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2 (1700-1725).djvu/4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皇極典

 第二百六十七卷目錄

 聽言部紀事一

皇極典第二百六十七卷

聽言部紀事一

《書經大禹謨》:帝曰:「咨,禹!惟時有苗弗率,汝徂征。」禹乃 會群后,誓于師曰:「濟濟有眾,咸聽朕命。蠢茲有苗,昏 迷不恭,侮慢自賢,反道敗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 棄不保,天降之咎。肆予以爾眾士,奉辭代罪。爾尚一 乃心力,其克有勳!」三旬,苗民逆命。益贊于禹曰:「惟德 動天,無遠弗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帝初于歷 山,往于田,日號泣于旻天,「于父母,負罪引慝,祗載見 瞽瞍,夔夔齊慄,瞽亦允若,至諴感神,矧茲有苗。」禹拜 昌言曰:「俞,班師振旅。」帝乃誕敷文德,舞干羽于兩階。 七旬,《有苗》格。

《新書修政語》篇:「大禹之治天下也,諸侯萬人,而禹一 皆知其體,故大禹豈能一見而知之也?豈能一聞而 識之也?諸侯朝會而禹親服之,故是以禹一皆知其 國也。其士月朝,而禹親見之,故是以禹一皆知其體 也。然且大禹其猶大恐。諸侯會,則問于諸侯曰:『諸侯 以寡人為驕乎?朔日士朝,則問于士曰:『諸大夫以寡 人為汰乎?其聞寡人之驕之汰耶,而不以語寡人者, 此教寡人之殘道也,滅天下之教也。故寡人之所怨 于人者,莫大于此也』』。」

《書經太甲》中: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 王歸干亳,作書曰:「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后非民,罔 以辟四方。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終厥德,實萬世 無疆之休。」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底不 類,欲敗度,縱敗禮,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猶可違;自 作孽,不可逭。既往背師保之訓,弗克于厥初。尚賴匡 救之德,圖惟終厥。」

《說苑君道篇》:成王封伯禽為魯公,召而告之曰:「爾知 為人上之道乎?凡處尊位者,必以敬下,順德規諫,必 開不諱之門,撙節安靜以藉之。諫者勿振以威,毋格 其言,博采其辭,乃擇可觀。夫有文無武,無以威下。有 武無文,民畏不親。文武俱行,威德乃成。既成威德,民 親以服。清白上通,巧佞下塞,諫者得進,忠信乃畜。」伯 禽再拜受命而辭。

《正諫篇》:「荊文王得如黃之狗,箘簬之矰,以畋于雲夢, 三月不反,得舟。」一作丹之姬,淫期年不聽朝。保申諫曰: 「先王卜,以臣為保吉。今王得如黃之狗,箘簬之矰,畋 于雲澤,三月不反。及得舟之姬,淫期年不聽朝。王之 罪當笞。」匍伏將笞王。王曰:「不穀免于襁褓,託于諸侯 矣。願請變更而無笞。」保申曰:「臣承先王之命,不敢廢 王。不受笞,是廢先王之命也。臣寧得罪于王,無負于 先王。」王曰:「敬諾。」乃席王,王伏。保申束細箭五十,跪而 加之王背,如此者再,謂王:「起矣。」王曰:「有笞之名一也, 遂致之。」保申曰:「臣聞之,君子恥之,小人痛之。恥之不 變,痛之何益?」保申趨出,欲自流,乃請罪于王。王曰:「此 不穀之過,保將何罪?」王乃變行,從保申,殺如黃之狗, 折箘簬之矰,逐舟之姬,務治乎荊,兼國三十。今荊國 廣大至于此者,保申敢極言之功也。

齊桓公謂《鮑叔》曰:「寡人欲鑄大鐘,昭寡人之名焉。寡 人之行,豈避堯舜哉?」鮑叔曰:「敢問君之行?」桓公曰:「昔 者吾圍譚三年,得而不自與者,仁也;吾北伐孤竹,划 令支而反者,武也;吾為葵丘之會,以偃天下之兵者, 文也;諸侯抱美玉而朝者九國,寡人不受者,義也;然 則文武仁義,寡人盡有之矣。寡人之行,豈避堯舜哉?」 鮑叔曰:「『君直言,臣直對。昔者公子糾在上位而不讓, 非仁也;背太公之言而侵魯境,非義也;壇場之上詘 於一劍,非武也;姪娣不離懷衽,非文也。凡為不善遍 於物,不自知者,無天禍,必有人害。天處甚高,其聽甚 下,除君過言,天且聞之』。桓公曰:『寡人有過乎?幸記之, 是社稷之福也。子不幸教,幾有大罪』」,以辱社稷。 《呂氏春秋·真諫篇》:「齊桓公,管仲、鮑叔、甯戚相與飲。酒 酣,桓公謂鮑叔曰:『何不起為壽』?鮑叔奉杯而進曰:『使 公毋忘出奔在于莒也,使管仲毋忘束縛而在於魯 也,使甯戚毋忘其飲牛而居于車下』。桓公避席再拜 曰:『寡人與大夫能皆毋妄夫子之言,則齊國之社稷 幸於不殆矣』。」當此時也,桓公可與言極言矣。「可與言 極言」,故可與為霸。

《新序雜事篇》:桓公田至於麥丘,見麥丘邑人問之:「子 何為者也?」對曰:「麥丘邑人也。」公曰:「年幾何?」對曰:「八十 有三矣。」公曰:「美哉壽乎!其以子壽祝寡人。」麥丘邑人 曰:「祝主君,使主君甚壽,金玉是賤,人為寶。」桓公曰:「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