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2 (1700-1725).djvu/4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思度於如金。

禹拜昌言賦以聖人之心聞善必拜為韻楊迺

大禹君臨,勤求意深。苟一言之入耳,必載拜以明心。 蓋以勵華彝,形古今。所以旨酒盈前,莫縱彈絲之響; 美詞將貢,俄聞撼玉之音。豈不以詢彼芻蕘,防乎驕 逸。既可大而可久,亦無固而無必。所以嘉謀方聽,當 業業以折腰;直語纔聆,復虔虔而屈膝。蓋以廣其所 見,求其所聞。欲使善惡之源自別,賢愚之路斯分。況 乎傳舜之規,受堯之命,得不固社稷根本,察風俗利 病?是以臣不能諫君兮非曰忠,君不能納諫兮非曰 「聖。」執至理以垂教,採昌言而化人。苟有言可佐王道, 正人倫。陶也不得不進,禹也不得不遵。所以聞妙略 以開容,拖冕旒而拂地。覽弘謨而致敬,低珩珮以鏘 身。懼溝洫之未通,憂禮樂以將壞。以正直為龜鏡,以 忠讜為規戒。是以蘊昌言兮不可不陳,聞昌言兮不 得不拜。遂使共守丕業,長光帝基。若魚水相逢之日, 同《雲龍》曾合之時。符郊畤以陳儀,固難比矣;望行宮 而設禮,曷可方之我皇。紹九聖之雄圖,舉百王之令 典。急於求士,樂於聞善。所以《獻昌言》之忠臣,必待之 台鉉。

木從繩賦以木以繩直君由諫明為韻張聖之

「古之善諫者,喻其心如繩直,展成規于良木。既折中 而經始,必周流而牽復。以其性有曲直,固從乎彌綸; 以其材有短長,必由之盈縮。故可彰其言兮直如矢, 喻其諫兮從如水。」既應用而無方,且適道而虛己。為 棆桷之無繆,成棟梁之有以。舉直錯枉,且明徑挺之 心;動而悅隨,不失縱橫之理。觀夫度彼山林,直以絲 繩。既遵時而有作,乃底績而其凝。斷長補短,物無失 性。損上益下,道罔不興。猶其善而惟變所適。類夫諫 而不命,其承匪差毫釐,存乎楷式。在操張而為務,乃 經紀以成德;操端有準,希匠石以財成。枉撓必從,表 王道之正直。況夫準以綸綍,順乎節文。不循枉以為 利,必適道而斯分。假物而言,故引從繩之木,樂諫為 喻。明乎則聖之君,原其納誨之謀,觀其所由,既規矩 而有制,豈文理而是求?糾纏既施,足彰妙道之用;眾 材方正,比夫從諫如流。且夫獻直言者,必有備無患; 木從繩者,葉執藝而諫。故得明乎官以相規,人之無 訕矧。其不枉道以求用,恆守道以為名。匡乎不正使 其正,規其不平使其平。斯所謂不可欺于繩墨,乃得 配乎權衡。恭惟賦於《說命》,知諫道之克明。

如石投水賦以仁義忠信公平能諫為韻劉闢

聖之求賢也詳明,水之受物也柔順。石遇柔而不阻, 臣俟明而必進。漢祖興兮昌言納,留侯輔兮皇威振。 喻石水以興詞,配《盬梅》而稱雋。堅脆性異,應廣納而 來投;尊卑禮殊,致精誠而取信。伊木為體,既清而平; 猶君為德,既貞而明。石豈自投,假海納之弘量。臣非 苟進,由天聽而察誠,用率于有類,將感于無情。虛而 「受者其理遠,含而容者其道行。何幽邃之能間,奚渺 瀰之足驚。」夫國之勃興,必多賢智。繼九臣之跡,膺三 傑之義。煥發英藻,呈龍章與鳳姿;敬宣嘉猷,謂嶽生 而天賜。豈不由山有巨石,水有通津。忽擊流以澎湃, 俄答響于奫淪。雖源深流長,乃入無不至;而體柔處 潤,則託有所因。移他山之貞質,依上善之全仁。夫水 石之奧旨,與君臣之等倫。今天子端居穆清,時和海 晏。念投石之契,爰求秉鈞;思箴闕之規,載徵驟諫。由 是如石之義啟,投水之情通。彼以誠應,我亦符同。懸 天爵之榮,獲斯人瑞;尊五嶽之禮,視乎上公。恆啟沃 以為志,方清明而在躬。比石固業,欽賢纘功。儻或水 不周容,石乃無由寓質。君不虛己,臣則曷能推忠可 以垂誡訓,可以流德風。則知聖既作兮政惟恆,石既 投兮賢必澄。敢獻《良哉》之詠,願揚美于廉能。

如石投水賦以聖獎忠直從諫如流為韻白敏中石明臣節水喻聖總順投既因于納諫虛受必俟乎輸忠從以讜言出清規而有中類夫貞節入碧浪以

「無窮,爰自人謀,式彰天獎,言必在乎能發,道奚疑于 虛往?自懷從善,聞蹇蹇于股肱;何異臨川,運磷磷于 指掌。理既符于水石,事且契于雲龍,佇啟心而是贊, 在虛己而能容。」石投水而誠資手敏,臣佐君而詎得 面從。當手敏則水不傷清,匪面從則君能立政。嘉獻 替而無爽,幸遭逢而有慶。致至堅於元奧,象以得賢, 受可轉于清流,因之啟聖。所以垂衣廣納,側席深居。 言之者何常率爾聞之者足以。起予攻玉之形,隨帝 心之沃若;補天之質,應王澤之濡如。既而流謗靡行, 沉幾自得。當持重而無撓,冀臨深而不惑。逆于耳而 順于心,黜其邪而褒其直。用礪金于睿鑒,渙汗潛通; 舉韞玉于恩波,津涯莫測。于是宣教化,罷畋遊。開直 道,務旁求。發揮諤諤之明節,會合洋洋之聖謀。石以 貞堅,本無疑于虛擲;水惟柔順,安有阻于暗投。夫然 則臣心磊落而上達,君德汪洋而下流。況乎舟楫之 道大行,不侮不慢;藥石之言盡入,何憂何患。當道泰 而人悅,固河清而海晏。彼漢高之用留侯,未若吾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