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7 (1700-1725).djvu/8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南北湖寺則今人創之耳。邊寺磽田以千數,然故櫟 橡磈磊區耳。于是寺僧招流人墾之,租其人率斬茅 菅,阻巖崦為聚落,煙火裊裊相雜也。輝縣產魚稻,偕 予行者二人,一曰馮貴,二曰左國玉。左國玉,予內弟 也。內弟生不識山,前出陽武,行望見山,喜以為雲,已 知其山也。益又喜躍馬行,懊不即至。李子曰:「余遊蘇 門,蓋得于山川土俗之別云。」于是作《遊蘇門記》。

《百泉書院記》
吳節

衛輝輝縣西北蘇門有山曰「百泉」,峰巒奇勝,甲于汴 洛。宋邵康節先生愛其清麗,恆登覽焉。結竹為窩,讀 書之所,山以此大著于世。賢人君子咸以一陟為幸, 豈真山水之是娛耶?景先生之高風也。代遠物移,窩 之故址翳榛莽,然其名與山俱不以窩而廢振也。成 化丙申,予同寅張公文謹伯氏文撝,以衛郡同知尋 擢守于是邦。視篆之始,亟欲舉廢而惟恐後。顧歲祲 憂民劇于荒政而不遑恤。逮乎瘡痍稍治,戊戌秋八 月,按察僉事吳君伯通以提學至,文撝首建其議。吳 君喜其重風教之本也,若豫約而為謀者,乃白今大 司徒李公,時為右副都御史,巡撫至衛。遂檄懷慶彰 德倪順、焦顯二部守輝邑知縣張麟合出所需。方鳩 材間而李公入為侍郎,東萊秦公繼之,未幾亦遷去。 鴈門趙公守約復以右副都御史來撫中土,益加獎 勵,迺擇吉具工,划其凸凹,闢為夷曠。中構堂五間,高 二丈有奇,廣五丈有奇,深四丈有奇;後堂五間,東西 齋舍五十餘間,外門樹坊扁曰「百泉書院。」正堂三間, 祀康節先生周濂溪、司馬溫公、二程夫子、東萊呂氏、 張橫渠、朱文公、張南軒、許魯齋題曰「十賢祠」,以姚文 獻公樞、竇文正公默配享。四周繚以高墉,窗戶、房廚、 祭器,巨細備具。始工于成化庚子春,落成于壬寅冬。 創之者文撝,而成之者今守張君咨也。嗟夫!有此乾 坤,即有此百泉,何獨今日之顯哉?寔邵先生顯之也。 先生以內聖外王之學,與程、溫諸賢同時倡道,師友 授受,出于一源,合而祀之,宜也。予聞文撝大父度、父 廉,二先生相繼教于登封,道化洽于人心,至今祀于 泮宮。登封屬河南省內,去衛無五日之程,聲教相接, 文撝復為衛守,而文謹為大方伯,父祖子孫兄弟敷 教于中州,繩繩相續,豫南之民漸張氏之德澤何其 深耶?今而建先賢祠以激後學,蓋承道德之家法有 自矣。南國英發子弟讀書于此,蒙張氏世澤之隆,睹 立祠之功。愬先哲以道德、功業、文章相淬礪,于孝悌 忠信,禮義廉恥,百世是師,士風行而民俗厚,皆是祠 啟之也。繼今為守令者,嗣而修之,俾勿壞邵先生道 德,與百泉山水相為無窮,而張氏世德與百泉書院 相為永久名教之光,夫豈小補乎哉!

《遊蘇門山百泉記》
袁宏道

「舉世皆以為無益,而吾惑之,至捐性命以殉,是之謂 『溺』。」溺者,通人所戒,然亦通人所蔽也。溺于酒者至于 荷鍤,溺于《書》者至于伐塚,溺于禪者至于斷臂,溺山 水者亦然,蘇門之登至于廢起居言笑。以常情律之 則為至怪,以通人觀之則亦人情也。夫此以無妻子 為怪,彼亦以遠山水為怪,各據其有,則遞為富,彼此 「易位,抑更相苦矣。嗣宗語意,微涉牽率,棲神導氣,在 山水間為俗談,置之勿答是已。及劃然長嘯,林谷傳 響,真意所到,先生曷嘗廢酬應哉?唯世無發其籟者, 故不鳴也。」曰:「子何以知其溺?」曰:「以百泉知之。百泉蓋 水之尤物也,吾照其幽,綠目奪焉。日晃晃而爍也,雨 霏霏而細也,草搖搖而碧也,吾神酣焉。吾于聲色,非 能忘情者。當其與泉相值,吾嗜好忽盡,人間妖《韶》,不 能易吾一盼也。嗜酒者,不可與見《桑落》也,嗜色者,不 可與見《嬙施》也,嗜山水者,不可與見《神區》奧宅也。宋 之康節,蓋異世而同感者,雖風規稍異,其與棄人間 事以山水為殉一也。」或曰:「投之水不怨,出而更笑,毋 乃非情。」曰:「有大溺者必有大忍。」今之溺富貴者,汨沒 塵沙,受人之摧折,有甚于水者也。抑之而更拜,唾之 而更諛,其逆情反性,有甚于笑者也。故曰:「忍者所以 全其溺也。」曰:「子之于山水也,何以不溺?」曰:「余所謂知 之而不能嗜,嗜之而不能極者也。余庸人也。」

《安樂窩記略》
于準

召公封于燕,燕之有邵舊矣。康節先生幼自燕從父 徙居衛之共城,讀書百泉之上,志堅思苦,夏不扇,冬 不爐,夜不就席者數年。厥後再徙于洛邑,遂安居焉。 是共城者,先生曩昔讀書之所,窩名安樂,故址尚存, 而祠宇未備。準來佐郡,謀欲興創,事竟未成。後得文 安邢侯表為守,朝城張錦為宰,暇日以創祠之謀咨 之。首可其議,乃命工須材,創祠三間于衛源神祠之 右,又肖先生之像于中。成化六年九月經始,次年九 月告成。僉謂是窩舊無碑刻,懼事久而湮沒,欲備始 終傳永遠,而屬記于準。余考之:先生重九日再到共 城百泉故居,有《故國逄,佳節登臨但可悲》之詩。又謂 予家有園數十畝,皆桃李梨杏之類,在衛之西郊,自 始營十餘載矣。以是質之,則知「共城」為先生之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