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9 (1700-1725).djvu/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便。」二月壬寅,華陰郡奏:白鶴見于西嶽五福峰,甘露 降大羅峰之醮壇,白鹿「見於大羅東南峰駕鶴嶺,衛 叔卿之得仙處,請付史館。」從之。三月,西嶽廟災。時關 中久旱,詔曰:「自春以來,頗𠎝時雨。登封告禪,情所未 遑。所封西嶽,宜停。」

肅宗上元二年改封華山為太山

按《唐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文獻通考》云云。

僖宗乾符五年敕封少華山為佑順侯

按《唐書僖宗本紀》不載。 按《文獻通考》云云。

太宗太平興國八年議祀嶽鎮常制於立秋日祀西嶽於華州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太平興國八年,祕 書監李至言,「按五郊迎氣之日,祭逐方嶽鎮。其後立 秋日祀西嶽華山於華州。」

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五月庚辰陝西旱遣使禱西嶽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大中祥符三年九月丁亥華州言「父老二千餘人請 幸西嶽。」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大中祥符四年二月,遣官祀西嶽,又親謁西嶽廟。五 月,加上《五嶽》帝號。

按《宋史真宗本紀》,「四年二月壬子,出潼關,渡渭河。遣 官祀西嶽。乙丑加號西嶽。己巳次華州。幸雲臺觀。庚 午宴宣澤亭。紫雲如龍起。上召見隱士鄭隱李寧,賜 茶果束帛。」五月乙未加上五嶽帝號作「奉神述」按 《禮志》:「車駕至潼關,遣官祀西嶽,用太牢,備三獻禮。庚 午親謁華陰西嶽廟,群臣陪位。廟垣內外列黃麾仗, 遣」官分奠廟內諸神。加號嶽神為「順聖金天王。」五月 乙未,加西嶽曰「金天順聖帝」,又加五嶽帝后號西曰 「肅明」,遣官祭告。

哲宗元祐元年遣官祭西嶽

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元祐元年十二月。 以華州鄭縣山摧。命太常博士顏復往祭西嶽。

世宗大定四年詔立秋日祭西嶽於華州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大定四年,禮官言 嶽鎮海瀆當以五郊迎氣日祭之。」詔立秋日祭西嶽 華山於華州。

大定七年,議改「華嶽」,以范拱議仍舊制。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 按《續文獻通考》:大定七年, 或有言前代都長安及汴洛,以太華等山列為五嶽, 今既都燕,當別議五嶽名。時太常寺官或取嵩高,疏 周都豐鎬,以吳嶽為西嶽,范拱以為非是,議略曰:「軒 轅居上谷,在恆山之西;舜居蒲阪,在華山之北。」以此 言之,未嘗據所都而改岳祀也。後遂不改。

世祖至元三年夏四月定每歲祀嶽鎮之制七月土王日祀華山於華州界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 按《禮志》云云。

至元二十八年。春二月。加上西嶽金天大利順聖帝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 按禮志云云。

仁宗延祐四年十月壬寅遣御史大夫伯忽參知政事王貴祭陝西嶽鎮名山

按:《元史仁宗本紀》云云。

太祖洪武三年遣尚書吏部員外郎李矩致祭西嶽洪武十年八月戊申遣宋國公馮勝道士何公溥致祭西嶽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乙卯,遣禮部主事廖亮等致祭 「西嶽。」

按:以上俱《華嶽全集》云云。

惠宗建文四年七月丙申遣道士曾惟新致祭西嶽按華嶽全集云云

成祖永樂四年七月甲子遣道士鄧全禮致祭西嶽永樂五年五月戊辰遣監生劉純致祭西嶽

永樂九年,遣戶部侍郎王彰致祭西嶽。

按:以上俱《華嶽全集》云云。

仁宗洪熙元年遣鴻臚寺少卿趙泉致祭西嶽

按:《華嶽全集》云云。

宣宗宣德元年二月乙亥遣應城伯孫傑致祭西嶽按華嶽全集云云

英宗正統元年正月辛巳遣安遠侯柳溥致祭西嶽正統二年遣華陰縣知縣王貫祭告西嶽

正統六年正月乙卯,「遣禮部右侍郎王士嘉祭告西 嶽。」

正統九年四月癸卯,遣翰林院編修呂原祭告西嶽。 正統十年六月丁巳,「遣通政使司右參議湯鼎祭告 西嶽。」

正統十一年。遣通政使司右通政王錫。致祭西嶽 按以上俱《華嶽全集》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