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4 (1700-1725).djvu/4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太始四年春三月行幸泰山壬午祀高祖於明堂以配上帝因受計癸未祀孝景皇帝於明堂甲申修封丙戌禪石閭

按:《漢書武帝本紀》云云。

征和四年春三月上耕於鉅定還幸泰山修封庚寅祀於明堂癸巳禪石閭

按:《漢書武帝本紀》云云。

後漢

光武中元元年春正月東巡狩二月登封泰山禪梁父

按《後漢書光武本紀》,中元元年春正月丁卯,東巡狩。 二月己卯,幸魯,進幸泰山。辛卯,柴望岱宗,登封泰山。 甲午,禪於梁父按《祭祀志》,建武三十年二月,群臣 上言,即位三十年,宜封禪泰山。詔書曰:即位三十年, 百姓怨氣滿腹,吾誰欺?欺天乎?曾謂泰山不如林放, 何汙七十二代之編錄?桓公欲封,管仲非之。若郡縣 遠「遣吏上壽,盛稱虛美,必髡,兼令屯田。」從此群臣不 敢復言。三月,上幸魯,過泰山,告太守,以上過故,承詔 祭山及梁父。時虎賁中郎將梁松等議:「《記》曰『齊將有 事泰山,先有事配林』,蓋諸侯之禮也。河嶽視公侯,工 者祭焉。宜無即事之漸,不祭配林。」三十二年正月,上 齋夜,讀《河圖會昌符》曰:「赤劉之九,會命岱宗,不慎克 用,何益於承?誠善用之,姦偽不萌。」感此文,乃詔松等 復案索《河》《雒》讖文,言九世封禪事者,松等列奏,上許 梁松等奏,乃求元封時封禪故事,議封禪所施用。有 司奏:「當用方石,再累置壇中,皆方五尺,厚一尺,用玉 牒書,藏方石牒厚五寸,長尺三寸,廣五寸,有玉檢。又 用石檢十枚,列於石傍」,東西各三,南北各二,皆長三 尺,廣一尺,厚七寸。檢中刻三處,深四寸,方五寸。有蓋 檢用金縷五,周以水銀和金以為泥。玉璽一方寸二 分,一枚方五寸。方石四角又有距石,皆再累,枚長一 丈,厚一尺,廣二尺,皆在圓壇上。其下用距石十八枚, 皆高三尺,厚一尺,廣二尺,如小碑環壇立之。去壇三 步,距石下皆有石跗,入地四尺。又用石碑,高九尺,廣 三尺五寸,厚尺二寸,立壇丙地,去壇三丈以上以刻 書。上以用石功難,又欲及二月封,故詔松欲因故封 石空檢,更加封而已。松上疏爭之,以為:「登封之禮,告 功皇天,垂後無窮,以為萬民也。承天之敬,尤宜章明; 奉圖書之瑞,尤宜顯著。今因舊封,竄寄玉牒故石下, 恐非重命之義。受命中興,宜當特異,以明天意。」遂使 泰山郡及魯趣石工,宜取完青石,無必五色。時以印 工不能刻玉牒,欲用丹漆書之。會求得能刻玉者,遂 書書祕刻方石中,命容玉牒。二月,上至奉高,遣侍御 史與蘭臺令史將工先上山刻石。文載藝文二十二日辛 卯,晨燎,祭天於泰山下,南方群神皆從,用樂如南郊, 事畢將升封。或曰:「泰山雖已從食於柴祭,今親升告 功,宜有禮祭。」於是使謁者以一特牲於常祠泰山處 告祠泰山,如親耕貙劉、先祠、先農、先虞故事。至食時 御輦升山,日中後到山上更衣,早晡時即位于壇,北 面,群臣以次陳,後西上。畢位,升壇。尚書令奉玉牒檢, 皇帝以寸二分璽親封之。訖,太常命人發壇上石。尚 書令藏玉牒已,復石覆訖,尚書令以五寸印封石檢。 事畢,皇帝再拜,群臣稱萬歲。命人立所刻石碑,乃復 道下。二十五日甲午,禪祭地於梁陰,以高后配,山川 群神從,如元始中北郊故事。

章帝元和二年二月有事於岱宗

按《後漢書章帝本紀》:「元和二年春二月丙辰,東巡狩。 辛未,幸泰山,柴告岱宗,進幸奉高宗祀五帝於汶上 明堂。」按《祭祀志》:「元和二年二月,上東巡狩,將至泰 山,道使使者奉一太牢祠帝堯於濟陰城陽靈臺。上 至泰山,修光武山南壇兆。辛未,柴祭天地群神如故 事。壬申,宗祀五帝於孝武所作汶上明堂。」

安帝延光三年二月有事於岱宗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延光三年「春二月丙子,東巡狩。 辛卯,幸太山,柴告岱宗。壬辰,宗祀五帝於汶上明堂。」

明帝三幸岱宗

按《三國志。魏明帝本紀》。不載按《岱史》,「魏明帝東巡 狩,凡三至岱宗。所過存問高年,恤疾苦,或賜穀帛。」

北魏

顯祖皇興二年遣官祀東嶽

按《魏書顯祖本紀》不載。按《禮志》,「皇興二年,以青、徐 既平,遣中書令兼太常高允奉玉幣祀於東嶽。」

高祖太和十九年遣使祀岱嶽

按:《魏書高祖本紀》:「太和十九年四月己未,行幸瑕丘, 遣使以太牢祠岱嶽。」

太宗貞觀十一年將有事於泰山遣官行山上七十二君壇跡命集名儒議禮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禮樂志》:太宗已平突厥, 年穀屢豐,群臣請封泰山。太宗初頗非之。已而遣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