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9 (1700-1725).djvu/9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為天嶽王。」

後唐

廢帝清泰二年封西鎮為靈應王

按《五代史廢帝本紀》。不載。按《隴州志》云云。

太祖乾德六年有司請祭西鎮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按《圖書編》,宋初尚緣舊制, 祭止四嶽。至乾德六年,有司請祭西鎮于隴州。

太宗太平興國八年定西鎮吳山常祭日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按《禮志》,太平興國八年,祕 書監李至言:「按五郊迎氣之日,皆祭嶽鎮海瀆。自兵 亂後有不在封域者,遂闕其祭。國家克復四方間,雖 奉詔特祭,未著常祀。望遵舊制,就迎氣日各祭於所 隸之州,長吏以次為獻官。」其後立秋日祀西鎮吳山 于隴州。

世宗大定四年詔祭西鎮吳山于隴州廟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按《禮志》,大定四年,禮官言, 「嶽鎮海瀆當以五郊迎氣日祭之。」詔依典禮,以四立 土王日就本廟致祭,立秋祭西鎮吳山于隴州。其封 爵仍唐宋之舊。

章宗明昌  年封吳山為王定常祭禮

按《金史章宗本紀》不載。按《禮志》,「明昌間從沂山道 士楊道全請,封吳山為成德王,每歲遣使奉御署祝 版,奩薌乘驛詣所在,率都邑長貳官行事。」

世祖至元三年夏四月定歲祀嶽鎮海瀆之制以七月土王日祀吳山于隴州界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按《祭祀志》云云。

成宗大德十一年封西鎮為成德永靖王

按《元史成宗本紀》。不載。按《隴州志》云云。

太祖洪武三年正西鎮吳山封號

按《春明夢餘錄》:「洪武三年夏四月,始正嶽鎮海瀆及 各城隍等稱號,遂詔為制吳山,稱西鎮吳山之神。」

吳山部彙考三

《皇清》。

順治八年

《大清會典》。「順治八年,以親政遣官祭告嶽鎮。」是年恭

「昭聖慈壽皇太后尊號。」遣官祭告西鎮。

康熙六年

《大清會典》。康熙六年

皇上親政。七月,遣官祭告西鎮。

吳山部藝文一

登《吳嶽賦》。以《崇巒險固,永鎮西疆》為韻唐周鍼,

吾嘗文「戰將北,羇遊極西,睹吳嶽之孤峭,計群山之 莫齊。由是邈崖谷,遂攀躋。入雲靄,出塵泥。既臻頂上, 用視天倪,鴈塞殊小,峨眉甚低。蓋以氣壯神扶,雄標 國祚,揖白帝兮不見,抱皇城而自固。嵐光擁翠,拓開 霄漢之心;岫色橫空,鎖斷戎夷之路。嵽嵲旁竦,岧嶢 上干,碧草春含,清風更寒。遙瞻魏闕,迥立煙巒,疑超 洞府,謂在天壇。中隱深溪,日月之光不到;外連層阜, 龍蛇之勢斯蟠。當其區宇正寧,氛埃初見,覽造化之 宏制,識乾坤之設險。汧水縈盈而線走,隴州峛崺而 螺掩。西窺劍閣,霜地表之千鐔;東瞰蓬萊,黛波間之 數點。遐徵眾嶽,式並嶐崇,彼皆受封于百代,此獨不 視于三公。森筍立以削成,寧」慚太華;黯雲凝而化出, 豈讓維嵩。況乎萬仞凌虛,千里倒影,虎踞華裔,鯨吞 虜境。疊巘攢壁,迴巖列屏,捍絕域以增隘,固中原之 甚永。直使以禮賓九有,仁服八荒,任賢以為輔弼,宅 道以作封疆。亦須假我嚴衛,憑我巨防,邇藩垣于都 邑,遠隔閡于氐羌。吾唐重其功,崇其鎮,爰升成德之 號,用補極天之峻。小儒是以竟日興感,抽毫賦韻,登 詠畢兮嶔岑,指長安而後進。

吳山部藝文二

《吳山           》明·張祉

青山淡淡露晴暉,雨足崇朝雲盡歸。無復浮埃迷化 日,尚餘靈氣潤朝衣。龍湫百浪看銀瀑,鳥道千盤上 翠微。因感明禋思穆穆,碧峰恍若覲黃扉。

《前題》
田立家

巍峨神嶽鎮西都,漢畤秦封此奧區。鼇戴五峰連地 軸,龍湫百道落天吳。村翁報事《春秋》肅,聖代明禋禮 數殊。我亦升中乞「昭貺」,四維千載鞏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