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8 (1700-1725).djvu/8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女几山部紀事

《太平廣記》:女几者,陳市上酒婦也,作酒常美。仙人過 其家飲酒,即以素書五卷質酒錢,几開視之,乃仙方 養性長生之術也。几私寫其要訣而修之,三年,顏色 更少,如二十許人。數歲質酒仙人復來,笑謂之曰:「盜 道無師,有翅不飛。」女几隨仙人去,居山歷年,人常見 之。其後不知所適,今所居即女几山也。

女几山部外編

《宜陽縣志》:晉彭娥,宜陽龍屋保彭氏之女也。晉永嘉 之亂,娥父母昆弟皆為賊所害。一日,娥負器出汲,聞 賊至,走還,與賊格鬥。賊欲縛娥,驅出溪邊,將污之。溪 邊有峭壁,高數十丈,娥大呼曰:「『皇天有神否?我豈肯 受辱於賊奴耶』?遂以首觸石者再。山忽開數丈,娥即 趣入,賊逐之,山復合,賊皆磔死。娥遂不知所在,遺器」 化為石。形似雞。人因號曰「石雞山女娥潭」云。

《太平廣記》:「馬鳴生者,臨淄人也。本姓和,字君賢,少為 縣吏捕賊,為賊所傷,當時暫死,忽遇神人以藥救之, 便活。鳴生無以報之,遂棄職隨神,初但欲治金瘡方 耳,後知有長生之道,乃久隨之。為負笈西之女几山, 北到元丘,南至廬江,周遊天下,勤苦歷年。及受《太陽 神丹經》三卷,歸入山合藥服之,不樂昇天,但服半劑」 為地仙,恆居人間,不過三年,輒易其處,時人不知是 仙人也。架屋舍,畜僕從車馬,皆與俗人同。如此展轉 經歷九州,五百餘年,人多識之,悉怪其不老,後乃白 日昇天而去。

桐柏山部彙考

淮水所出之桐柏山

《禹貢》:「淮水出桐柏山,禹因而導之。」其山在今河南南 陽府桐柏縣西南三十里,一名脫簪,一名大復,東接 隨州,西接棗陽,峰巒極為奇秀。

桐柏山圖

桐柏山圖

按《書經夏書禹貢》:「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四山 相連」,東南在豫州界。淮出桐柏,經陪尾。《正義》曰:「桐 柏山在南陽平氏縣東南。」蔡傳《熊耳外方》:「桐柏、陪尾」,豫 州山也。桐柏,《地志》在南陽郡平氏縣東南,今唐州桐 柏縣也。

導淮自桐柏。桐柏山在南陽之東。正義曰:《地理 志》云,「桐柏山在南陽平氏縣東南,淮水所出。」《水經》云: 「出胎簪山,東北過桐柏山。」胎簪蓋桐柏之傍小山,傳 言南陽郡之東也。蔡傳《水經》云:「淮水出南陽平氏縣胎 簪山,禹只自桐柏導之耳。」

按:《山海經海內東經》,淮水出餘山,餘山在朝陽東義 鄉,西入海,淮浦北。今淮水出義陽平氏縣桐柏山。 按:《漢書地理志》南陽郡平氏《禹貢》「桐柏、大復山在 東南,淮水所出。」

按:《後漢書郡國志》,「南陽郡平氏桐柏大復山,淮水出。」 《前書》曰:「在縣南。」《荊州記》曰:「桐柏淮源涌發其中,潛 流三十里,東出大復山,南山南有淮源廟。」《博物記》曰: 「有陽山出紫草。」

按:《晉書地理志》,「順陽郡西平氏。」桐柏山在南。 按《水經》,「淮水出南陽平氏縣胎簪山,東北過桐柏山。」 《山海經》曰:淮出餘山,在朝陽東,義鄉西。《尚書》:「導淮 自桐柏。」《地理志》曰:「南陽平氏縣,王莽之平善也。」《風俗 通》曰:南陽平氏縣桐柏大復山在東南,淮水所出也。 淮,均也。《爾雅》曰:「淮為滸。」然淮水與醴水同源俱導,西 流為醴,東流為淮,自潛流地下三十許里,東出桐柏 之大復山南,謂之楊口。水南即復陽縣也。闞駰言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