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16 (1700-1725).djvu/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境,於漢界地利形勢,略無所益,而蘭、會之地,耗蠹尤 深,不可不棄。」所言皆略施行。純粹又言:「諸路策應,舊 制也。自徐禧罷策應,若夏兵大舉,一路攻圍,力有不 勝,而鄰路拱手坐觀,其不拔者幸爾。今宜修明戰守 救援之法。」朝廷是之。及夏侵涇原,純粹遣將曲珍救 之,曰:「本道首建應援牽制之策,臣子之義,忘軀徇國, 無謂鄰路被寇,非我職也。」珍即日疾馳三百里,破之 於曲律擣橫山,夏眾遁去。按《王巖叟傳》:初夏人遣 使入貢,及為境上之議,故為此去彼來,牽致勞苦。每 違期日,巖叟請預戒邊臣,夏違期一不至,則勿復應, 自後不復敢違。質孤、勝如二堡,漢趙充國留屯之所, 自元祐講和,在蘭州界內,夏以為形勝膏腴之地,力 爭之,二堡若失,則蘭州、熙河遂危。延帥欲以二堡與 夏,蘇轍主其議。及熙河、延安二捷同報,轍奏曰:「近邊 奏稍頻,西人意在得二堡,今盛夏猶如此,入秋可虞, 不若早定議。」意在與之也。巖叟曰:「形勢之地,豈可輕 棄,不知既與,還不更求否?」太皇太后曰:「然。」議遂止。夏 人數萬侵定西之東,通遠之北,壞七厓巉堡,掠居人, 轉侵涇原及河外,鄜、府州,眾遂至十萬。熙帥范育偵 伺夏右廂種落,大抵趣河外,三疏請乘此進堡砦,築 龕谷、勝如相照定西而東徑隴諾城。朝議未一,或欲 以七巉經毀之地,皆以與夏。巖叟力言「不可與,彼計 得行,後患未已。」因請遣官諭熙帥,即以戶部員外「郎 穆衍行視,築定遠以據要害,其調兵貲費,一從便宜, 不必中覆。定遠遂城,皆巖叟之力。」拜中書舍人。 元符二年春二月,夏人以國母卒,遣使告哀謝罪,卻 其使不納。三月,遼人遣簽書樞密院事蕭德崇為夏 人請緩師。秋九月,夏人來謝罪。

按《宋史哲宗本紀》云云按《夏國本傳》:二年正月,國 母梁氏薨。遼遣使蕭德崇來為夏人議和,乃復書謂: 「若果出至誠,深悔謝罪,當徐度所宜,開以自新之路。 五月,夏蘭會正鈐轄革瓦孃以部落來降,授內殿崇 班,賜銀絹緡錢各三百。七月,環州种朴徼赤羊川,獲 賞囉訛乞家屬百五十餘口,孳畜五千。夏人千餘騎 來」追,戰卻之,擒監軍訛勃囉及首領淚丁、訛遇。詔令 赴闕存恤訛乞家屬,又遣人持其家信號往招之。九 月,夏人來告國母哀,因上表謝過。詔夏主省所上表, 能抗章引慝,已諭邊臣,「我疆彼界,毋相侵犯。」已而夏 以二千騎出浮圖岔來戰,供奉官陳告,差使李戭死 之。閏九月,古邈川部族叛,熙河將王愍率兵掩擊。翌 日,夏人馬數萬圍愍等,力戰敗之,擒其鈐轄嵬名乞 遇、統制苗履又戰於青唐峗,夏人敗績。十二月,遂遣 今能、嵬名濟等進《誓表》曰:「臣國久不幸,時多遇凶,兩 經母黨之擅權,累為奸臣之竊命,頻生邊患,增怒上 心,釁端既深,理訴難達。幸凶黨伏誅,稚躬反正,遐馳 懇奏,陳前咎之所歸,乞紹先盟,果淵衷之俯納。故班 詔而申諭,獲貢誓以輸誠。謹當飭疆吏而永絕爭端, 戒國人而常遵聖化。違約則凶咎再降,背盟則基緒 非延。約束事條,恭依處分。」詔報曰:「爾以凶黨造謀,數 干邊吏,而能悔過請命,祈紹先盟。念彼種人,均吾赤 子,措之安靜,乃副朕心。嘉爾自新,俯從厥志,爾無爽 約,朕不食言。自今已往,歲賜仍舊。」

元符三年秋九月,夏遣使來奠慰。

按《宋史》哲宗、《徽宗本紀》俱不載。按《夏國本傳》:「三年 正月,哲宗崩,徽宗即位。九月,夏遣使來奠慰及賀即 位。十月復遣使來賀天寧節。」

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夏乾順始建國學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按《夏國傳》:「建中靖國元年, 乾順始建國學,設弟子員三百,立養賢務以廩食之。」

崇寧三年冬十月夏人入涇原圍平夏城寇鎮戎軍熙河蘭會路經略安撫使王厚言河西軍節度使趙懷德等出降

按:《宋史徽宗本紀》云云,按夏國本傳:崇寧三年,蔡 京秉政,使熙河王厚招夏國卓羅右廂監軍仁多保 忠。厚云:「保忠雖有歸意,而下無附者。」章數上不聽。京 愈責厚急,乃遣弟詣保忠許還,為夏之邏者所獲,遂 追保忠赴牙帳。厚以保忠縱不為所殺,亦不能復領 軍政,使得之一匹夫耳,何益於事。京怒,必令金帛招 致之。夏乃點兵延、渭、慶三路,各數千騎出沒,聲言假 兵於遼矣。三年,遼以成安公主嫁乾順。

崇寧四年春三月,夏人攻《塞門砦》。夏四月,攻臨宗砦, 又寇《順寧砦》。

按《宋史?徽宗本紀》云云。按《夏國本傳》:四年,詔西邊 能招致者,毋問首從,賞同斬級,令用京計也。陶節夫 在延州,大加招誘,乾順遣使巽請,皆拒之,又令殺其 牧放者。夏人遂入鎮戎,略數萬口,執知廓州高永年 而去,又攻湟州,自是兵連者三年。

政和四年夏人築藏底河城詔童貫為陝西經略討之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按《夏國本傳》:大觀元年始 遣人修貢。政和四年冬,環州定遠大首領夏人李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