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21 (1700-1725).djvu/9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聞之,遣御史逐 問莫服,盡取石旁居人誅之,因燔銷其石。始皇不樂, 使博士為《僊真人詩》及行所游天下,傳令樂人歌弦 之。秋,使者從關東夜過華陰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 者曰:「為我遺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龍死。」使者問其 故,因忽不見,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聞,始皇默然 良久,曰:「山鬼固不過知一歲事也。」退言曰:「祖龍者,人 之先也。」使御府視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沈璧也。 於是始皇卜之,卦得游徙吉,遷北河榆中三萬家,拜 爵一級。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從,右丞相 去疾守。少子胡亥愛慕請從,上許之。十一月,行至雲 夢,望祀虞舜於九疑山。浮江下,觀籍柯,渡海渚,過丹 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乃西百二十里,從狹中渡, 上會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頌秦德。其文曰: 「皇帝休烈,平一宇內,德惠修長,三十有七年。親巡天」 下,周覽遠方,遂登會稽,宣省習俗,黔首齋莊,群臣誦 功,本原事跡,追首高明。秦聖臨國,始定刑名,顯陳舊 章,初平法式,審別職任,以立恆常。六王專倍,貪戾傲 猛,率眾自彊,暴虐恣行,負力而驕。數動甲兵,陰通間 使,以事合從,行為辟方,內飾詐謀,外來侵邊,遂起禍 殃。義威誅之,殄熄暴悖,亂賊滅亡。聖德廣密,六合之 中,被澤無疆。皇帝并宇,兼聽萬事,遠近畢清,運理群 物,考驗事實,各載其名,貴賤並通,善否陳前,靡有隱 情,飾省宣義,有子而嫁,倍死不貞,防隔內外,禁止淫 泆,男女絜誠,夫為寄豭,殺之無罪,男秉義程,妻為逃 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大治濯俗,天下承風,蒙被休 經,皆遵度軌,和安敦勉,莫不順令。黔首修潔,人樂同 則,嘉保太平,後敬奉法。常治無極,輿舟不傾。從臣誦 烈,請刻此石,光《垂休銘》。還過吳,從江乘渡,並海上,北 至琅邪。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藥,數歲不得,費多恐 譴,乃詐曰:「蓬萊藥可得,然常為大鮫魚所苦,故不得 至。願請善射與俱。見則以連弩射之。」始皇夢與海神 戰,如人狀。問占夢博士曰:「水神不可見,以大魚蛟龍 為候。今上禱祠備謹,而有此惡神,當除去,而善神可 致。」乃令入海者齎捕巨魚具,而自以連弩候大魚出 射之。自琅邪北至榮成山,弗見。至之,罘見巨魚,射殺 一魚,遂並海,西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惡言死,群臣莫 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 會咸陽而葬。」書已封,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所, 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丞相斯為 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祕之,不發喪,棺 載轀涼車中,故幸宦者參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 故,宦者輒從《轀涼》車中可其奏事。獨子胡亥、趙高及 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趙高故嘗教胡亥書及獄 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高乃與公子胡亥、丞相斯陰 謀破去始皇所封書賜公子扶蘇者,而更詐為丞相 斯,受始皇遺詔沙丘,立子胡亥為太子,更為書賜公 子扶蘇、蒙恬,數以罪,其賜死語具在《李斯傳》中。行遂 從井陘抵九原。會暑,上轀車臭,乃詔從官令車載一 石鮑魚,以「亂其臭。」行從直道至咸陽,發喪。太子胡亥 襲位,為二世皇帝。九月,葬始皇酈山。始皇初即位,穿 治酈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 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滿之。令匠作 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 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 不滅者久之。二世曰:「先帝後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 皆令從死,死者甚眾。葬既已下,或言工匠為機藏,皆 知之,藏重即泄。大事畢,已藏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 工匠藏者無復出者。樹草木以象山,

二世皇帝本紀

按《史記二世皇帝本紀》:二世皇帝元年,年二十一,趙 高為郎中令,任用事。二世下詔,增始皇寢廟犧牲及 山川百祀之禮,令群臣議尊始皇廟。群臣皆頓首言 曰:「古者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雖萬世世不軼毀。 今始皇為極廟,四海之內皆獻貢職,增犧牲,禮咸備, 毋以加。先王廟或在四雍,或在咸陽,天子儀當獨奉」 酌祠始皇廟。自襄公已下軼毀,所置凡七廟。群臣以 禮進祠,以尊始皇廟為帝者祖廟,皇帝復自稱朕。二 世與趙高謀曰:「朕年少,初即位,黔首未集附。先帝巡 行郡縣,以示彊,威服海內。今晏然不巡行,即見弱,毋 以臣畜天下。」春,二世東行郡縣,李斯從。到碣石,並海, 南至會稽,而盡刻始皇所立刻石,石「旁著大臣從者 名,以章先帝成功盛德焉。」皇帝曰:「金石刻盡始皇帝 所為也。今襲號,而金石刻辭不稱始皇帝,其於久遠 也,如後嗣為之者,不稱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疾、 御史大夫臣德昧死言:「臣請具刻詔書刻石,因明白 矣。臣昧死請。」制曰「可。」遂至遼東而還。於是二世乃遵 用趙高申法令,乃陰與趙高謀曰:「大臣不服,官吏尚 彊及諸公子必與我爭,為之奈何?」高曰:「臣固願言而 未敢也。先帝之大臣,皆天下累世名貴人也,積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