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7 (1700-1725).djvu/1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洞元室,在太室之下,亦盧徵君所建。

《枕煙庭》。

《羃翠庭》二庭俱盧徵君建。

中嶽廟石闕,在廟之正南,《神道》「漢安帝元初五年陽 城長呂常造。」闕左有八分書銘,字雖剝落,尚半有可 識。

啟母廟石闕,在啟母石正南,漢安帝延光二年,潁川 守朱寵造。

《少室石闕》,在少室之東,邢家鋪西,銘盡剝不可辨。嵩 山絕無漢人碑碣,三石闕其僅見。

李拾遺祠在少室山下,以祀李渤者。

盧徵君祠在盧巖東嶺。

田遊巖宅在逍遙谷。唐高宗營建奉天宮,遊巖舊宅 直宮左,詔勿毀,榜其門曰「隱士田遊巖宅。」

仙遊門:

尋真門在逍遙谷。高宗為潘師正立精思院,又敕於 谷口特開一門,曰「仙遊門。」又於苑北面置尋真門。 獨木橋,在太室峽中。土人伐山得巨柏,棄置澗上,樵 牧往來取徑,因名。

周昭王陵在少室山,見《一統志》。

商均墓在登封縣南。見《郡志》。

潁考叔墓,在太室西。

許由墓在箕山之巔。《太史公》曰:「予登箕山,其上蓋有 許由塚云。」

巢父墓與「箕山」相近。

周聖墓在少林寺。見《舊志》。

京兆王墓在嵩山上。按《魏書》:「王景穆皇帝孫也,諱太 興。除守衛尉卿。因患病,佛前乞願。若病痊,即捨王爵 入道。未幾愈,遂請為沙門。更名僧懿,居嵩山,終葬山 頂。」

魏,《裴植墓》。「植歷官度支尚書,表請解官隱嵩山,世宗 不許。尋以怨望被譖誅死。遺令子弟,命盡之後,剪落 鬚髮,被以法服,以沙門禮葬於嵩高之陰。」

蕭贊壽陽公主墓贊本蕭寶卷遺腹子。寶卷滅後,蕭 衍納贊母吳氏宮中,生贊以為己子,封豫章王。及長, 其母告之以實,贊遂奔魏,為寶卷追服,三年喪。歷官 太尉,尚莊帝妹壽陽長公主。後爾朱變作,公主以持 節遇害,贊棄官為沙門,尋卒。普泰末,命以王禮與公 主合葬嵩山。

漢張伯雅墓在馬領山之東,碑云「德字伯雅,河南密 人也。」詳《水經注》。

晉潘岳父子墓,俱在太室北。

唐盧殷墓。殷,登封縣尉,卒葬嵩山之下,韓文公為作 《墓誌銘》。

五代漢高祖睿陵,《五代史》云「在告成」,《一統志》云「在測 景臺之左。」

宋太祖父昭武皇帝《永安陵》。

宋太祖《永昌陵》。

宋太宗《永熙陵》:

宋真宗《永定陵》:

宋仁宗永昭陵:

宋英宗《永厚陵》:

宋神宗永裕陵。

宋哲宗永泰陵。已上八陵俱在太室之北麓、鞏縣之 西南。

宋郢國張公墓在登封縣。見《琬琰集》。

宋趙普墓在太室北麓,鞏縣西南。普,宋名相。

宋曹彬墓在太室北麓,鞏縣西南。彬,宋名將,見《一統 志》。

蓮花池宋陵寢所在,種蓮於此。

天池,在太室中峰巔,其水甘冽,冬夏不涸。庾開府《溫 湯碑》曰:「嵩山三仙之館,不孤擅於天池。」即指此。 洗耳池,巢父洗耳處。曹子建贊曰:「池主是讓,以水為 濁。」

京兆王池,在太室頂。魏京兆王居嵩山時所鑿。 飲鶴池,在子晉峰上,王子晉飲鶴處,或曰在緱山。 雙龍井,在逍遙谷老君洞側。

地產玉膏。《山海經》云:「少室之山,其上多玉。」郭璞註云: 「北山巔有白玉膏,服之即得仙道,世人不能上也。」 玉漿生嵩山北大穴,一名玉液,一名瓊漿。

白石英,石之似玉而有光澤者,六稜如削,大者徑二 三寸,小者如指,長短不一。《輿地志》云:「少室崖頭下石 室中有水,多白石英。」《本草經》云:「久服輕身延年。」 雲母,《嵩高山記》云:「少室山有雲母井,出雲母。」《荊南志》 云:「取雲母者,候雲頭出處,於下掘之,無不大獲。」 石髓,生嵩山北大穴中。

石脂,陶弘景云:「黃石脂生嵩山,色如鶯雛。黑石脂生 潁川陽城。」《吳普》曰:「五色石脂,一名五色符。黃符生嵩 山,白符、赤符俱生少室。」

石鍾乳《名醫別錄》云:「石鍾乳生少室山谷。」《本草註》云: 「凡乳生於深洞幽穴,皆龍蛇潛伏。石乳者,其山洞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