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3 (1700-1725).djvu/4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窟天香種,染得朝霞下廣寒。」後人因以名嶺。稍東十 五里為王愛山,亦以高宗坐玩得名。舊《志》以高宗止 至章安鎮而回,未嘗至天台。

天台古蹟甚盛,舊志多逸而不載。今考《赤城志》所書, 有班春亭在縣治東。宣詔亭在縣治西。靜治堂上有 標霞閣,丁大榮建。平心堂在宅堂西,薛洪建。瑞粟堂 在觀政堂北。舊名「瑞萱。」嘉泰間令丁大榮以得瑞粟 一莖六穗,更是名。觀政堂在縣圃內,令劉孝常建。松 風亭在宅堂後有大松如偃蓋,故名。後更「問松臺。」多 「錦亭」在縣圃內,令邵繼元建。此外多不勝紀,聊存其 名,以備覽古之萬一耳。

天台山部外編

《神異經》:「餘姚人虞洪,入山採茗,遇一道士牽三青羊, 引洪至天台瀑布泉,曰:『我丹丘子也,聞子善飲,常思 見惠,山中有天茗,可以相給,祈子他日有甌犧之餘, 不相遺也』。言訖,忽不見。後洪入山,果獲天茗焉。」 《臨海圖經》:「漢茅盈,字叔申,景帝時咸陽人。其高祖濛, 字初成,秦時至華山飛昇。盈年十八,詣南嶽上真西 城王」老君受道,道成,命為「太元真人。」哀帝元壽間,乘 雲駕龍,至大霍赤城玉洞之府。

《幽明錄》:「漢明帝永平五年,剡縣劉晨、阮肇共入天台 取穀皮,迷不得返,經十餘日,糧乏食盡,飢餒殆死,遙 望山上有一桃樹,大有子實,而絕巖邃澗,了無登路, 攀葛乃得至,噉數枚而飢止體充。復下山持盃取水, 欲盥漱,見蕪菁葉從山腹流出,甚鮮新,又出有胡麻 糝,相謂曰:『此之去人境不遠。度山出一大溪,溪邊有』」 二女子,姿質妙絕。見二人至,女遂持盃出,便笑曰:「劉、 阮二郎來晨。」肇既不識之,二女便呼其姓,如似有舊, 相見忻喜,問來何晚,即因要還家。家多瓦屋,南壁及 東壁下,各有一大床,皆施絳羅,幃角懸鈴,上金銀交 錯,床頭各十侍婢。使敕云:「劉、阮二郎,經陟山阻,向雖 得瓊實,猶尚虛敝,可速作食。」有胡麻飯、山羊脯,甚美。 食畢行酒,有群女來,各持三五桃子,笑而言:「賀汝壻 來。」酒酣作樂,劉阮忻怖交并。至暮,令各就一帳宿,女 往就之,言聲清婉,令人忘憂。至十日後,欲求還去。女 云:「君已來是宿福所牽,何復欲還耶?」遂留半年。氣候 草木是春時,百鳥鳴呼,更懷歸甚。女無如何,遂呼三 四十人,集會奏樂,共送劉阮,指示還路。既出,親舊零 落,邑屋全異,無相識者。問得七世孫,「傳聞上世入山, 迷不得歸。」

《高道傳》:「吳葛元丹陽人,字孝先,洪之從祖。嘗入赤城 山學道,後尸解而去,為太極左仙翁。」

《搜神記》:「晉袁根柏碩,剡縣人。因驅羊度赤城山,忽有 石門,豁然見二女方笄,遂為室家。後謝歸,女以香囊 遺之。根後羽化,碩年九十餘。」

葛洪《神仙傳》:「羊愔兄忻,為台州樂安令,遊阮郎亭,崖 上有字,世傳劉阮題。愔醉亭畔,七日方醒,夢入洞,遇 靈英,食青靈芝,頓覺百節俱輕。自括蒼至天台,一日 可到,日行三四百里。」

《班孟》,不知何許人。能飛行,或終日坐空中與人語,或 入地中,或舍墨噴紙成字,各有意義。或飲酒餌丹。年 四百餘歲,童顏鶴髮,後入天台,不知其終。

《集仙錄》:「魏華存字賢安,司徒文康公舒之女。幼而好 道,志慕神仙,年八十三,托劍化形而去。後太微黃老 帝君授以玉劄金文,位為紫虛元君,使治天台。」 《天台縣志》:「東晉曇猷,燉煌人,興寧中至天台。舊傳赤 城有五百大神居之,言輒降禍。猷至,遇一嫗問途,忽 有負而投諸淵者,猷飛錫救之,水立涸,今乾溪是也。 住赤」城,方誦經,有猛獸巨蟒交見,猷不動。有神詣猷 遜謝願他徙,于是鼓角凌虛而去。詳《羅漢聖蹟記》。宋 景德中,縣令陳佐賢造猷像鎮巖下,今不存。又按《稽 古略》云:沙門竺道猷即白道猷也。初止剡之石城山, 太和二年,又移台州始豐赤城山。于武帝太元八年 入寂。

《高僧傳》:「曇蘭,青州人,支姓,日誦經三十萬言。太元中 憩赤城。一日有神長數丈,屈膝自言,願推室相奉。世 傳韋卿仙神云。」

《天台縣志》:唐王遠知,天台道士也。其母夢靈鳳有娠, 僧寶誌曰:「生子當為神仙。」宗伯年七歲,目覽萬言,十 五入華陽,事陶貞白。善《易》,知人生死禍福,作《易總》十 五卷。一日雷雨,雲霧中來一老人,謂之曰:「汝所著書 何在,上帝命吾攝六丁,雷霆追取。」遠知方懼,旁有青 衣人已捧書立矣。老人責曰:「上方禁文,自有飛仙保」 衛,汝何敢輒藏緗帙遠知對曰:「青丘之老傳授,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