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21 (1700-1725).djvu/7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三十三年,封昆吾氏子於有蘇。

三十六年,作圜土。

四十四年,陟。按通志作在位二十六年

芬或曰《芬發》。

帝芒本紀

按:《史記夏本紀》:「帝槐崩,子帝芒立。」

按《竹書紀年》:「帝芒元年壬申,帝即位,以元珪賓於河。 十三年,東狩於海,獲大魚。」

三十三年,商侯遷於殷。

五十八年,陟。按通志作在位十八年

「芒」,或曰「帝荒。」

帝泄本紀按帝泄或作世或作宗

按:《史記夏本紀》:「帝芒崩,子帝泄立。」

按:《竹書紀年》:「帝泄元年辛未,帝即位。」

十二年,殷侯子亥賓於《有易》,《有易》殺而放之。

十六年,殷侯微以河伯之師伐有易,殺其君綿臣。

殷侯子亥賓於《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綿臣殺而放之。故殷上甲微假師於河伯,以伐有易,滅之,遂殺其君綿臣。中葉衰而《上甲微》復興,故殷人報焉。

二十一年,命畎夷、白夷、元夷、風夷、黃夷。

二十五年,陟。按通志作在位十六年

帝不降本紀按帝不降或作江成

按:《史記夏本紀》:「帝泄崩,子帝不降立。」

按:《竹書紀年》:「帝不降元年,己亥,帝即位。」

六年,伐《九苑》。

三十五年,殷滅皮氏。

五十九年,遜位於弟扃。

帝扃本紀按帝扃或作喬元

按:《史記夏本紀》:「帝不降崩,弟帝扃立。」

按:《竹書紀年》:「帝扃元年戊戌,帝即位。」

十年,帝不降陟。

三代之世內禪,惟「不降」實有聖德。

十八年,陟。按通志作在位二十一年

帝廑本紀按帝廑或作廣或作廛

按:《史記夏本紀》:「帝扃崩,子帝廑立。」

按《竹書紀年》:「帝廑。」

一名《引甲》。

元年己未,帝即位,居西河。

四年,作《西音》。昆吾氏遷於許。

己姓,名樊,封於衛。夏衰,為伯,遷於舊許。

八年,天有祆孽,十日並出,其年陟。按通志作在位二十年

帝孔甲本紀

按《史記·夏本紀》:「帝廑崩,立不降之子孔甲,是為帝孔 甲。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亂。夏后氏德衰,諸侯畔 之。天降龍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龍氏。陶唐 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擾龍於豢龍氏,以事孔甲。孔甲 賜之姓曰御龍氏。受豕韋之後,龍一雌死,以食夏后, 夏后使求,懼而遷去。」

按《呂氏春秋·音初篇》:「『夏后氏孔甲田于東陽萯山,天 大風晦盲,孔甲迷惑,入于民室,主人方乳。或曰:『后來 見良日也,之子是必大吉』。或曰,不勝也,之子是必有 殃』。后乃取其子以歸,曰:『以為余子,誰敢殃之子長成, 人幕動折撩斧斫斬其足,遂為守門者。孔甲曰:『嗚呼, 有疾,命矣夫』!乃作為《破斧》之歌』」,實始為東音。

按《竹書紀年》:「帝孔甲元年乙巳,帝即位,居西河,廢豕 韋氏,使劉累豢龍。」

三年,王畋于萯山。

五年,作《東音》。

七年,劉累遷于魯陽。

九年,陟。殷侯復歸于商丘。按通志作在位三十一年 按《刀劍錄》:「孔甲九年歲次甲辰,採牛首山鐵鑄一劍, 銘曰『夾』」,古文篆書,長四尺一寸。按竹書紀年以帝廑為引甲而路史又以

孔甲為引甲,未知孰是,然父子無同名為甲之理,而孔與「引」 傳寫易訛,當以《路史》為是。

帝皋本紀

按:《史記夏本紀》:「孔甲崩,子帝皋立。」

按:《竹書紀年》:「帝昊」

「昊」一作「皋。」

元年庚辰,帝即位,使「豕韋氏復國。」

夏衰,昆吾、豕韋相繼為伯。

三年,陟。按通志作在位十一年

帝發本紀

按:《史記夏本紀》:「帝皋崩,子帝發立。」

按:《竹書紀年》:「帝發。」

一名「后敬」,或曰《發惠》。

元年乙酉,帝即位,諸夷賓于王門,《再保墉》,會于上池, 諸夷入舞。

七年,陟。泰山震。按通志作在位十三年

帝履癸本紀

按《史記夏本紀》:「帝發崩,子帝履癸立,是為桀。」帝桀之 時,自孔甲以來,而諸侯多畔夏。桀不務德而武傷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