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15 (1700-1725).djvu/6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故彼咸言:月中之兔,自斯而有。後人于此建窣堵波, 從此順殑伽河流東行三百餘里,至戰主國。中印度境

戰主部彙考

太宗貞觀 年僧元奘往西域至戰主國

按《唐書》不載。按《大唐西域記》:「戰主國周二千餘里。 都城臨殑伽河,周十餘里。居人豐樂,邑里相鄰。土地 膏腴,稼穡時播。氣序和暢,風俗淳質。人性獷烈,衺正 兼信。伽藍十餘所,僧徒減千人,並皆遵習小乘教法。 天祠二十,異道雜居之。大城西北伽藍中窣堵波,無 憂王之所建也。」《印度記》曰:「此中有如來舍利一升,昔 者世尊嘗於此處,七日之中為天人眾顯說妙法。其 側則有過去三佛座及經行遺跡之處。鄰此復有慈 氏菩薩像,形量雖小,威神嶷然,靈鑒潛通,奇跡間起。」 大城東行二百餘里,至阿避陀羯刺挐僧伽藍。唐言不穿 耳周垣不廣,雕飾甚工;花池交影,臺閣連甍;僧徒肅 穆,眾儀庠序。聞諸先志曰:「昔大雪山北,睹貨邏國,有 樂學沙門,二三同志,禮誦餘閑,每相謂曰:『妙理幽元, 非言談所究;聖跡昭著,可足趾相尋。宜詢莫逆,親觀 聖跡』。」于是二三交友,杖錫同遊。既至印度,寓諸伽藍, 輕其邊鄙,莫之見舍。外迫風露,內累口腹,顏色憔悴, 形容枯槁。時此國王出遊近郊,見諸客僧,怪而問曰: 「何方乞士?何所因來?耳既不穿,衣又垢弊。」沙門對曰: 「我睹貨邏國人也。恭承遺教,高蹈俗塵,率其同好,觀 禮聖跡。慨以薄福,眾所同棄。印度沙門,莫顧羇旅。欲 還本土,巡禮未周,雖迫勤苦,心遂後已。」王聞其說,用 增悲感,即斯勝地建立伽藍,白㲲題書,為之制曰:「我 惟尊居世上,貴極人中,斯皆三寶之靈祐也。既為人 王,受佛付囑,凡厥染衣,吾當惠濟,建此伽藍,式招羇 旅。自今已來,諸穿耳僧,我此伽藍,不得止舍。」因其事 跡,故以名焉。阿避陀羯剌拏伽藍東南行百餘里,南 渡殑伽河,至摩訶娑羅邑。並媻羅門種,不遵佛法。然 見沙門,先訪學業,知其強識,方深禮敬。殑伽河北有 那邏延天祠,重閣層臺,煥然麗飾,諸天之像,鐫石而 成,工極人謀,靈應難究。那邏延天祠東行三十餘里 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大半陷地,前建石柱,高 餘二丈,上作師子之像,刻記伏鬼之事。昔于此處有 曠野鬼,恃大威力,啖人血肉,作害生靈,肆極妖祟。如 來愍諸眾生,不得其死,以神通力誘化諸鬼,導以歸 依之敬,齊以不殺之戒。諸鬼承教,奉以周旋。于是舉 石,請佛安坐,願聞正法,克念護持。自茲厥後,無信之 徒,競共推移。鬼置石座,動以萬數,莫之能轉。茂林清 池,周基左右,人至其側,無不心懼。

伏鬼側。不遠有數伽藍,雖多傾毀,尚有僧徒,並皆遵 習大乘教法。從此東南行百餘里,至一窣堵波,基巳 傾陷,餘高數丈。昔者如來寂滅之後,八國大王分舍 利也。量舍利媻羅門,密塗瓶內,分授諸王,而媻羅門 持瓶以歸。既得所黏舍利,遂建窣堵波,并瓶置內,因 以名焉。後無憂王開取舍利瓶,改建大窣堵波。或至 「齋日,時放光明。」從此東北渡殑伽河,行百四五十里, 至吠舍釐國。舊曰毗舍離國譌也中印度境按吠舍釐見前由此至弗栗恃國

弗栗恃部彙考三伐恃

太宗貞觀 年僧元奘往西域至弗栗恃國

按《唐書》。不載。按《大唐西域記》,弗栗恃國。北人謂三伐恃國北 印度境周四千餘里,東西長,南北狹。土地膏腴,華果茂 盛。氣序微寒,人性躁急。多敬外道,少信佛法。伽藍十 餘所,僧徒減千人。大小二乘,兼功通學。天祠數十,外 道寔眾。國大都城號「占戍拏」,多已頹毀。故宮城中尚 有三千餘家,若村若邑也。大河東北有伽藍,僧徒寡 少,學業清高。從此西行,依河之濱,有窣堵波,高餘三 丈,南帶長流,大悲世尊度漁人處也。越在佛世,五百 漁人結儔附黨漁捕水族。於此河流得一大魚,有十 八頭,頭各兩眼,諸漁人方欲害之。如來在吠舍釐國, 天眼見興悲心,乘其時而化導,因其機而啟悟,告諸 大眾:「弗栗恃國有大魚,我欲導之,以悟諸漁人,爾宜 知時。」於是大眾圍繞神足陵虛,至於河濱如常敷座, 遂告諸漁人:「爾勿殺魚!」以神通力開方便門,威被大 魚令知宿命,能作人語,貫解人情。爾時如來知而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