此言 也。天子以四海為家,中外之事,孰非家事?大臣無不 可預之事,亦無不當預之人。且陛下用一執政,進一 近臣,必欲協天下人望,況立皇后以母天下乎?臣恐 陛下一日降詔云「立某氏為皇后」,則大臣雖有所見, 亦難乎議論矣。今陛下之所以選擇,莫若出姓氏宣 問大臣。若聖志既定,而眾議僉同,則卜筮協從,鬼神 其依,天人之意,無不同矣。故議不可不博。臣幸備勸 講,其職在以帝王之事裨益聖德,故敢獻其所聞。臣 之愚誠,惟中宮正位之後,四海之內,室家相慶,則宗 社之福也。狂瞽之言,惟陛下留聽。干冒宸嚴,臣無任 惶懼俟罪之至。

《南郊青城皇帝問太皇太后聖體表》

王安石

臣名言:「自宮徂郊,夙夜祇事,方此寒沍,闕於定省伏 惟比日寢食宜加。」

《太皇太后回答皇帝問聖體書》
前人

太皇太后致書於皇帝:「奉祠郊嘗,為國大事,夙興夜 寐,固已勤勞。勉慎節宣,以膺禧福。」

《延祥觀開啟太皇太后本命道場青詞二道》

前人

伏以「寶曆有詒,眇躬實嗣。獲承慈範,仰荷神休。方元 命之在辰,按舊儀而庀事。庶蒙慶祐,永錫壽祺。」 伏以聖功輔世,已大濟於艱虞;神道示人,用寵綏於 祉福。敢因穀旦,祇奉靈科。冀大錫於壽祺,得永承於 慈範。

《靈釐內殿開啟太皇太后生辰道場青詞》

前人

伏以壇席盛陳,科儀肅設。眷言慈廕,祝此誕辰。永綏 壽考之祺,上賴神靈之祐。

《內中延福宮性智殿開啟太皇太后生辰道場齋文》
前人

伏以「太陰協兆,良月御時。猥以眇躬,獲承慈範。敢因 穀旦,祇集勝緣。實等洪慈,具綏景福。」

《慰太皇太后表二首》
前人

臣某言:「宮車云返,陵邑既營。凡在照臨,豈勝摧慕。」伏 惟太皇太后道侔坤育,仁出天成。永懷愛孝之隆,尤 積悲恫之感。稍舒慈念,實慰輿情。臣叨備從官,限分 符守,徒有攀號之至痛,初無辦護之微勞。

臣某言:「威靈來返,祠廟有嚴,序陳昭穆之倫,定列祖 宗之次。哀號罔極,遐邇所同。伏惟太皇太后,功佐帝 圖,德齊坤載,永惟孝愛,尤積悲懷。冀紓天性之慈,以 永母儀之福。」

《正旦奉慰表》
前人

臣某言:「伏以日晷流邁,歲曆肇新。茲太皇太后棄捐 宮闈,奄歷時序。伏惟皇帝陛下,聖孝天至,感慕難勝。 臣以衰疾,無緣奔走,瞻望闕庭。」

《謝除侍讀表》
蘇軾

臣軾言:「今月一日,蒙恩除臣兼侍讀者。」北門視草,已 叨儒者之極榮;西學上賢,復玷侍臣之高選。省循非 稱,愧汗交懷。中謝竊惟講讀之臣,止以言語為職。考 功課吏,無殿最之可書;陳善閉邪,有膏澤之潛潤。豈 臣愚陋,亦所克堪。此蓋伏遇太皇太后陛下,憂思深 長,德業久大,受先帝投艱之托,為神孫經遠之謀。故 選左右前後之人,罔非吉士,使知興亡治亂之效,莫 若多聞。謂臣雖無大過人之才,知臣粗有不欺君之 實。故使朝夕與于討論,奉永日之清閑。未知所報。畢 微生于盡瘁。終致此心。

《謝三伏早出院表》
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