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9 (1700-1725).djvu/1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興龍河」出營裏泉水,逕諸馮社,東流一里入於濰。 《岔河》出塔山西狼窩溝泉水,逕曹村社,東北流五里 入塔濟河,同流逕高家莊、學究社,又十五里至苗家 莊,入韓信溝,同流入於濰。

《壽光縣丹》水,即昌樂東丹河也,東北流,逕縣東三十 里,達于濰,又東入于海。

安丘縣。濰水在縣東五十里,《尚書》所謂「濰、淄其道」者 也。俗謂之淮。《一統志》云:出莒州箕屋山,東北逕密州。 密州即今諸城。宋蘇文忠公守此州,嘗著《超然臺記》 曰:北望濰水,思淮陰之功而弔其不終。蓋謂漢將韓 信囊沙斬龍且之處。《水經注》云:「濰自箕屋東北,逕東 武城縣西,又北過平昌縣東,又北過高密縣西,所謂 『礪埠』」是也。埠上有鄭元塚。又北逕淳於縣東,又東逕 都昌入海。

峽山濰水夾流。

雹泉,在縣南四十里膏潤廟石罅中湧出如大珠,綿 綿不絕,東北入於濰。

汶水在城北三里,又東北入於濰。

浯水,在縣東四十里。《說文》云:「水出瑯琊靈門壺山,東 北入於濰。」

小浯河,源出楊埠,在西南三十里,東流逕景芝西,又 東北入於濰。

按《萊州府志》,昌邑縣,濰水在縣東三里東山下。《水經》 云:「出瑯琊箕縣濰山,經諸城、安丘、高密、濰縣、昌邑縣, 環繞三面,東北入海。」《漢書》濰或作「淮」,世亦名為淮河。 韓信伐齊,夾濰水而陣,囊沙斬龍且,即此。

白龍泉在縣東南,源出青石埠西北隅,下流一里入 於濰。

媒河在昌邑縣東四十里。東通膠水,西通濰水。俗傳 膠翁、濰母,此河交連二水,故名。

渠溝河在高密縣西六十里。洪武間濬以殺濰水。 渭水溪,在濰縣東五十里,源出車留莊,俗傳太公避 紂釣於此,遂以「渭」名。東流三十里入於濰。

濰水部紀事

《竹書紀年》:「帝相二十七年,澆伐斟鄩,大戰于濰,覆其 舟,滅之。」

《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擊齊,楚將龍且救齊,與信夾 濰水陳。韓信乃夜令人為萬餘囊,滿盛沙,壅水上流, 引軍半渡擊龍且。佯不勝,還走。龍且果喜曰:「固知信 怯也。」遂追信渡水。信使人決壅囊,水大至,龍且軍大 半不得渡,即急擊殺龍且。

《唐書羅士信傳》:「士信,齊州歷城人。隋大業時,長白山。 賊王薄、左才相孟讓攻齊郡,通守張須陁率兵擊賊, 士信以執衣年十四,短而悍,請自效。須陁疑其不勝 甲,少之。士信怒,被重甲,左右鞬,上馬顧眄,須陁許之。 擊賊濰水上,陣纔列,執長矛馳入賊營,刺殺數人,取 一級擲之,承以矛,戴而行,賊皆懼。」

《青州府志》:「明正德八年秋,諸城大雨,濰水逆流,壅遏 決淇諸水浸入縣城,壞民廬舍無算。」

《萊州府志》:「嘉靖十六年七月,昌邑淫雨,濰水溢潰,突 入城中,壞民廬舍。至萬曆十二年,濰河又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