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9 (1700-1725).djvu/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方丈山部彙考

鶴慶府之方丈山

方丈山,在今雲南鶴慶府城西南一百二十里,一名 觀音山,上有石觀音像,中有洞,洞有泉,深不可測。

方丈山圖

方丈山圖

按明楊慎《雲南山川志》:「方丈山,在鶴慶府城南一百 里,巍然峻拔,山半有洞,中有池,深不可測,水滴巖下, 如方響音。昔蒙氏閣羅鳳琢觀音像於壁,故又名觀 音山。」南詔名山凡十七,此其一也。

按《雲南通志山川攷》,「方丈山在鶴慶府城西南一百 二十里,又名觀音山。其南有洞,洞有泉,怪石傾攲,一 泓澄碧,水滴崖下,若金石聲。唐閣羅鳳愛之,琢觀音 像於壁,洞內土石分半,宛若陰陽。明郡守何璋名其 處曰太極。《一統志》謂南詔名山十七,此其一也。」 按《鶴慶府志山川攷》,「方丈山在府治西南一百二十 里,山」麓漁塘村係鄧川州界,郡守何璋名其處曰「太 極洞。」

阿盧山部彙考

仙洞阿盧山

阿盧山在今雲南廣西府城西三里,山有洞,洞中奇 景異蹟,不可名狀,天造仙區也。

阿盧山圖

阿盧山圖

按《潛確類書區宇部》:「阿盧山,在廣西府城西山下,舊 為阿盧部,延亙四十餘里,南連彌勒,北跨師宗」 按《雲南通志山川攷》:「阿盧山在廣西府城西三里,廣 四十餘里,南接彌勒,北跨師宗,舊為阿盧部。山之外 貌似無甚奇,而洞中奇景異蹟,莫可名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