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7 (1700-1725).djvu/4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北傘蓋山」在澤陽谷之西,以形名。

淨居院在傘蓋山下,舊曰澤陽寺。自縣至院二十五 里,門前有水,洑流出山。始發山前,居民皆就汲。錢景 允命撥泉建亭,名曰「濟眾。」

擁翠亭在淨居院西一峰之半。上則峰巒,下則眾木 交映。亦錢景允所建。

南傘蓋山:在淨居院南,亦以形名。

《金門峰》,在傘蓋山之西。南峰之南則谼峪金門寺也。 谼峪谷在澤陽谷南八里,谷有十二峰,其景物不在 「天平下。」

爭翠峰、擎天峰、三聖峰、聚仙峰、玉柱峰、抱螺峰、黃華、 天平、谼峪諸峰,得名非一時,其命名者非一人,故其 名有相同者。「天平與此皆有玉柱峰,黃華與此俱有 抱螺峰。」

「紫霄峰」、「望帝峰。」峰上舊有金門寺,及有石洞。

聚霄峰、頂霄峰、拱翠峰、石城峰,十二峰名。或取其色, 或取峰石異狀。若「黃華」、天平諸峰之名,蓋亦如此而 已。

寶巖院,在拱翠峰下,古名「谼峪寺」,嘉祐八年改今名。 自院至縣三十里。

《隱庵》在寶巖院東半山之間,有小徑縈紆上至一大 石巖,下可容數百人。錢景允就巖葺治窗牖,以憩遊 客。

下生塔在隱庵西,後有一石巖,上有一塔,中有一下 生佛像,巖壁有「齊天保遊士題名。」

碧陰溪在隱庵西。溪之左右,喬木修竹,綠陰交合,故 云「碧陰」,蓋與黃華谷碧陰溪同也。溪上有跨玉橋,渡 溪之橋也。其西有升龍橋。

真隱洞,在碧陰溪北。自亭登山,縈紆數里方至洞。碑、 塔俱存。

棲霞谷在谼峪南十里,距縣四十里。二山相合,中有 溪水,故俗名「合澗。」泝溪而上六七里,兩山對峙,中豁 然平坦,有居民數百家,為棲霞谷。溪之陽有道院,曰 棲霞觀。

「積秀峰」在棲霞觀東南。

翠屏峰觀之正南。

順秀峰觀之西南。

蹲獸峰觀之正西。

玉霄峰觀之西北。

端萃峰觀之正北。

碧霞峰觀之東北。

「凌雲峰」,觀之又東北。

《明遠峰》觀之正東,大抵九峰之名,取其形色而已。谷 西南亂山迤邐直接山西陵川縣界。

魯班門在縣西北二十五里。二山相去五十步,其中 缺然如門,峰勢峻巧,若班所作,故名。《水經注》曰:「雙泉 出門東,其門立闕昂藏,石壁霞舉。」

倚陽山在縣西北四十里。東向平川,西臨深澗,南抵 魯班門,北至劉家梯,周圍八十里。其上平坦,水泉七 十餘處,四面石崖三層,嵯峨險峻,不可尋丈。山巔一 峰,突兀高聳,又名「蟻尖寨。」東有路,可通人行。

寶泉巖在縣西北三十里太行山半。舊傳漢夏馥棲 隱處。巖前有石井,是其所遺者,歲旱不竭,久雨不溢。 巖上九峰,如碧筍瑤篸,森列於霄漢間。筆架峰尤為 奇絕,餘峰名無傳。巖西寶泉,從峰頂而下,懸流千尺, 下成瀑布,水珠噴礡,望之如白虹,匯為仰天池。水既 澄澈,山光樹影,交映池內。池側有海棠一株,每夏初 花放,紅綠交翠,池若增而輝焉。自池東北懸梯三級, 始達於巖之坪。內。出巖西北,有小泉滴瀝,乘風飛灑, 若細雨然。巖東架木為梯,通於上巖。循巖而西,為懸 石橋,凌空構石橋架於斷壑之間,登之者若升九霄, 飄飄然動塵外之思焉。其一名「王相巖。」

大頭山在魯班門西北,乃九州之絕險,呼為殿子山。 按《水經注》云:「蒼溪水東北經魯班門,又西至偏橋東, 即林慮之矯嶺,抱犢固也,名四十五福地。」山磴上五 里餘,崖路中斷四五丈,以木為偪,橋而行。自此而上, 猶須攀蘿捫葛,則庾袞眩墜處也。

紫團山,在縣西南五十里,西抵上黨縣界。山產紫團 參。

「炒米嶺」, 語同《府志》。

聖符山俗名「拐頭。」萬曆間,知縣張崇雅改為「龍頭山。」 鳳凰山在縣東五里,即聖符山之派。峰嶺回合,頗有 清致。山下有太平寺,金元守宰多遊翫於此。

孔尖山,在縣南八十里,有淇水經其後。山尖孤聳,有 孔穴居其中,故名。

馬鞍山在縣東北三十五里曲陽社。按《圖經》云:「周回 三十里,高二里,中凹特起二峰,形如馬鞍,故名。」 大聖山,在縣南三十里三陽村後。

鳳寧山在縣東南三十里。山形秀拔,望之如鳳,故名。 萬泉山在縣東南五十里,山多泉,半山有寺曰「石門」, 寺南一泉,噴礡有聲,響振山谷,尤為奇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