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16 (1700-1725).djvu/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箭手給田,使耕戰自守。其後將帥失撫御,稍侵奪之, 眾怨怒,遂劫德勝。砦將姚貴閉城叛。堯臣適過境上, 作書射城中,諭以禍福,眾遂出降。乃為申明約束,如 舊而去。既還,上言:「自陜西用兵,夏竦、陳執中並以兩 府舊臣為陝西經略安撫招討使,韓琦、范仲淹止為 經略、安撫副使,既而張存知延州,王沿知渭州,張奎 知慶州,俱是學士、待制之職,亦止管勾本路總管司 事。及竦執中罷四路置帥,遂各帶都總管及經略、安 撫、招討等使,因而武臣副總管亦為副使。今琦、仲淹、 龐籍既為陝西四路都總管、緣邊經略、安撫、招討等 使,四路當稟節制,而尚帶經略使名者九人,各置司 行事,名號不異,而所稟非一。今請諸路都總管、副總 管並罷經略,只充緣邊安撫使。」既而滕宗諒亦以為 請,遂罷之。又言:「鄜延、環慶路皆險固易守,惟涇原自 漢、唐來為衝要之地,自鎮戎軍至渭州,沿涇河大川 直抵涇、邠,略無險阻,雖有城砦據平地,賊徑交屬,難 以捍防。如郭子儀、渾瑊常宿重兵守之。自元昊叛命 數年,由此三入寇。朝廷置帥府於涇州,為控扼關、陝 之會,誠合事機。然頻經敗覆,邊地空虛,士氣不振。願 深監近弊,精擇將佐,其新集之兵,未經訓練,宜易以 舊人。儻一路兵力完實,則賊不敢長驅入寇矣。」因論 沿邊城砦、控扼要害、賊徑通屬及備禦輕重之策為 五事上之。又請涇原五州營田益置弓箭手,及請徹 潼關樓櫓,皆報可。按《景泰傳》:景泰,字周卿,普州人。 進士起家,補訪州軍事推官。後以尚書屯田員外郎 通判慶州。即上言:「元昊雖稱臣,誠恐包藏禍心,當選 主將,練士卒,修城池,儲資糧,以備不虞。」三疏不報。元 昊反,又上《邊臣要略》二十卷,遷都官,知減州,奏《平戎 策》十有五篇。會有薦泰知兵者,召對稱旨,換左藏庫 使、知寧州。任福敗,徙原州。元昊眾十萬,分二道:一出 劉璠堡,一出彭陽城。入攻渭州。葛懷敏援劉璠,戰崆 峒北,敗接敵騎,逾平涼至潘原,泰帥兵五千從間道 赴原,而先鋒左班殿直張迴逗遛不進,泰斬以徇。遇 敵彭陽西,裨將夏侯觀欲退守「彭陽,泰弗許。乃依山 而陣,未成列,敵騎來犯,泰陰遣三百騎分左右翼,張 旗幟為疑兵。敵欲遁去,將校請進擊,泰止之。遣士搜 出,果得伏兵,與戰,斬首千餘級,功遷西上閤門使。」 按《范仲淹傳》,「葛懷敏敗於定川,賊大掠至潘原,關中 震恐,民多竄山谷間。仲淹率眾六千,由邠、涇援之,聞 賊已出塞,乃還。」始,定川事聞,帝按圖謂左右曰:「若仲 淹出援,吾無憂矣。」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 也。」進樞密直學士、右諫議大夫。仲淹以軍出無功,辭 不敢受命,詔不聽。時已命文彥博經略涇原,帝以涇 原傷夷,欲對徙仲淹,遣王懷德喻之。仲淹謝曰:「涇原 地重,第恐臣不足當此路。與韓琦同經略涇原,並駐 涇州,琦兼秦鳳,臣兼環慶。涇原有警,臣與韓琦合秦 鳳、環慶之兵犄角而進。若秦鳳、環慶有警,亦可率涇 原之師為援,臣當與琦練兵選將,漸復橫山,以斷賊 臂,不數年間,可期平定矣。願詔龐籍兼領環慶,以成 首尾之勢。秦州委文彥博,慶州用滕宗諒總之,孫沔 亦可辦集,渭州一武臣足矣。」帝未用其言,復置陝西 路安撫經略招討使,以仲淹、韓琦、龐籍分領之。仲淹 與琦開府涇州,而徙彥博帥秦,宗諒帥慶,張亢帥渭。 仲淹為將,號令明白,愛撫士卒,諸羌來者,推心接之 不疑,故賊亦不敢輒犯其境。元昊請和,召拜樞密副 使。

慶曆三年春正月,元昊自名曩霄,遣人來納款,稱「夏 國。」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按《夏國傳》:三年,元昊遣六 宅使、伊州刺史賀從勗與文貴俱來,猶稱男邦泥定 國兀卒上書父大宋皇帝,更名曩霄而不稱臣。兀卒 即吾祖也,如可汗號。議者以為改吾祖為兀卒,特以 侮玩朝廷,不可許。詔遣邵良佐、張士元、張子奭、王正 倫更往議,且許封冊為夏國主。而元昊亦遣如定、聿 捨、張延壽、楊守素繼來。按《吳育傳》:「育進翰林學士, 累遷禮部郎中。契丹與元昊搆兵,元昊求納款,契丹 使來請勿納元昊,朝廷未知所答。育因上疏曰:『契丹 受恩,為日已久,不可納一叛羌,失繼世兄弟之懽。今 二蕃自鬥,鬥久不解,可觀形勢,乘機立功。萬一過計, 亟納元昊,臣恐契丹窺兵趙、魏,朝廷不得元昊毫髮 之助,而太行東西且有煙塵之警矣。宜使人諭元昊 曰:『契丹,汝世姻,一旦自絕,力屈而歸我,我所疑也。若 無他者,當順契丹如故,然後許汝歸款。告契丹曰:『已 詔元昊,如能投謝轅門,即聽內附。若猶堅拒,當為討 之。如此,則彼皆不能歸罪我矣』』』。」於是詔兩制出《契丹 書》,令兩制同上對,不易育議。

按《龍川別志》:「元昊久叛,邊兵屢屈,秦人困弊,而諸將 恥於無功,莫敢言和戎者。雖夏人每入輒勝,而國小 民貧,疾於點集,鹵獲之利不補所耗,而歲賜和市之 利皆絕,一絹之直八九千錢,上下亦厭兵矣。而元昊 悖慢已甚,亦難於款塞。張安道為諫官,乞因郊霈,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