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7 (1700-1725).djvu/6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林慮山部雜錄

明馬卿濬《復永利渠記》:「太行為天下名山,而隆慮當 其最勝。層崖連巒,倚疊霄漢,錯若煙霞。山多懸泉,灑 落雲際,而黃華、桃源為最勝。黃華水出磐峰之巔,瀑 下西崖,注流千仞,若引晴虹,鳴急雨,噴射石潭,入于 乖龍溝,谽谺漱溾。」洄,曲折隱見,咫尺異狀,不暇接 覽。「桃源」出天平山之龍洞,峰崖奔峽,峭壁忽斷,石門 如關,淙瀉淵溢,入于落瀑渠。奇峰迴合,石梁天成,下 溉山田。然二水並至麓而洑,豈出高注下,勢固然耶? 抑造物者靈秀蘊祕,而輔相之待人耶?

任祿谼《山水記》:「林慮當太行下衝,而居民多艱綆汲。 夫民安能一日去水飲,而匍匐牽引,動以數十里計, 豈其情哉?邑侯謝公敕民陳地勢高下,源泉通塞,鑿 渠以便民用。」於是循辛安而西,西行一舍,林箐蒙茸, 巒岫崒嵂,隱然若有靈物呵護。逼而視之,則谼峪寶 巖院也。院之西偏有泉一區,澄泓瀲灩,可以濯纓而 鑒物。公慨然曰:「有是哉!」宵行固讓大明,然窗室藉其 光矣。桔槔固推雨露,然枯荄資其潤矣。

張應登《獨坐亭記》「愚按北齊高洋建都于鄴,屯兵于 林,故林慮山中有避暑之宮、試劍之石、守禦之關、樂 平之倉,遺跡至今可考。」

馬嶢《新建青龍廟記》:「吾林最南一山,俗名拐頭,舊有 竹馬先生羽化遺蹟,以其顯異,故又號聖符山。然均 之於人事,無關數十百年,鮮有出奇見而易之者。萬 曆庚辰春,張公來涖茲土,謂形勝風水之談,即古善 治者不廢議培龍而抑虎,遂改拐頭山為龍頭山,取 左青龍之義,建廟於其巔,為之像青龍神以主之。」

林慮山部外編

《神仙傳》:「孫博者,河東人也。有清才,能屬文,著書百餘 篇,誦經數十萬言。晚乃好道,治《墨子》之術,能令草木 金石皆為火光,照數里,亦能使身成火,口中吐火,指 大樹生草則焦枯,更指還如故。又有人亡奴藏匿軍 中者,捕之不得,博語奴主曰:『吾為卿燒其營舍,奴必 走出,卿但諦伺捉之』。於是博以一赤丸子擲軍門,須」 臾火起燭天,奴果走出,乃得之。博後乃復以一青丸 子擲之,火即滅,屋舍百物如故不損。博每作火,有所 燒,他人以水灌之,終不可滅。須臾自止之,方止行水 火中,不沾灼,亦能使千百人從己蹈之,俱不沾灼。又 與人往水上,布席而坐,飲食作樂,使眾人舞于水上。 又山間石壁上磐石,博入其中,漸見背及雨耳,良久 都沒。又能吞刀劍數十枚,及壁中出入如孔穴也。能 引鏡為刀,屈刀為鏡,可積時不改,須博指之,乃復如 故。後入林慮山,服神丹而仙去。

《朝野僉載》:北齊稠禪師,鄴人也。初落髮為沙彌,時輩 甚眾。每休暇,常角力騰趠為戲。而禪師以劣弱見凌 紿侮毆擊者相繼。禪師羞之,乃入殿中,閉戶抱金剛 足而誓曰:「我以羸弱為等類,輕侮為辱已甚,不如死 也。汝以力聞,當祐我。我捧汝足七日,不與我力,必死 于此無還志。」因至心祈之,初一兩夕,恒爾念益固。至 六日將曙,金剛形見,手執大缽,滿中盛筋,謂稠曰:「小 子欲力乎?」曰:「欲念至乎?」曰:「至。」「能食筋乎?」曰:「不能。」神曰: 「何故?」稠曰:「出家人斷肉故耳。」神因操缽舉匕,以筋視 之,禪師未敢食,乃怖以金剛杵。稠懼遂食,斯須入口。 神曰:「汝已多力,然善持教勉旃。」神去且曉,乃還所居。 諸同列問曰:「豎子頃何至?」稠不答。須臾,于堂中會食。 食畢,諸同列又戲毆禪師曰:「吾有力,恐不堪于汝。」同 列試引其臂,筋骨強勁,殆非人也。方驚疑,禪師曰:「吾 為汝試。」因入殿中,橫蹋壁行,自西至東,凡數百步,又 躍首至于梁數四,乃引重千鈞。其拳捷驍武,動駭物 聽,先輕侮者,俯伏流汗,莫敢仰視。禪師後證果,居于 林慮山,入山數千里,構精廬殿堂,窮極土木。諸僧從 其禪者常數千人。齊文宣帝怒其聚眾,因領驍勇數 萬騎,躬自往討,將加白刃焉。禪師是日領僧眾谷口 迎候。文宣問曰:「師何遽此來?」稠曰:「陛下將殺貧道,恐 山中血污伽藍,故至谷口受戮。」文宣大驚,降駕禮謁, 請許其悔過,禪師亦無言。文宣命設饌,施畢,請曰:「聞 師金剛處祈得力,今欲見師效少力,可乎?」稠曰:「昔力 者,人力耳。今為陛下見神力,欲見之乎?」文宣曰:「請與 同行寓目。」先是禪師造寺,諸方施木數千根,臥在谷 口。禪師咒之,諸木起空中,自相搏擊,聲若雷霆,鬥觸 摧折,繽紛如雨。文宣大懼,從官散走。文宣叩頭請止 之。因敕禪師度人造寺,無得禁止。後于并州營幢子, 未成,遘病臨終嘆曰:「夫生死者,人之大分,如來尚所 未免。但功德未成,以此為恨耳。死後願為大力長者, 繼成此功。」言終而化。至後三十年,隋帝過并州,見此 寺,心中渙然記憶,有似舊修行處,頂禮恭敬,無所不 為。處分并州大興營葺,其寺遂成。時人謂帝為大力 長者云。

《旌異記》:「高齊初,沙門寶公者,嵩山高棲士也。旦從林 慮向白鹿山,因迷失道。日將過中,忽聞鐘聲,尋響而 進,巖岫重阻,登陟而趨,乃見一寺,獨據深林,山門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