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21 (1700-1725).djvu/9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竹書紀年》,威烈王十八年,王命韓景子、趙烈子及 我師伐齊,入長垣。

二十三年,王命晉卿魏氏、趙氏、韓氏為諸侯。

二十四年,王陟。

安王本紀

按《史記周本紀》:「威烈王二十三年,九鼎震,命韓、魏、趙 為諸侯。二十四年,崩,子安王驕立。是歲盜殺楚聲王。」

烈王本紀

按《史記·周本紀》:安王立二十六年,崩,子烈王喜立。烈 王二年,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始周與秦國合而別, 別五百載復合,合十七歲而霸王者出焉。」十年,烈王 崩,弟扁立,是為顯王。

顯王本紀

按《史記·周本紀》:「顯王五年,賀秦獻公,獻公稱伯。九年, 致文武胙于秦孝公。二十五年,秦會諸侯于周。二十 六年,周致伯于秦孝公。三十三年,賀秦惠王。三十五 年,致文武胙于秦惠王。四十四年,秦惠王稱王。其後 諸侯皆為王。四十八年,顯王崩。」

按《竹書紀年》:「顯王十九年,王如衛,命公子南為侯。 三十八年,王會鄭威侯于巫沙。」

四十二年,「九鼎淪泗」,沒于淵。

四十八年,王陟。

慎靚王本紀

按:《史記周本紀》:「顯王崩,子慎靚王定立。」

赧王本紀

按《史記·周本紀》:慎靚王立六年,崩,子赧王延立。王赧 時,東西周分治,王赧徙都西周。西周武公之共太子 死,有五庶子,毋適立。司馬翦謂楚王曰:「不如以地資 公子咎,為請太子。左成曰:『不可。周不聽,是公之知困 而交疏於周也。不如請周君孰欲立,以微告翦,翦請 令楚賀之以地』。」果立公子咎為太子。八年,秦攻宜陽, 楚救之,而楚以周為秦故,將伐之。蘇代為周說楚王 曰:「何以周為秦之禍也?言周之為秦甚於楚者,欲令 周入秦也,故謂周,秦也。周知其不可解,必入於秦,此 為秦取周之精者也。為王計者,周於秦因善之,不於 秦亦言善之,以疏之於秦。周絕於秦,必入於郢矣。秦 借道兩周之間,將以伐韓,周恐借之」畏於韓,不借畏 於秦。史厭謂周君曰:「何不令人謂韓公叔曰秦之敢 絕周而伐韓者,信東周也。公何不與周地,發質使之 楚?秦必疑楚不信周,是韓不伐也。又謂秦曰『韓彊與 周地,將以疑周於秦也。周不敢不受,秦必無辭而令 周不受,是受地於韓而聽於秦。秦召西周君,西周君 惡往,故令人謂韓王』」曰:「秦召西周君,將以使攻王之 南陽也,王何不出兵於南陽?周君將以為辭於秦。周 君不入秦,秦必不敢踰河而攻南陽矣。」東周與西周 戰,韓救西周。或為東周說韓王曰:「西周故天子之國, 多名器重寶。王案兵毋出,可以德東周,而西周之寶 必可以盡矣。」王赧謂成君:「楚圍雍氏,韓徵甲與粟於 東周」,東周君恐,召蘇代而告之。代曰:「君何患於是?臣 能使韓毋徵甲與粟於周,又能為君得高都。」周君曰: 「子苟能,請以國聽子。」代見韓相國曰:「楚圍雍氏,期三 月也。今五月不能拔,是楚病也。今相國乃徵甲與粟 於周,是告楚病也。」韓相國曰:「善。」使者已行矣。代曰:「何 不與周高都?」韓相國大怒曰:「吾毋徵甲與粟於周亦 已多矣,何故與周高都也?」代曰:「與周高都,是周折而 入於韓也。秦聞之,必大怒,忿周,即不通周使,是以弊 高都,得完周也。曷為不與?」相國曰:「善。」果與周高都。三 十四年,蘇厲謂周君曰:「秦破韓、魏,扑師武,北取趙、藺、 離石者,皆白起也。是善用兵,又有天命。今又將兵出 塞攻梁,梁破則周危矣。君」何不令人說《白起》乎?曰:「楚 有養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 百中之。左右觀者數千人,皆曰善射。有一夫立其旁 曰『善,可教射矣』。養由基怒,釋弓搤劍曰:『客安能教我 射乎』?客曰:『非吾能教子支左詘右也。夫去柳葉百步 而射之,百發而百中之,不以善息。少焉氣衰力倦,弓 撥矢鉤,一發不中者,百發盡息。今破韓、魏,扑師武,北 取趙、藺、離石者,公之功多矣。今又將兵出塞,過兩周, 倍韓攻梁,一舉不得,前功盡棄。公不如稱病而無出』。」 四十二年,秦破華陽,約馬犯謂周君曰:「請令梁城。」周 乃謂梁王曰:「周王病若死,則犯必死矣。犯請以九鼎 自入於王,王受九鼎而圖犯。」梁王曰:「善。」遂與之卒言 戍周因謂秦王曰:「梁非戍周也,將伐周也。王試出兵 境以觀之。」秦果出兵。又謂梁王曰:「周王病甚矣,犯請 後可而復之今王使卒之周諸侯皆生心後舉事且 不信。不若令卒為周城以匿事端。」梁王曰:「善。」遂使城 周四十五年周君之秦客謂周最曰:「公不若譽秦王 之孝因以應為太后養地秦王」必喜。是公有秦交。交 善,周君必以為公功;交惡,勸周君入秦者,必有罪矣。 秦攻周,而周最謂秦王曰:「為王計者,不攻周,攻周實 不足以利聲畏天下。天下以聲畏秦,必東合於齊,兵 弊於周。合天下於齊,則秦不王矣。」天下欲弊秦,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