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15 (1700-1725).djvu/7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里,至憍薩羅國。憍薩羅已見前由憍薩羅至案達羅國

案達羅部彙考

太宗貞觀 年僧元奘往西域至案達羅國

按《唐書》。不載。按《大唐西域記》。案達羅國。南印度境周三 千餘里。國大都城周二十餘里,號「瓶耆羅。」土地潤沃, 稼穡豐盛。氣序溫暑,風俗猛暴。語言辭調異《中印度》, 至於文字,軌則大同。伽藍二十餘所,僧徒三千餘人。 天祠三十餘所,異道亦多。

瓶耆羅城側不遠有大伽藍。重閣層臺製窮剞劂。佛 像聖容麗極工思。伽藍前有石窣堵波。高數百尺。並 阿折羅。唐言所行阿羅漢之所建也。所行羅漢伽藍西南 不遠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如來昔在於此說 法。現大神通,度無量眾。

所行羅漢伽藍。西南行二十餘里至孤山。山嶺有石 窣堵波陳那。唐言童授菩薩於此作《因明論》。陳那菩薩者, 佛去世後,承風染衣,智願廣大,慧力深固,愍世無依, 思弘聖教,以為《因明》之論。言深理廣,學者虛功,難以 成業。乃匿跡幽岩,棲神寂定,觀述作之利害,審文義 之繁約。是時崖谷震響,煙雲變采,山神捧菩薩,高數 百尺,唱如是言:「昔佛世尊,善權導物,以慈悲心,說《因 明論》,綜括妙理,深究微言,如來寂滅,大義泯絕。今者 陳那菩薩福智悠遠,深達聖旨,《因明》之論重弘茲日。 菩薩乃放大光明,照燭幽昧。時此國王深生尊敬,見 此光明相疑入金剛定,因請菩薩證無生果。」陳那曰: 「吾入定觀察,欲釋深經,心期正覺,非願無生果也。」王 曰:「無生之果,眾聖攸仰。斷三界欲,洞三明智,斯盛事 也。願疾證之。」陳那是時心悅王請,方欲證受無學聖 果,時妙吉祥菩薩知而惜焉,欲相警誡,乃彈指悟之 而告曰:「惜哉!如何捨廣大心為狹劣志,從獨善之懷, 棄兼濟之願?欲為善利,當廣傳說。慈氏菩薩所製《瑜 伽師地論》,導誘後學,為利甚大。」陳那菩薩敬受指誨, 奉以周旋,于是覃思沉研,廣因明論,猶「恐學者懼其 文微辭約也,乃舉其大義,綜其微言,作《因明論》以導 後進。自茲己後,宜暢《瑜伽》盛業。」從此林野中南行千 餘里,至馱那羯磔迦國。

馱那羯磔迦部彙考大安達邏

太宗貞觀 年僧元奘往西域至馱那羯磔迦國

按《唐書》。不載。按《大唐西域記》。馱那羯磔迦國。亦謂大安 達羅國南印度境周六千餘里。國大都城周四十餘里。土地 膏腴,稼穡殷盛。荒野多邑居,少氣序溫暑。人貌黧黑, 性猛烈,好學藝。伽藍鱗次,荒蕪已甚,存者二十餘所, 僧徒千餘人,並多習學《大乘部法》。天祠百餘所,異道 亦多。

城東據山。有勿婆勢羅。唐言東山僧伽藍城西據山。有阿 伐羅勢羅。唐言西山僧伽藍,「此國先王為佛建剎,鑿川通 徑,疏崖峙閣,長廊廣廡,枕岩接岫,靈神警衛,聖賢遊 息。自佛寂滅千年之內,每歲有千凡夫僧同入安居, 罷安居日,皆證羅漢,以神通力陵虛而去。千年之後, 凡聖同居,自百餘年無復僧侶,而山神易形,或作豺 狼,或為猨狖,驚恐行人,以故空荒」,閴無僧眾。城南不 遠有大山巖婆毗吠伽。唐言清辨論師住阿素洛宮,待見 慈氏菩薩成佛之處。論師雅量弘遠,至德深邃,外示 僧佉之服,內弘龍猛之學。聞摩揭陀國護法菩薩宣 揚法教,學徒數千有懷談議,杖錫而往。至波吒釐城, 知護法菩薩在菩提樹,論師乃命門人曰:「汝行詣菩 提樹護法菩薩所,如我辭曰:『菩薩宣揚遺教導誘迷 徒,仰德虛心為日已久。然以』」宿願未果,遂乖禮謁菩 提樹者,誓不空見。見當有證,稱天人師護法菩薩,謂 其使曰:「人世如幻,身命若浮,渴日勤誠,未遑談議。」人 信往復,竟不會見。論師既還本土,靜而思曰:「非慈氏 成佛,誰決我疑?」于觀自在菩薩像前,誦《隨心陀羅尼》, 絕粒飲水。時歷三歲,觀自在菩薩乃現妙色身,謂論 師曰:「何所志乎?」對曰:「願留此身,待見慈氏觀自在」菩 薩曰:「人命危脆,世間浮幻,宜修勝善,願生睹史多天。 于斯禮覲尚遠得見?」論師曰:「志不可奪,心不可貳。」菩 薩曰:「若然者,宜往馱那羯磔迦國城南山岩執金剛 神所,至誠誦持執《金剛陀羅尼》者,當遂此願。」論師于 是往而誦焉。三歲之後,神乃謂曰:「汝何所願,若此勤 勵?」論師曰:「願留此身,待見慈氏觀自在菩薩,指遣來 請,成我願者,其在神乎?」神乃授祕方,而謂之曰:「此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