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2 (1700-1725).djvu/4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張侯。以師臣而取信,乃保身而自謀。隄防禍機,實為

國之至要;拔去姦本,期厥德之允修。能克葺檻之心, 何施不可;深味借刀之旨,豈謂無繇。凡曰司聰,皆有 言職。欲致國家之治,必盡箴規之益。魏公獻疏,乃切 論而危言;賈生上書,亦流涕而太息。遇文帝太宗之 君,必能褒崇於正直。

 乞差官看詳封事劄子     朱熹

「臣前日面奏,恭奉詔旨,以雷雨之異,許陳闕失,仰見 陛下畏天省己之意,然臣未敢奉詔者。竊見陛下登 極之初,巳下明詔來獻言者甚眾,未聞一有施行,今 復求言,殆成虛語。欲乞睿旨,令後省官鎖宿看詳,擇 其善者條上取旨,以次施行。已蒙聖慈開納再三,玉 音宣諭,如此,則求言之詔,不為文具。臣不勝感激欣 幸。而今已兩日,未見指揮,竊慮當時所奏他事猥多, 又無文字可以降出,是致遲緩。今敢再具奏聞,欲望 聖明早賜處分,庶幾聞者知勸,直言日聞,開悟聖聰, 益修政德,應天之實,莫大於此。」取《進止》。

諫官阻塞言路疏萬曆十五年明李懋檜

臣聞天下理亂,係言路通塞,我國家之制,凡諸司百 執事皆許直言無隱,然又恐其不言也,於是諫官專 任責成。既置六科給事中,復設十三道御史。蓋諸司 百執事雖皆得言而亦可以不言,科道官無所不當 言,而尤不敢不言。世稱科道官曰「言官」,曰「諫官」,然猶 恐其言之不盡也。輪直有日,建白有牌,稱職有賞,不 稱有罰,此祖宗命官之意。蓋將以明目達聰,照臨萬 國,慮至深遠,際此聖明之朝,不宜以言為諱。大凡進 言者,其說未必皆是,但其意亦欲得當以報主上,即 使盡屬好名,亦何負於國家也?言可用則用之,不可 用則置之,諸人無得以言而博,名高而廟堂亦無務 以法令箝天下之口,斯為上世極隆之景象也。不謂 近日有給事中邵庶,因誠意伯劉世延之條陳而波 及於言者,己既不言,又禁他人不得言,一時士類,莫 不扼腕嗤歎。夫世延之言,誠為無當,且朝奏疏而夕 乞恩,亦足羞者。陛下猶念及元勳苗裔而容納之,且 不欲以一世延阻言路,甚盛心也。該科謂宜矜其愚 而略其短,否則看詳章奏,就事參駁,誰曰不可?何乃 因噎廢食,乘機排擠,至併他衙門而概禁之。夫防人 之口,甚於防川。庶豈不聞斯語哉?以堯舜之聖,而猶 舍己從人,其時五臣九官,濟濟相師,都俞吁咈于一 堂,豈乏嘉謨讜論,而工瞽芻蕘,猶然得獻其一得之 愚。今皇上德符堯舜,治效唐虞,而邵庶不以禹、皋陶 之所以事君者事君,將視皇上為何如主乎?今天下 民窮財盡,所在饑饉,山陝雲南等處,百姓流離,僵尸 載道,疾苦危急之狀,有鄭俠所不能圖者,陛下不得 聞且見也。邇者雷擊朝日,擅星墜如斗,天變示儆,加 之風俗薄惡,士庶驕橫,輦轂之下,子殺父,僕殺主,旬 日決罪囚者以數計,人情乖離於下邵庶以為「海內 豈盡無可言,群臣可遂依違淟涊,默默固位而已乎? 當此之時,縱九重寤寐求言,輔臣吐握下士,大小臣 工盡忠補過,尚且惟日不足,奈之何惡聞人言,嫉之 如讎,而拒之於千里之外哉?夫在廷之臣,其為言官 者十之二三,而不為言官者十之六七。言官不必皆 智,而不為言官者不必皆」愚也。無論往事,即如近年 馮、張交通,權奸專恣,其連章保留,頌賢稱美,如科臣 陳三謨、臺臣曾士楚者,比比而是。乃請劍折檻杖謫 以去者,果皆出於言官乎?由斯以論,人非言官,未可 盡少也明矣。果從庶言,有如言官持祿養交,巽懦觀 望,當言而不言矣。其他庶職,又必以言為禁。天下幸 而無事也「則可;脫有軍國重情,安危頃刻,皇上又何 從而知乎?」邵庶復以聖論堂上官禁止司屬為計之 得,此又歷代以來所未有,而我朝律令所不載也。臣, 刑官也,律令其職掌也。凡堂上官訓諭司屬,必以講 讀律令為首務。臣伏睹《大明律》一款:「凡國家政令得 失、軍民利害、一切興利除害之事,並從五軍都」督府 六部官面奏區處。又一款:若百工技藝之人,應有可 言之事,亦許直至御前奏聞。各衙門但有阻當者,鞫 問明白處斬。如《大明律》《會典》及皇祖臥碑,亦屢言之 不置。夫百工技藝之人,有言尚不敢阻,況諸司百執 事乎?儻為堂官諄諄然以此禁諭所屬,屬官有不心 非而背議乎?即堂官禁之,所屬聽之,人人隱忍苟容, 處處道路以目,有不辱當時羞後世乎?臣以為《皇祖 律令》,萬世所當遵守,非諸臣所敢輕議也。人臣食君 之祿,報君之恩,惟知不負朝廷,非堂官所能約束也。 我朝興賢使能,欲其願忠,而未嘗欲其不忠。堂官以 身率屬,教其報主,而不敢教其負主,此古今之通義 也。臣所以輕冒「出位之禁而不容自已者,誠恐邵庶 之言一出遠近,聞者不察廟堂所以受言之意,而猥 以庶為口實,將使志士解體,善言日壅,主上不得聞 其過,群下無所畢其慮,禍天下必自庶始矣。其所關 係豈渺小哉!臣愚以為皇上必欲重百官越職之禁, 不若嚴言官失職之罰。伏乞天語時加戒諭,邵庶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