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9 (1700-1725).djvu/7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太白山部紀事

《後漢書馬融傳》:「京兆摯恂以儒術教授,隱于南山,不 應徵聘,名重關西。融從其遊學,博通經籍。恂奇融才, 以女妻之。」

《郿縣志》:「僑山而隱者摰恂,見《融傳》。此外復十五人,有 蘇則、吉茂之倫。蘇則字文師,武功人。吉茂字叔暢,池 陽人。則嘗避亂安定,依富室師亮,亮待遇不足。建安 初,與茂共隱太白山。茂好書,不恥惡衣惡食,而恥一 物不知,則亦以書籍自娛,不應公府辟舉,學行有聞 于時。」

孫思邈,華原人。七歲日誦千言,總管獨孤信見而異 之,曰:「聖童也,顧器大難為用耳。」宣帝時,王室多事,隱 於太白山,學道煉氣養神,求度世之術。隋文帝輔政, 徵拜國子博士,不就。密語人曰:「後五十年當有聖人 出,吾且助之,以濟生民。」唐太宗即位,始詣京師,時年 已老,而視聽聰瞭。帝訝其少,嘆曰:「故知有道者,誠可 尊重,安期羨門之徒,豈虛言哉!」欲官之,不受,復還山。 顯慶二年,高宗自山召見,拜諫議大夫,固辭,仍稱疾 還山,帝賜良馬及鄱陽公主邑司以居。永淳初,年百 餘歲,沐浴衣冠,端坐而逝。遺令薄葬,不設冥器,祭無 牲牢。思邈在山中,養志既久,無所不窺,了悟洞明,前 知將來不為虛恢悠謬,乃世有神異「《思邈》者,多奇說, 非篤論也。」

蘇威,字無畏,武功人。仕郡功曹,宇文護以女妻之。已 而見護專權,恐以親禮及禍,乃迯入太白山,為叔父 所逼,卒不獲免。然每屏居山寺,以諷讀為娛。前後所 授,並辭不就。隋文帝素重其名,召拜太子少傅。俄兼 納言、民部尚書,又兼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為治 書御史梁毗劾奏,帝不聽,曰:「蘇威若逢亂世,《南山四》 皓,豈易屈哉!」其見重如此。雖累坐免卒,任遇不衰。 杜淹,字執禮,杜陵人,才辨多見聞,有美名。見威被用, 與其友韋福嗣謀曰:「上好用隱民,蘇威以隱者召得 美官。」乃共入太白山,為不仕者。東學於文中子,從之 受書。一日問隱,通曰:「非伏其身而不見也,時命大謬 則隱其德,惟有道者能之,故謂之退藏於密。」淹問藏 之之說,通曰:「泯其跡,閟其心,可以心會,難以事求,斯 其說也。」帝聞而惡之,謫戍嶺表。赦還,授承奉郎,復擢 御史中丞。福嗣亦仕為內史舍人。

乾封初,有杜懷恭者,亦杜陵人,而不與淹同趨。其婦 翁李勣統兵伐高麗,欲偕行以求勳效。懷恭辭以貧, 勣贍之,復辭以無奴馬,勣又贍之。懷恭辭窮,乃亡匿 岐陽山中,謂人曰:「公欲以我立法耳。」勣聞之,流涕曰: 「杜郎疏放,此或有之。」乃止。

韓思復,字紹出,長安人。十歲而孤,母為語父亡狀,感 咽幾絕。祖倫特愛之,曰:「此兒必大吾宗。」倫蓋貞觀中 歷左衛率,封長山縣男者也。富有金玉車馬玩好。時 鄭仁傑、李無為隱居太白山,思復從之遊,耽思篤學, 未嘗一省其家。二人嘗謂曰:「子識貌清古,恨仕不及 宰相。」後舉秀才高第,襲爵。後調梁府倉曹參軍,累官 至吏部侍郎,拜太子賓客,卒諡曰「文。子」朝宗,仕至山 南東道採訪使。嘗自京兆尹出為高平太守,聞訛言 兵當興,亦廬終南為避世計。然立朝治郡,並不忝思 復云。

田遊岩,三原人。永徽時,補太學生。罷歸,入太白山,遇 林泉會意,輒留連不能去。母及妻並有方外志,與共 棲遲山水間者三十餘年。後歷蜀入楚,愛夷陵清溪, 止廬其側。李安期表其才,召赴京師。及汝,又辭入箕 山,居許由祠傍,自號「東鄰。」

《開元遺事》有郭休、王休,不言何許人,而並隱太白山。 郭字退夫,有運氣絕粒之術,於山下建屋百餘間,有 煉丹洞、朝元壇、集神閣,又有修真、注易、白雲諸亭。每 於白雲亭邀集賓客,看玩山禽野獸。常用槌擊一鐵 片子,其聲清響,山間鳥獸聞之來集亭下,呼為「喚鐵。」 又一鐵杖,色如朱漆,叩之有聲,每夜出則光照十步, 登危涉險,未嘗失足。王亦高尚,不親勢利。居山中,日 與名僧異人往還,或跨驢,或騎牛,尋訪山水,自謂結 物外之遊。每至冬時,則取溪氷敲其精瑩者煮建茗, 與賓客共之。

「孫一元,字太初,隴西秦安人。年十八,入終南山,繼入 太白山,嚼草木,居息大石崖上,時有所得,走山最高 峰,持古松根,扣巨奇石以歌。久之,東入華,南浮湘漢, 登衡祝融峰,還嵩山,渡汴,謁闕里,思孔子遺風,依依 不忍舍去。遂上岱宗日觀峰,夜半,日出滄海中,自以 為奇偉。復南經吳入越,探會稽禹穴,訪天台石橋,還」 渡揚子江,訪殷雲霄,與登孤山瞰海門,月餘別去。然 常止吳、越間,所與多當世名士。以初隱太白山,自號 「太白山人。」鄭善夫序其漫稿,比於管寧、邵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