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15 (1700-1725).djvu/9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

 第七十九卷目錄

 西夏部彙考一

  唐懿宗咸通一則 僖宗中和一則

  宋一太祖乾德一則 太宗太平興國一則 雍熙三則 端拱二則 淳化三則 至

  道三則 真宗咸平三則 景德四則 大中祥符二則 仁宗天聖一則 景祐一則 寶

  元一則 康定一則

邊裔典第七十九卷

西夏部彙考一

懿宗咸通 年平夏部拓拔思恭自稱刺史

按《唐書懿宗本紀》不載。 按《唐書党項傳》,「始天寶末 平夏部,有戰功,擢容州刺史、天柱軍使。其裔孫拓拔 思恭,咸通末竊據宥州,稱刺史。」

僖宗中和二年以拓拔思恭為四面都統封夏國公賜姓李

按《唐書僖宗本紀》,「中和二年正月,以拓拔思恭為南 面都統。八月丁巳,拓拔思恭為京城四面都統。」按 《党項傳》:「黃巢入長安,拓拔思恭與鄜州李孝昌壇而 坎牲,誓討賊。僖宗賢之,以為左武衛將軍,權知夏綏 銀節度事。次王橋,為巢所敗,更與鄭畋四節度盟,屯 渭橋。中和二年,詔為京城西面都統,檢校司空,同中 書」門下平章事,俄進四面都統,權知京兆尹。賊平,兼 太子太傅,封夏國公,賜姓李。嗣襄王熅之亂,詔思恭 討賊,兵不出,卒以弟思諫代為定難節度使,思孝為 保大節度、鄜坊丹翟等州觀察使,並檢校司徒、同中 書門下平章事。王行瑜反,以思孝為北面招討使,思 諫東北面招討使。思孝亦因亂取鄜州,遂為節度使, 累兼侍中。以老,薦弟思敬為保大軍兵馬留後,俄為 節度使。

宋一

太祖乾德元年四月夏西平王李彝興獻犛牛一

按:《宋史太祖本紀》云云。

太宗太平興國七年夏五月夏州留後李繼捧獻其銀夏綏宥四州六月其弟繼遷奔地斤澤

按《宋史太宗本紀》,「太平興國七年五月,夏州留後李 繼捧獻其銀、夏、綏、宥四州。六月,遣使發李繼捧緦麻 已上親赴闕,其弟繼遷奔地斤澤。十一月,以李繼捧 為彰德軍度節使。」按《夏國傳》:「李彝興,夏州人也,本 姓拓跋氏。唐貞觀初,有拓跋赤辭者歸唐,太宗賜姓 李,置靜邊等州以處之。其後析居夏州者號平夏部。 唐」末,拓跋思恭鎮夏州,統銀、夏、綏、宥、靜五州地,討黃 巢有功,復賜李姓。思恭卒,弟思諫代為定難軍節度 使。思諫卒,思恭孫彝昌嗣。梁開平中,彝昌遇害,將士 立其族子蕃部指揮仁福。仁福卒,子彝興嗣,事具《五 代史》。彝興,彝超之弟也,本名彝殷,避宋宣祖諱,改「殷」 為「興。」初為行軍司馬。清泰二年,彝超卒,遂加定難軍 節度使。晉初,加同平章事。開運初,契丹授西南招討 使。漢初,加兼侍中。周初,加中書令。顯德初,封西平王。 世宗即位,加太保。恭帝初,加太傅。宋初,加太尉。北漢 劉鈞結代北諸部來寇麟州,彝興遣部將李彝玉會 諸鎮兵禦之,鈞眾遂引去。建隆初,獻馬三百匹,太祖 大喜,親視攻玉為帶,且召使問曰:「汝帥腹圍幾何?」使 言:「彝興腰腹甚大。」太祖曰:「汝帥真福人也。」遂遣使以 帶賜之。乾德五年,卒。太祖廢朝三日,贈太師,追封夏 王。子克睿立。克睿初名光睿,避太宗諱,改「光」為克。彝 興之卒,自權知州事授檢校太保、定難軍節度使。開 寶九年,率兵破北漢吳堡砦,斬首七百級,獲牛羊千 計,俘砦主侯遇以獻,累加檢校太尉。太平興國三年 卒。太宗廢朝二日,贈侍中。子繼筠立。繼筠初為衙內 都指揮使、檢校工部尚書。克睿卒,自權知州事,授檢 校司徒、定難軍節度觀察留後。太宗征北漢,繼筠遣 銀州刺史李光遠、隨州刺史李光憲率蕃、漢兵列陣 渡河,略太原境以張軍勢。太平興國五年卒,弟繼捧 立。繼捧以太平興國七年率族人入朝,自上世以來 未嘗親覲者。繼捧至,太宗甚嘉之,賜白銀千兩、帛千 匹、錢百萬。祖母獨孤氏亦獻玉盤一、金盤三,皆厚賚賚 之。繼捧陳其諸父昆弟多相怨,願留京師,乃遣使夏 州護緦麻已上親赴闕,授繼捧彰德軍節度使,并官 其昆弟。夏州蕃落指揮使克信等十二人有差,遂曲 赦銀、夏管內。太宗嘗宴群臣苑中,謂繼捧曰:「汝在夏 州,用何道以制諸部?」對曰:「羌人鷙悍,但羈縻而已,非 能制也。」弟權知夏州克文來朝,以唐僖宗所賜其祖 思恭鐵券及朱書御札來上,改博州防禦使。初,繼捧 之入也,弟繼遷出奔,及是數來為邊患。有言繼遷悉 知朝廷事,蓋繼捧泄之,乃出為崇信軍節度使,克憲 為道州防禦使,克文遣歸博州,並選常參官為通判, 以專郡政。繼遷,繼捧族弟也。高祖思忠,嘗從兄思恭 討黃巢,拒賊於渭橋,表有鐵鶴,射之沒羽,賊駭之,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