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7 (1700-1725).djvu/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負來世。人始知愚公之遠大,未可測已;夸娥之神力, 何其壯哉!儻若不收遺男之助,荷從智叟之辨,則居 當困蒙,往必遇蹇,終為丈夫之淺。今者移山之功既 已成,河冀之地又以平,則愚公之道行。」客有感而歎 曰:「事雖殊致,理或相假。多岐在於亡羊,齊物同於指 馬。我」修詞而忘倦。《彼移山》之不舍,吾亦安知夫無成 與有成,諒歸功於大冶。

《感山賦》有序
宋·崔伯易

客有為余言太行之富,其山一名皇母,一名女媧,或云於此煉石補天,今其上有女媧祠,因感其說,為之賦。其辭曰:

曲轅先生從先大夫之南征,省黑許於紫霄,訪武王 於朱陵,授羅浮之《隱書》,擷三茅之神英,息肩淮泗之 濱,閉關絃歌,與世無營。一日梁園公子銅鞮處士闖 然踵門,悅然相親曰:「先生倦遊者矣,祈有異聞。」先生 不對,賓請愈勤。於是為論山中之物,山中之民,敘山 中之遺懽,詠山中之淳文。二客相視而笑曰:「先生唐 相之家,族蕃西京,京於吾鄉,駕財累程,連聯高山,見 於群經。茲其不言,疑未之行。試為先生陳之何如?」公 子贊之。處士曰:「夫《坤》厚之勢,猶一人之體,崑崙為之 首,自首而下岟?」「屹囓,無復平地,陵轢百國。有陰山 焉,橫二千餘里,北為戎狄,南為古聖之所治。測中言 之,殆吾國之乾位。昕天銅渾,周髀保章,參地之形,茲 為最詳。上正樞星,下開冀方,逢胃而畢,自柳以張。亂 則冀安,弱則冀強,起為名丘,妥為平岡,巋乎甚尊其 名。」太行挾大河於楚,東瞰北嶽,其在旁;其高也,邐迤 而上,始莫知其高也。登躡千里,昂目而前,望駭實與 夫天。當其深也,繚繞盤辟,始莫知其深也。馳朔東而 左轉垂三月而見脊,盛連延乎碣石。《傳》曰:「東海之水 不盡,而此山也,吾莫知其所極。」此其知言哉!如彼大 邦,圻鉤壤連;如彼大川,洲維浦聯。殊鄉異觀,習乎所 傳。坳然若鞍者,曰鞍山;突然若竈者,曰竈山。色黑者 黑山,形方者方山,如此之類,名何足殫?墨翟察而知 驥之貴,尸俊過而辨牛之難。穆王升由雀道而出,世 宗行自大河而還。孝明嘗登幸上黨郡,章帝以遊至 天井關。孟德北上,紀摧輪之恐;謝公西顧,引憂生之 端。阮籍失路而詠懷,劉峻懷交而發嘆。歸晉陽子惠 之便道,對二坂祖濬之祥觀,開元錫問於逢車,武德 置縣而當煩。霍褰吾襟,共附吾肘。纏午壁之勢,探長 城之口。天門揭其部分,烏嶺支其躙蹂。姑射王屋,隆 慮雷首。靡迤嶔岑,參錯飣餖。或拱其左,或捧其右。或 導其前,或贊其後。讓以奇巘,貢以重岫。曾夸娥之輸 力,攡大帝之寶授。上晻曖兮鵬擊,下砰磕兮鯨鬥。又 若王畿之外,五等諸侯,奉命守土,率屬千萬,悉面內 而騰輳,此山之形也。「汾、潞、丹、洹、滹沱、澱、易、涑、沁、淇、潼、 青源、濟、湨,奄呴將迎,縱橫漱激,安陽巨馬,出其夸白。」 「北涿度其液,觸遙阜以孤引,㶑榮光而歷羃,凝染 漸漬,裒青貯碧」,此山之容也。奠荒有神,開社有伯,以 風主威,以雲主澤,翻手熯陽,覆手霹靂,近靡百城,遠 霈萬域,暴暑亟寒,暗天一白,煙不得為瘴,氣不得為 疫。豈其幽深也?深其欲而難期;其并合也,合其力則 無敵。此山之氣候也。軒后以來,至于成王,自時建都, 遷徙不常,遠近表裡,其陰其陽。《春秋》之前,封國既多; 春秋之後,唯晉為強。大抵以兵為阻,以險為防,守不 敢弛,戰不敢忘,越至卑耳而齊相以霸,一入孟門而 平公幾亡。燕、趙、中山、衛、韓與魏,或主山東,或主河內, 或主山西,或主河外,或城其隈,或據其會,或保作咽 頸,或恃為腹心。屯留有常阻,山陽有常界,跬步之側, 萬人死之。復驅萬人,而地不少退,如羆斯林,如虯斯 壑,左顧右睨,爪牙鋒鍔,乘間薄人,肝腦塗地,以搴旗 虜將而為樂。不然,假息竊視,扞以城郭,從姬歌兒,名 琲重璞,不敢不獻,雖欲藏之,亦終歸乎攫搏。駭乎哉! 固嘗一朝之中,一舍之間,烹四十餘萬之眾,築頭顱 之山,舉長平為鼎鑊,舊「壁荒城,豆分棋錯。今千餘年, 幽陰寂寞,《此山之勢勝》也。」當時雄豪,迭指交質,行野 者非樂其野,逐獸者非即其獸。徘徊陵陸,踰跇陂阜。 裁約六國,睥睨九道。孰為龍首,孰為天竈。向背孰從, 草木。孰遘。器械,孰便憑倚。孰厚東西,孰廣南北。孰袤。 為蛇孰尾,為鸛。孰噣孰方,孰圓,孰牝孰牡。衝輪,孰敏。 沮鴈孰懋。孰利襲掩,孰利藏覆。孰此出擊,孰此入寇。 孰可徒搏,孰可騎驟,孰可啗誘。孰可斥候。孰可接戰, 敦可挑鬥。孰最恐夜,孰不欲晝。勝此孰逐,敗此孰救。 佯道孰止,乘亂孰走。孰要於邇,孰閉其後。記省在目, 陳說在口。憑軾結靷,忿豢去就。所過之邑,鸇視狼吼。 詰無不講,嚮無不偶。入軍則建旗鼓,入朝則「佩印綬, 以國試膽,以民試手,為縱橫家,隨」以此售。關警遲速, 稱畫貧富,矯尾厲角,恐愒翻構,鬼神不能窺其密,賢 俊不能糾其繆,中人主之利欲,移將相之恩舊。其後 或主或臣,建功立業,尤顯聞於後世,則有決羊腸之 險,塹此山之道,攻滎陽,代韓以威天下。應侯為秦昭 王之謀也,據敖倉之粟,杜此「山之險,距飛狐之口,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