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7 (1700-1725).djvu/2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天門石」在山頂老僧樹旁。兩石如削,中通一線,深二 丈許,為天然門戶。此處石壁,凡三折始達山道,至七 天橋,尋常圖畫皆不能似。

瑞星石在山頂「通精泉」下,錫瓦殿側。

金剛石,有二:一即七寶臺,下有石室。石樞在睹佛臺 巖左,峭削六稜,見者赫然。一在天柱峰,自此可至後 牛心寺。

盤陀石,在七寶臺下。

石筍:

「聖鐘」俱在九老洞下。

《仙人面》。

《仙人手》,俱在山頂。《觀音巖》絕壁,人不能到。

「蓬萊三島石」,直下有「無縫塔。」

飛雲霞俱在千佛頂下,以雲射朝霞得名。

「東坡石」即龍門洞石壁題額處。

九嶺岡,在初殿上。

黑水岡。

「白水岡」俱在本寺前。

「龍昇岡」,在雙飛橋下,中峰寺上。

飛來岡在縣北,大廟後有飛來殿,殿內有唐時家慶 樓,呂純陽《仙筆》。

風洞,有二:一在涼風橋;一在萬松山大小深坑 上。十字洞在宋皇觀右,呂純陽以劍劃之。此洞深廣 叵測,水自龍門對山飛作瀑布,嘗見竹籜隨水流出。 白龍洞有三,二在古德林,此處分上下二洞,上洞渰 沒,下洞今填築為庵。一在雙飛橋北,磴道上白巖石 刻「白龍洞」三字,不知所在。

丹砂洞,在後牛心寺左。洞旁舊有祠,祠板《羅漢》,乃唐 僧繇畫,甚著靈異。

孫真人洞,在後牛心寺左,孫思邈煉丹洞也。藥爐丹 竈,現存巖石皆碎裂,無草木。說者以為丹氣薰蒸所 致。方士多取此石煮服,以為能助精養神云。

「無懷洞」,在黑水寺前,惠續尼院旁。

三仙洞,在「呼應庵」後。

羅漢洞,在木皮殿下,僅石罅數尺。

九老洞,在九嶺岡。初殿上黃帝訪天皇真人,至此,遇 一叟,洞外問:「有侶乎?」答以九人,故名。洞深窈莫測,舊 有入者燃炬。始行三十餘里,聞雞犬鼓樂音,蝙蝠如 鴉,撲炬乃出。中有觀音水一勺,可資掬飲。巖下即卜 應泉也。

伏羲洞。

女媧洞。

鬼谷洞,俱在雷洞坪巖下。鬼谷於此著書,名「珞琭子。」 葛仙洞,在二峨山白巖溪上。周成王時羌人葛由騎 木羊處,上有天池,與李仙洞相對。

李仙洞,在二峨山。

玉蟾洞,在二峨山口仰天窩下白巖溪旁,相傳白海 璚隱處。

龍門洞,離縣西十里,在石家壩,即雙飛橋下。二水合 流至此,兩山相對如合,水從中出,紺碧無底,兩巖卓 立,色如碧玉,刻削光潤。入峽千餘尺,有兩瀑布,各出 一巖頂,巖根有磐石承之,激為飛雨濺沫,人過其前, 衣皆沾濕。絕壁有圓龕,出水可二丈,即龍洞也。峽中 石寒水清,非復人世境,人亦不能久留也。昔人云:「聞 峨眉雙飛,不減廬山峽。」及至龍門雙飛,又在下風。天 下峽泉之勝,推第一云。有東坡大書「龍門」二字,遊者 乘桴而入,援梯而上,道極險峻,壁上刻古今文人詞 翰極多。

紫芝洞,一名豬肝洞,在羅目街對門。明督學王公敕 過洞前羅目街,知有異物,掘地得石碣,上有「紫芝洞」 三字,旁註「一山五口道人書。」今猶豎道左。

爛柯洞,在紫芝洞上一里,洞口刻「爛柯」二字。

魚洞在縣南三十里二峨山下。其水混混,夏涼冬溫。 下即冷水河,河畔有乾洞,《元和志》謂「有穴,初纔容一 人,行至數里,漸覺平坦。有蝙蝠大如箕,至此止而難 進。」

《解脫坡》,在涼風橋上。

三望坡在中峰側。

金剛坡在雙飛橋,洪椿坪大路。

象牙坡,在白龍洞上。

觀心坡,在萬年寺上。

《梅子坡》,在木皮殿上。

華嚴坪,在純陽殿後。相傳赤城隱士舊居,一名「赤城 山。」有古心和尚開建靜室,亦名「古心坪。」

「宋皇坪」孤峙於伏虎寺左,乃天皇授道於軒轅處。 「洪椿坪」,即千佛庵,在牛心寺後。

聖水坪,有泉,三冬不涸,在響水壩。一云「在山頂學士 堂後。」

太子坪,在三倒拐上,即「萬行庵。」

大峨坪即冷竹坪,對門山。

九龍坪即蓮花石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