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21 (1700-1725).djvu/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民亂

《湯誥》

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恆性,克綏厥猷惟后。

孔傳「順人有常之性」,能安立其道教,則惟「為君」之道。

《太甲下》

一人元良,萬邦以貞。

蔡傳貞,正也。一人者,萬邦之儀表。一人元良,則萬邦以正矣。

《周書泰誓上》

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亶聰明,作元后,元 后作民父母。

蔡傳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萬物之生,惟人得其秀而靈。具四端,備萬善,知覺獨異於物,而聖人又得其最秀而最靈者。天性聰明,無待勉強,其知先知其覺,先覺首出庶物,故能為大君於天下,而天下疲癃殘疾得其生,鰥寡孤獨得其養,舉萬民之眾,無一而不得其所焉,則「元后」者,又所以為民之父母也。

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其克相上帝,寵綏四方。

蔡傳「天助下民」,為之君以長之,為之師以教之。君師者,惟其能左右上帝,以寵安天下。

《洪範》

五、《皇極》:「皇建其有極。斂時五福,用敷錫厥庶民。惟時 厥庶民于汝極,錫汝保極。」

蔡傳皇,君,建立也。極猶北極之極,至極之義,標準之名,中立而四方之所取正焉者也。言人君當盡人倫之至,語父子則極其親,而天下之為父子者于此取則焉;語夫婦則極其別,而天下之為夫婦者于此取則焉;語兄弟則極其愛,而天下之為兄弟者于此取則焉。以至一事一物之接,一言一動之發,無不極其義理之當然,而無一毫過不及之差,則極建矣。極者福之本,福者極之效。極之所建,福之所集也。人君集福于上,非厚其身而已,用敷其福以與庶民,使人人觀感而化,所謂「敷錫」也。當時之民亦皆于君之極與之保守,不敢失墜,所謂「錫保」也。言皇極君民所以相與者如此也。大全朱子曰:「皇指人君。極便是指其身,為天下做箇樣子。極有湊會之義,所謂『三十輻共一轂,斂福錫民』」,聖人亦豈別有福以錫之?只取則于此,各正其身,順理而行,則為福也。《孟子》謂「君仁莫不仁」,亦此意。皇者,君之稱也。極者至極之義,標準之名,常在物之中央,而四外望之以取正焉者也。故以極為在中之準的則可,而便訓極為中則不可。若北辰之為天極,脊棟之為屋極,其義皆然。而《禮》所謂「民極」,《詩》所謂「四方之極」者,于皇極之義為尤近。今以余說推之,則人君以眇然之身,履至尊之位,四方輻輳,面內而環觀之,必有天下之絕德,而後可以立至極之標準。故必順五行,敬五事,以修其身;厚八政,協五紀,以齊其政,然後至極之標準,卓然有以立乎天下之至中,使夫面內而環觀者,莫不于是而取則焉。語其仁,則極天下之仁而天下之為仁者莫能加也;語其孝,則極天下之孝而天下之為孝者莫能尚也,是則所謂「皇極」者也。由是而權之以三德,審之以卜筮,驗其休咎于天,考其禍福于人,如挈裘領,豈有一毛之不順哉?此《洪範》之疇所以雖本于五行,究于福極,而必以皇極為之主也。「皇建其有極」云者,則以言夫人君以其一身而立至極之標準于天下也。「斂時五福,用敷錫厥庶民」云者,則以言夫人君能建其極,則為五福之所聚,而又有以使民觀感而化焉,則是又能布此福而與其民也。「惟時厥庶民于汝極」,「錫汝保極」云者,則以言夫民視君以為至極之標準而從其化,則是復以此福還錫其君,而使之長為至極之標準也。

凡厥庶民,無有淫朋,人無有比德,《惟皇作極》。

蔡傳言庶民與有位之人,而無淫朋比德者,惟君為之極,而使之有所取正耳。重言君不可以不建極也。

凡厥庶民,有猷有為有守,汝則念之。不協于極,不罹 于咎,皇則受之,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德。」汝則錫之福, 時人斯其惟皇之極。

大全陳氏《雅言》曰:「時人」,即指上三等之人言。廣收樂育,使皆知所以自勉,則人莫不觀感興起,因其所已能而益勉進其未至,皆歸于皇之極矣。

「無偏無陂」,遵王之義。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 遵王之路。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 無反無側,王道正直。「會其有極,歸其有極。」

蔡傳王之義,王之道,王之路,《皇極》之所由行也。蕩蕩,廣遠也。「平平」,平易也。「正直」,不偏邪也。「皇極」,正大之體也。「遵義、遵道、遵路」,會其極也。「蕩蕩、平平」,正直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