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5 (1700-1725).djvu/9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謝元田居所在。右濱長江,左傍連山,平陵修通,澄湖

遠鏡。於江曲起樓,樓側悉是桐梓,森聳可愛,居民號 為「桐亭樓。」樓兩面臨江,盡升眺之趣,蘆人漁子,汎濫 滿焉。湖中築路,東出趣山,路甚平直,山中有三精舍, 高甍凌虛,垂簷帶空,俯眺平林,煙杳在下,水陸寧晏, 足為避地之鄉矣。江有琵琶圻,圻有古塚墮水甓,有 隱起字云:「筮吉龜凶,八百年落江中。」謝靈運取甓詣 京,咸傳觀焉,乃如龜繇,故知塚已八百年矣。浦陽江 又東北,逕始寧縣西,本上虞之南鄉也。漢順帝永建 四年,陽羨周嘉上書始分之。舊治水西,常有波湖之 患,晉中興之初,治今處。縣下有小江,源出山謂之。 浦逕縣下,西流注于浦陽茠山下注此浦。浦西通 山陰浦而達于江。江廣百丈,狹處二百步,高山帶江, 重蔭被水,江閱漁商,川交樵隱,故桂棹蘭栧,望景爭 途。江南有故城,太尉劉牢之討孫恩所築也。江水東 逕上虞縣南,至王莽之會稽也。本司鹽都尉治也。地 名虞賓,《晉太康地記》曰:「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縣,百 官」從之,故縣北有百官橋。亦云「禹與諸侯會事訖,因 相虞樂,故曰上虞。」二說不同,未詳孰是。縣南有蘭風 山,山少木多石,驛路帶山傍江,路邊皆作欄干。山有 三嶺,枕帶長江,苕苕孤危,望之若傾。緣山之路,下臨 大川,皆作飛閣欄干,乘之而渡,謂此三嶺為三石頭。 丹陽葛洪遯世居之,基井存焉。琅邪王方平性好山 水,又愛宅。舊本作爰宅蘭風垂釣于此,以詠終朝。行者過 之不識,問曰:「賣魚師得魚賣否?」方平答曰:「釣亦不得, 得復不賣。」亦謂是水為上虞江。縣之東郭外有漁浦 湖,中有大獨、小獨二山,又有覆舟山。覆舟山下有漁 浦王廟,廟今移入裏山北。一作此三山,孤立水中,湖外 有青山、黃山、澤蘭山,重岫疊嶺,參差入雲。澤蘭山頭 有深潭,山影臨水,水色青綠。山中有諸塢,有石楗一 所。右臨白馬潭,潭之深無底,傳云創湖之始,邊塘屢 崩,百姓以白馬祭之,因以名水。湖之南即江津也。江 南有上塘陽中三里,隔在湖南,常有水患。太守孔靈 符遏蜂山前湖以為埭,埭下開瀆,直指南津。又作水 楗二,所以舍此,江得無淹潰之害。縣東有龍頭山,山 崖之間有石井,冬夏常洌清泉。南帶長江,東連上陂 江之道南有《曹娥碑》。娥父旴迎濤溺死。娥時年十四, 哀父尸不測。宋本作不得乃號踴。江介因解衣投水,祝曰: 「若值父尸,衣當沉;若不值衣當浮,裁落便沉。」娥遂于 沉處赴水而死。縣令度尚使外甥邯鄲子禮為碑文, 以彰孝烈。江濱有馬目山,洪濤一上,波隱是山,勢淪 嵊亭間歷數縣,行者難之。縣東北上亦有孝子楊威 母墓。威少失父,事母至孝,常與母入山採薪,為虎所 逼,自計不能禦,于是抱母,且號且行。虎見其情,遂佴 耳而去。自非誠貫精微,孰能理感於英獸矣。又有吳 瀆,破山導源,注於胥江。上虞江東逕周市而注永興。 《地理志》云:「縣有仇亭、柯水,東入海。」仇亭在縣之東北 一十里,江北柯水,疑即江也。又東北逕永興東,與浙 江合,謂之浦陽江。《地理志》又云,「縣有蕭山,潘水所出, 東入」海。又疑是浦陽江之別名也,自外無水以應之。 浙江又東注于海,故《山海經》曰:「浙江在其東,在閩西 北入海。」韋昭以松江、浙江、浦陽江為三江。

按:虞喜《志林》:「潮水投浙山下,折而曲。」一云:江有反濤, 水勢折歸,故云浙江,一名浙河。

按《初學記》。顧野王云。「浙江發源東陽新安之間。不與 岷山之江相涉。至錢塘入于海。」

按《地理通釋·十道山川攷》:「浙江在臨安府錢塘縣南 十二里,越州蕭山縣西二十五里。《莊子》云:『淛河蓋取 其曲折為名』。」《水經》曰:「漸江。」注曰:「秦始皇至錢塘,臨浙 江。」《吳越春秋》:「越王至浙江之上,望見大越,山川重秀, 天地再清。」前潮水伍子胥也後重水大夫種也燕肅《海潮圖論》曰:「浙江 夾岸有山。」南曰翕北曰赭二山相對,謂之海門。岸狹勢逼,涌 而為濤。《高麗圖經》云:「潮汐往來,應期不爽,為天地之 至信。」古人嘗論之,在《山海經》以為海鰌出入之度。《浮 屠書》以為神龍之變化。竇叔蒙《海濤志》以為水隨月 之盈虧。盧肇《海潮賦》以為日出于海,衝擊而成。王充 《論衡》以為水者,地之血脈,隨氣進退。率未之盡。《郡 縣志》:「江源自歙州界,東北流經界石山,又東北經州 北,又東北流入于海。江濤每日晝夜再上,常以月十 日、二十五日最小,月三日、十八日極大,小則水漸漲 不過數尺,大則濤湧高至數丈。每年八月十八日,數 百里士女共觀,舟人漁子泝濤觸浪,謂之弄濤。大抵 天包水,水承地,而一元之氣升降于太空之中,地乘 水力以自持,且與元氣升降,互為抑揚,而人不覺。方 其氣升而地沉,則海水溢上而為潮;及其氣降而地 浮,則海水縮而為汐。計日十二辰,由子至巳,其氣為 陽,而陽之氣又自有升降以運乎晝;由午至亥,其氣 為陰,而陰之氣又自有升降以運乎夜。一晝一夜,合 陰陽之氣,凡再升再降,故一日之」間,潮汐皆再焉。然 晝夜之攻擊,乘日升降,如應乎月,日臨于子,則陽氣 始升,月臨于午,則陰氣始升故也。夕潮之期,日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