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21 (1700-1725).djvu/9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尹氏皇父命。

二年,涇、渭、洛竭,岐山崩。初增賦。晉文侯同王子多父 伐鄫,克之,乃居鄭父之丘,是為「鄭桓公。」

三年,「王嬖褒姒。」冬,大震電。

四年夏六月,隕霜。

五年,王世子宜臼出奔申。皇父作都于向。

六年,王命伯士帥師伐六濟之戎。王師敗逋,西戎滅 蓋。冬十月辛卯朔,日有食之。

八年,王錫司徒鄭伯多父命。王立褒姒之子曰伯服 為太子。

九年,申侯聘西戎,及鄫。

十年春,「王及諸侯盟於太室。」「秋九月,《桃杏》實。」王師伐 申。

十一年春正月,日暈。申人、鄫人及犬戎入宗周,弒王 及鄭桓公。犬戎殺王子伯服,執褒姒以歸。申侯、魯侯、 許男、鄭子立宜臼于申。虢公翰立王子余臣于攜。

武王滅殷,歲在庚寅,二十四年,歲在甲寅,「定鼎洛邑」,至幽王二百五十七年,共二百八十一年。自武王元年己卯,至幽王庚午,二百九十二年。

平王本紀

按《史記·周本紀》:「平王立,東遷于雒邑,辟戎寇。平王之 時,周室衰微,諸侯彊并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 四十九年,魯隱公即位。五十一年,平王崩,太子洩父 蚤死,立其子林,是為桓王。」

按:《竹書紀年》:「平王。」

自東遷以後,始紀晉事,王即位皆不書。

元年辛未,「王東徙洛邑,錫《文侯命》。」晉侯會衛侯、鄭伯、 秦伯,以師從王入於成周。

三十三年,楚人侵申。

三十六年,王人戍申。

五十一年春二月乙巳,日有食之。三月庚戌,王陟。 按鄭樵《通志三王紀》:「平王即位,當幽王之亡,豐、鎬蕩 然,犬戎侵逼近郊,於是晉文侯、鄭武公、秦襄公夾輔 平王于申,而遷于王城,即成王所營之東都也。王勞 晉、鄭而賜之盟曰:『世世子孫,無相害也』。命晉文侯為 侯伯,賜秬鬯圭瓚;封秦襄公為諸侯,賜岐以西之地。 秦」始通於上國,命鄭武公為司徒,鄭於是取鄶、虢十 邑之地而遷焉,是為新鄭。自是齊、楚、秦、晉始大,政由 方伯,天子微弱,賴秦人為西堡障。故秦文公伐戎,收 周之餘民而得岐內之地,自岐以東獻之周。

桓王本紀

按《史記·周本紀》:「桓王,平王孫也。桓王三年,鄭莊公朝, 桓王不禮。五年,鄭怨,與魯易許田。許田,天子之用事 太山田也。八年,魯殺隱公,立桓公。十三年,伐鄭,鄭射 傷桓王,桓王去歸。二十三年,桓王崩,子莊王他立。」

莊王本紀

按《史記·周本紀》:「莊王立四年,周公黑肩欲殺莊王而 立王子克。辛伯告王,王殺周公,王子克奔燕。十五年, 莊王崩,子釐王胡齊立。」

釐王本紀按釐王通志作僖王

按:《史記周本紀》:「釐王立三年,齊桓公始霸。五年,釐王 崩,子惠王閬立。」

按:《竹書紀年》:「釐王三年,曲沃武公滅晉侯緡,以寶獻 王。王命武公以一軍為晉侯。」

惠王本紀

按《史記周本紀》:「惠王立二年,初,莊王嬖姬姚,生子頹, 頹有寵。及惠王即位,奪其大臣園以為囿,故大夫邊 伯等五人作亂,謀召燕、衛師伐惠王。惠王奔溫,已居 鄭之櫟。立釐王弟頹為王,樂及遍舞,鄭、虢君怒。四年, 鄭與虢君伐殺王頹,復入惠王。惠王十年,賜齊桓公 為伯。二十五年,惠王崩,子襄王鄭立。」

按《竹書紀年》:「惠王元年,晉獻公朝王,如成周,周陽白 兔舞于市。」

二年,王子頹亂,王居於鄭。鄭人入王府,多取玉,玉化 為《蜮射人》。

二十五年春正月,王陟。

襄王本紀

按《史記·周本紀》:襄王立,襄王母早死,後母曰惠后。惠 后生叔帶,有寵於惠王,襄王畏之。三年,叔帶與戎翟 謀伐襄王,襄王欲誅叔帶,叔帶奔齊。齊桓公使管仲 平戎于周,使隰朋平戎於晉。王以上卿禮管仲,管仲 辭曰:「臣賤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國高在若節,《春秋》 來承王命,何以禮焉?陪臣敢辭。」王曰:「舅氏余嘉乃勳, 毋逆朕命!」管仲卒,受下卿之禮而還。九年,齊桓公卒。 十二年,叔帶復歸于周。十三年,鄭伐滑,王使游孫伯 服請滑,鄭人囚之。鄭文公怨惠王之入,不與厲公爵, 又怨襄王之與衛滑,故囚伯服。王怒,將以翟伐鄭。富 辰諫曰:「凡我,周之東徙,晉、鄭焉依子頹之亂,又鄭之 由定,今以小怨棄之。」王不聽。十五年,王降翟師以伐 鄭。王德翟人,將以其女為后。富辰諫曰:「平、桓、莊、惠皆 受鄭勞,王棄親,親,翟不可從。」王不聽。十六年,王絀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