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7 (1700-1725).djvu/1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菊譜》不能盡收也。惟入藥須用單葉味甘者,《菊譜》所 載「鄧州黃、鄧州白」是矣。嵩高山谷最多,花可入藥,葉 可作蔬,不讓南陽菊潭也。

玫瑰花,色深紫而香烈,擣去汁,同梅及糖為果餅饀 甚美。南都市中蜜漬者亦佳。《雜俎》曰:「洛中鬻花木者, 言嵩山深處有碧色玫瑰。」

夜合花白四垂,即《本草》所謂百合。此物花葉根皆四 向,故曰強瞿。凡物旁生,謂之瞿,義出《韓詩外傳》。嵩山 唐莊甚多,花紅帶黃,上有黑斑點者,《本草》所謂巷丹, 不堪食,但可供園囿玩賞。

杜鵑一名山石榴,俗名「映山紅。」土人但知俗名,故表 出之。

海棠惟紫錦色者為正,餘棠梨耳。李德裕《色木記》云: 凡花木名海者,皆海外來,今嵩有之,誰植之耶? 木槿花朝開暮落,故名日及曰槿曰蕣,猶僅榮一瞬 之義。《爾雅》曰:「椴,木槿。」郭璞註云:「別二名也。」或云:白曰 椴,赤曰櫬。《詩》「顏如舜華」即此。焦氏曰:「人生一瞬耳。志 木槿,示儆也。」

玉蘭,即辛夷之白花者,花殘以麪裹煮食之,亦酥煮 牡丹之意。《嵩山少林》,一株,今亡矣。

蓍《本草經》曰:「蓍,生少室山谷,其莖為筮,以問吉凶,故 聖人謂之神物。」《白虎通》云:「蓍之為言耆也,老人歷年 多,更事久,故能盡知也。」褚先生曰:「蓍滿百莖者,其下 必有神龜守之,其上必有青雲覆之。《易》曰:『幽贊于神 明而生蓍』。」

菖蒲,中嶽石上,一寸九節。詳《王興傳》。

黃精,陶弘景名為仙人餘糧。《別錄》云:「今南北皆有之, 以嵩山者為佳。」《博物志》云:「太陽之草名黃精,餌之可 以長生。」

薯蕷《本草經》云:「薯蕷,一名山芋,益氣力,長肌肉,久服 耳目聰明,身輕不飢、延年。生嵩高山谷。後避唐代宗 諱,改為薯藥,又避宋英宗諱,改為山藥。嵩民有從嵌 石中掘得者,形如蟠蛇,極難得。」

何首烏:《神農本草》無名,自宋開寶時始入方書。《圖經》 曰:「在處有之,以西洛、嵩山為勝。此藥本名交藤,因何 氏服而首烏,故得名焉。」唐李翱有《何首烏傳》,其效有 五:壯血氣,黑髭髮,悅顏色,健筋骨,益精髓。

天門冬《抱朴子》云:「在東嶽,名淫羊藿。在西嶽,名菅松, 在南嶽,名百部,在北嶽,名無不愈,在中嶽,則名天門 冬。」茲惟中嶽之名,通行古今者,亦以見物土之相宜 也。

朮按《六書本義》:「朮」字篆文,象其根榦枝葉之形。《圖經》 曰:今處處有之,以嵩山者為佳。蓋朮得土氣,其益在 脾,中嶽,故土位也。

葵《爾雅翼》云:「葵者,揆也。葵葉傾日不使照其根,乃智 以揆之也。」《本草》云:「生少室山。」

芍藥《本草經》云:「生中嶽川谷及丘陵。」

桔梗《本草經》云:「生嵩高山谷。」

赤箭陶弘景云:「亦是芝類。其莖如箭簳,赤色。」《本草經》 云:「生少室。」

防葵唐蘇恭云:「根葉如葵子,根香氣似防風,故名。」《本 草經》云:「生嵩高少室。」

天雄《本草經》云:「生少室山谷。」《抱朴子》云:「康風子丹法, 用羊烏、鶴卵、雀血,合少室天雄汁和丹,內鵠卵中漆 之,內雲母水中,百日化為赤水。服一合輒益壽十歲, 服一升千歲也。」

草石蠶《本草》:陳藏器云:「生嵩山石上。」

白頭翁一名「野丈人」,一名「奈何草。」《本草》云:「生嵩山山 谷及田野。」

莧:《埤雅》曰:「莧有紅莧、白莧、紫莧。」《爾雅》曰:「蕢,赤莧。」即今 紅莧是也。莖葉皆高大而見。《傳》曰:「青泥殺鱉,得莧復 生。」今人食鱉忌莧以此。

蘩:《埤雅》曰:「蒿青而高,蘩白而繁。」《爾雅》曰:「繁,皤蒿,白蒿 也。所在有之,可以為葅。嵩人呼為米蒿。」

《毛女菜》,野菜也。春月采食。嵩山有「毛女仙」,毛女洞又 有「毛女菜」,亦異。

芥,其子如粟,或曰:草謂之芥,君之視臣如草芥。《傳》曰 「磁石引鐵,琥珀拾芥」,謂此。《埤雅》曰:「芥,辛菜也。」今人望 梅生津,食芥墮淚,此五液之自外至也。慕而涎垂,愧 而汗發,此五液之自內至也。

菘:《埤雅》云:「松性凌冬晚凋,有松之操,故曰菘。今謂之 白菜。土人冬月入窖內,擁以暖糞,不使見風霜,謂之 黃芽。」范詩:「撥雪挑來蹋地菘。」

蕓臺:即油菜也。其子可榨油。種自胡來,塞外有地名 「蕓臺」,故云。土人亦謂之臺菜。

萊菔以根名,古謂之蘆菔,後世誤謂蘿蔔。或曰蘿蔔 自胡地來,氣味微似萊菔,因而同稱。陸佃云:「萊菔能 制麪毒,言來麥所服,會意也。」蘿蔔,土人亦稱胡蘿蔔。 藿。《爾雅》曰:「藿,山韭。」嵩澗谷多有,視人家所種略別。《埤 雅》曰:「薤之美在白,韭之美在黃」,皆惡其末之盛也。《齊 民要術》曰:「韭高二寸便剪。」諺曰:「觸露不搯葵,日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