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18 (1700-1725).djvu/6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

 第一百九卷目錄

 北方諸國總部彙考一

  周總一則 顯王三則 赧王一則

  秦始皇二則

  漢武帝元朔一則

  北魏明元帝泰常一則 太武帝太平真君一則 宣武帝正始一則

  北齊文宣帝天保三則

  北周靜帝大象一則

  隋高祖開皇四則 煬帝大業二則

  明太祖洪武三則 成祖永樂一則 宣宗宣德一則 英宗正統二則 代宗景泰一則

  英宗天順一則 憲宗成化九則 孝宗弘治四則 武宗正德三則 世宗嘉靖十六則

邊裔典第一百九卷

北方諸國總部彙考一

周命南仲城朔方。

按《詩經小雅出車》篇:「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車彭彭, 旗旐史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

朱註此勞《還率》之詩。程子曰:「城朔方而《玁狁》之難除。禦戎狄之道,守備為本,不以攻戰為先也。」

顯王八年魏築長城為北邊防

按《史記周本紀》不載。 按《秦孝公本紀》:「秦孝公元年, 魏築長城,自鄭濱洛以北。」

顯王十七年,魏築長城塞固陽。

按《史記周本紀》不載。 「按《魏世家》」云云。

顯王  年,趙與燕始築長城以備北方諸國 按《史記周本紀》不載。 按《匈奴傳》,「趙武靈王變胡服, 習騎射,北破林胡、樓煩,築長城,自代並陰山下至高 闕為塞。燕亦築長城,自造陽至襄平置上谷、漁陽、右 北平、遼西、遼東郡。」

正義曰:《括地志》云:「趙武靈王長城在朔州善陽縣北。」案《水經》云:「百道長城北山上有長垣,若頹毀焉。公奚亙嶺,東西無極。」蓋趙靈王所築也。

赧王 年秦始築長城為北邊防

按《史記周本紀》不載。 按《匈奴傳》:「秦昭王時,宣太后 殺義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殘義渠。于是秦有隴 西、北地、上郡,築長城以拒胡。」

始皇三十三年斥匈奴並河至陰山為三十四縣築亭障

按《史記始皇本紀》:三十三年,「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 並河以東,屬之陰山,以為三十四縣,城河上為塞。又 使蒙恬渡河,取高闕、陶山、北假中,築亭障,㠯逐戎人 徙謫,實之初縣。」

始皇三十四年築長城起臨洮至遼東。

按《史記始皇本紀》:「三十四年,謫治獄吏不直者,築長 城。」按《蒙恬傳》,「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 北逐戎狄,收河南,築長城,因地形用險制塞。起臨洮 至遼東,延袤萬餘里。於是渡河,據陽山,逶蛇而北,暴 師於外十餘年,居上郡。」是時蒙恬威振匈奴。按《匈 奴傳》:秦滅六國,而始皇帝使蒙恬將十萬之眾,北擊 胡,悉收河南地,因河為塞,築四十四「縣城臨河,徙謫 戍以充之,而通直道自九原至雲陽,因邊山險壍、谿 谷可繕者治之。」起臨洮至遼東萬餘里,又度河據陽 山。北假中。蒙恬死,諸侯畔秦,中國擾亂,於是匈奴得 寬,復稍度河南,與中國界於故塞。

武帝元朔二年復繕治長城為北邊防

按《漢書武帝本紀》,元朔二年「春正月,匈奴入上谷、漁 陽,殺略吏民千餘人。遣將軍衛青、李息出雲中,至高 闕,遂西至符離,獲首虜數千級,收河南地,置朔方、五 原郡。」

按《史記匈奴傳》:「衛青出雲中以西至隴西,擊胡之樓 煩、白羊王於河南,取河南地,築朔方,復繕故秦時蒙 恬所為塞,因河為固。」是歲,漢之元朔二年也。

北魏

明元帝泰常八年春二月築長城

按《魏書明元帝本紀》:「春正月,蠕蠕犯塞。二月戊辰,築 長城於長川之南,起自赤城,西至五原,延袤二千餘 里,備置戍衛。」按《高閭傳》,「閭遷尚書中書監,上表曰: 臣聞為國之道,其要有五:一曰文德,二曰武功,三曰 法度,四曰防固,五曰刑賞。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 來之;荒狡放命,則播武功以威之,民未知戰,則制法 度」以齊之;暴敵輕侵,則設防固以禦之;臨事制勝,則 明刑賞以勸之;用能闢國寧方,征伐四剋。北狄悍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