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7 (1700-1725).djvu/5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自有沖天志,莫向如來行處行。」遂喝一喝,下座。後至 淳熙七年,敕住徑山靈隱。臨終預定時日,如期而逝。 梁鼎,字凝正,華陽人。入峨眉,著《隱書》三卷。

馮楫,遂寧人,號不動居士。由太學登第,初訪道禪林, 晚年專崇淨業,作《西方禮大彌陀懺儀》。歸鄉邑,作淨 土會,感香爐中白光亙天,舍利隱現。靖康兵厄,峨眉 山藏經多燬,楫積俸貲造大藏經四十八藏,小藏四 大藏,貯峨眉,並散貯各名山。後以給事中出帥瀘南, 率道俗作繫念會。及刺史卭州,預知死日,於廳事設 高座,著僧衣,登座謝官吏,橫拄杖於膝上而化。按華 嚴寺馮守誦《華嚴經》,感玉女饋食,即此也。

明巖下老人,不知姓名。宣德間,自廬山往峨眉,各巖 下。每一二宿,輒遷他所。有時微吟,以指畫空。人咸以 「巖下老人」呼之。

韓懋,號飛霞道人,博極群書,善歌詩。遊京師,大學士 楊公禮重之,聞於武廟,召見與語大悅。時逆瑾有異 謀,懋為醫藥保御,頗有力,賜建飛霞宮。後乞還峨眉。 今錦江滸有竹窩,乃嘉定安、彭諸公以居懋者。 僧匾囤,號無空,禹州陳氏子也。年踰二十,忽辭父母 求出家。父母曰:「此兒引舌過鼻,非常人也,任其去。」乃 投少林寺,禮梵僧喇嘛,為師挂搭三年。一日,從師請 求法名,師曰:「道本無形,何名之有?」固請師授以《心經》。 讀至五蘊皆空,豁然大悟曰:「身尚是幻,何處求名?」一 日手編大囤於師前,師指曰:「匾囤是汝名也。」答曰:「既 為匾囤,為甚麼空?」師曰:「教外別傳,方契此語。」一日辭 師至中條,後到峨眉絕頂,結茆以居。一日見阿彌陀 佛手執《大彌陀經》一部,曰:「藏內有經,藏外全無,付授 與汝,廣令傳化。」僧遂飛錫,周流宇內,遍遊九州。後到 京都,居吉祥庵,前後印造《大彌陀經》若干藏。未幾,復 還少林。嘉靖四十二年,再之峨眉山,欲以終老。行至 夔州江中,曰:「道曠無涯,逢人不盡。」登岸端坐而逝。祥 雲結頂,身如金色。

嘉靖甲午年夏,峨眉山五色雲見。

嘉靖年間,峨眉山「白水寺」災後,至萬曆年,峨眉各寺 觀又被「回祿。」

范文光,字仲闇,內江人。以孝廉官郎中,詩文名世,棲 心禪學,晚年棄官歸。值明末蜀寇亂,避於峨眉山中, 約蓮社修淨土業。有《參悟桃花面》詞云:「咄,只傀儡子, 何事終日弄巧,逞盡英雄。恐把不定線頭斷了,依舊 落空。縱是豎拳拈草,啞謎兒仍是朦朧。歎桃花當面, 原不識春風。若不是老阿難親見,登伽女幾不歸宗。 雖蒲團坐破,終不見、主人翁。急須向,曉風殘月,宿酲 未醒,問箇行蹤。莫道意中人隔,俏冤家、山長水遠,何 處不相逢。」

崇禎元年戊辰,峨眉《竹生䈙》,次年竹盡死。

峨眉山部雜錄

《益都方物志》:「竹柏生峨眉山中,葉繁長而籜,似竹。然 其榦大抵類柏而亭直,其葉與竹類,緻理如柏,以狀 得名,亭亭修直。」

《甲乙剩言》:天台王太僕常言天台山無踰五嶽,皆得 覽其概矣,未有若峨眉之奇峻者。余嘗宿絕頂光相 寺,於時早秋,曉起遠望,寒冽不減,嚴凍,為體戰齒𩰚 不能止。時寺雞三號耳,殘月猶在,遠見西極荒垂,有 一點尖明若火光者,因以問僧,僧云:「此天竺雪山,為 初日所照也。」始亦未信,頃之日出,而此山隱隱炫燿 天際,已而日色遍滿大千,則山光不復明矣,但見一 粉堆耳。余味此言,乃知《佛經》言「初日始出,光照金剛 山頂」,為足證也。

《蜀都雜抄》:「峨眉山,本以兩山相對如蛾眉,故名。字當 從虫,不當從山。」

峨眉山周迴千里,高八十里,中有光怪,每天晴雲湧, 浩若銀河,其光五采如輪,俗云佛見是已。夜半,有光 熠熠,來自天際者,又謂之聖燈光相寺,在大峨絕頂。 登其處,遙望西天,見雪山。一云:有小鳥如鷦鷯,鳴類 人言。一云:自白水躡其巔六十里。

峨眉古今之勝境也。山中光怪若虹蜺然,每見於雲 日映射之際,俗所謂佛光者是已。予自陜入川,巡撫 陝西黃都憲公有鄰為予言:「曩為川轄時,親登其上 觀佛光,光未發時,有鳥先飛過,若言施主發心,菩薩 來到。光既散,復來作聲:施主布施,菩薩去了。」又拾藏 山中白石,大小皆六稜,照燿有光采,疑光怪即此石 也。然鳥聲何為者耶?近余編修承勛懋昭為余言,嘗 從楊修撰慎用修兩宿登其上,絕頂亦見光具五色, 俯視在雲壑中。其言白石,與黃都憲同,惟云「鳥聲只」 三字。若言佛現了其鳥類雀而稍大,只有三枚,別無 種類。三鳥飛入佛殿中,常就僧食,但不見有長育耳。 自佛殿西望,見三峰插天,皆積雪如銀,每日下峰頭, 則殿中燃燈云。此西域崑崙山,豈所謂日月相掩映 為晝夜者耶?夏日從北峰西下,冬日從南峰,惟春秋 之間,從中峰下不爽,云西域去此尚遠,恐目力難及。 今省城西望,亦有雪山聳出,晴霽時可見疊茂,纔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