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16 (1700-1725).djvu/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又與光議曰:「乘敵去,出不意,可更增二堡,以據其地。 請遠白經略使,益禁兵三千,役兵五百,不過二旬,壁 壘可城。然後廢橫戎、臨砦二堡,徹其樓櫓,從其甲兵, 以實新堡,列烽燧以通警急。從衙城紅樓之上俯瞰 其地,猶指掌也。有急則州及橫陽堡出兵救之,敵來 耕則驅之,種則蹂踐之,敵盛則入堡以避。如是則堡 外必不敢耕種,州西五六十里之內晏然矣。」籍遂檄 麟州如其議。五月,恩及武戡、走馬承受公事內侍黃 道元等以巡邊為名往按視之。會詗者言敵兵盛屯 沙黍浪,恩欲止不行,道元怒,以言脅恩,夜率步騎六 千四百餘人,不甲者半,循屈野河北而行,無復部伍。 夏人舉火臥牛峰,戡指以謂恩曰:「敵已知吾軍至矣。」 道元曰:「此爾曹故欲沮我師。」及聞鼓聲,道元猶不信。 行至砦口,恩欲休軍,須曉乃登山。道元奮衣起曰:「幾 年聞郭恩名,今日懦怯與賈逵何殊?」恩亦慍曰:「不過 死耳。」乃行。比明,至忽里堆,敵數十人皆西走,相去數 十步止。恩等踞胡床,遣使騎呼之,敵不應,亦不動。俄 而起火,敵騎張左右翼,自南北交至。堆東有塹,其中 有梁,謂之「斷道堰。」恩等東據梁口,與力戰,自旦至食 時,敵自兩旁塹中攀緣而上,四面合擊,恩眾大潰。夏 倚方在紅樓,見設騎自西山大下,與推官劉公弼率 城中諸軍,閉門乘城。武戡走東山,趣城東,抉門以入。 恩、道元及府州寧府砦兵馬都監劉慶皆被執,使臣 死者五人,軍士三百八十七人。已馘耳鼻得還者百 餘人,亡失器甲甚眾。恩不肯降,乃自殺。贈同州觀察 使。

嘉祐六年冬十一月,「許夏國用漢衣冠。」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按《夏國傳》:諒祚忌訛龐專 或先訛龐將叛,諒祚討殺之,夷其族。已而請去蕃禮, 從漢儀。嘉祐六年上書,自言慕中國衣冠,明年當以 此迎使者,詔許之。

嘉祐七年夏四月,夏國主諒祚進馬,求賜書。詔賜《九 經》,還其馬。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按《夏國傳》:明年,又改西壽 監軍司為保泰軍,石州監軍司為靜塞軍,韋州監軍 司為祥祐軍,左廂監軍司為神勇軍。遣人獻方物,稱 宣徽南院使,詔諭非陪臣所宜稱,戒其僭擬,使遵誓 詔。表求太宗御製草詩隸書石本,且進馬五十匹,求 《九經》《唐史》《冊府元龜》及宋正至朝賀儀,詔賜《九經》,還 所獻馬。

英宗治平三年遣使以違約數寇責夏國諒祚獻方物謝罪

按《宋史·英宗本紀》云云。按《夏國傳》:「治平初,求復榷 場,不許。既而遣吳宗等來賀英宗即位,詔令門見使 者,不從。至順天門,且欲佩魚及儀物自從,引伴高宜 禁之不可,留止廄置一夕,絕其供饋。宗語不遜,宜折 之,使如故事,良久乃聽入。及賜食殿門,又訴於押伴 張覲,詔命還赴延州,與宜辨。宗度理屈,不復置對,遂 詔」諒祚懲約之。秋,夏人出兵秦鳳、涇原,抄熟戶,擾邊 塞弓箭手,殺掠人畜以萬計。程戡、王素、孫長卿諭安 諸族首領,防誘脅散叛。遣文思副使王無忌齎詔問 之,諒祚遷延弗受。已而因賀正使荔茂先獻表歸罪 宋邊吏。三年,遂大舉攻大順城,分兵圍柔遠砦,燒屈 乞村柵、段木嶺,州兵熟戶、蕃官趙明合擊退之,遣西 京左藏庫副使何次公詰之。三月,乃獻方物謝罪,賜 絹五百匹、銀五百兩。

治平四年正月,以大行皇帝詔賜夏國主。閏月,夏國 主諒祚遣使謝罪。秋八月,復西夏和市。冬十月,知青 澗城种諤復綏州。

按《宋史?英宗本紀》云云。按《夏國傳》:「神宗即位,乃遣 內殿崇班魏璪賜以治平三年冬服、銀絹,供備庫副 使高遵裕告哀,并以英宗遺留物賜之。秋,夏國遣使 奉慰及進助山陵禮物。冬,种諤取綏州,因發兵夜掩 嵬名山帳,脅降之。諒祚乃詐為會議,誘知保安軍楊 定、都巡檢侍其臻等殺之,邊吏以聞,命韓琦知永興 軍」,經略西方。諒祚錮送殺定者六宅使李崇貴、右侍 禁韓道善,及虜去定子仲通。十二月,諒祚殂,年二十 一,在位二十年,改元延嗣寧國一年,天祐垂聖三年, 福聖承道四年,奲都六年,拱化五年。諡曰昭英皇帝, 廟號毅宗,墓號安陵。子秉常立。按《司馬光傳》,「西戎 部將嵬名山欲以橫山之眾取諒祚以降」,詔邊臣招 納其眾。光上疏極論,以為:「名山之眾,未必能制諒祚。 幸而勝之,滅一諒祚,生一諒祚,何利之有!若其不勝, 必引眾歸我,不知何以待之?臣恐朝廷不獨失信諒 祚,又將失信於名山矣。若名山餘眾尚多還,北不可 入,南不受,窮無所歸,必將突據邊城以救其命。陛下 不見侯景之事乎?」上不聽,遣將种諤發兵迎之,取綏 州,費六十萬。西方用兵蓋自此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