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4 (1700-1725).djvu/3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不竭,無異凡水。《法苑》所稱「醴泉」,今失所在。

王母池,一名「瑤池」,在嶽之南麓。池水之源,乃岱嶽山 澗之水也。自黃峴嶺會石經峪、水簾洞諸源,匯而為 斯池焉。昔黃帝建觀岱嶽,遣女七人,雲冠羽衣,修奉 香火,以迎西王母,故名。

玉女池,在嶽頂元君祠右,甘冽,四時不涸,一名「聖母 水池」,豫章謝廷傑勒石。

白龍池,在傲來山。址廣數尋,深不可測。池上有龍神 祠,歲旱禱雨輒應。明按察黃鰲刻石曰「霖原。」

封家池在嶽南麓封家墅中,通白鶴泉之下流,涓涓 匯焉。

渿河:源出嶽頂西南諸谷,匯為西溪。由白龍池出大 峪口,南流入泮河,會汶水以達於漕水。

梳洗河源出黃峴嶺,諸谷之水匯為中溪,過王母池, 池上有「王母梳妝樓」,故名。其水由州東南會泮河入 汶水。

泮河:源出嶽頂西桃花峪諸水,轉州治東南二十里 入汶。

汶河其源有三:一出嶽之東麓萊蕪縣原山,一出萊 蕪縣寨子村,皆經徂徠山之陽。一出嶽北仙臺諸谷 之水,西流經徂徠山陰,會泮水南流三十里曰「大汶 口。」又西南經汶上縣以達漕河。

東溪,其源出嶽陽登仙臺下及青山諸水。《經漢明堂》。 西溪,其源出嶽頂以西諸水,會百丈崖、白龍池。大峪。 中溪,其源出黃峴嶺下會諸谷之水。

鷹愁澗在十八盤下。

投書澗在凌漢峰下。以胡安定投家書於此,故名。何 東魯刻李果八分書「澗名」三大字於石。

《三汊澗》,在嶽北,凡三交流,而分逝東西。

香井在嶽南古嶽廟前。伍緝之《從征記》曰:「泰山廟前 有大井,水極香冷,異於凡水。」朱曰藩詩曰:「廟前香井 識投錢」,蓋謂此也。

天井在嶽之東北十里許,廣數畝,匯諸峪之水,由東 轉南,入於汶河。又曰「天井灣。」

龜兒灣在嶽之陽。

《黑水灣》在嶽之西。

忽雷灣在西溪。天將雨時,每聞雷聲迅發於此。 飲馬灣:在西溪。

天井灣:一在嶽北,一在西南。

《虯在》灣在王母池上,奇石可愛。呂純陽詩曰「無賴蛟 虯知我字」是也。

鑼鼓灣在大峪西溪。俗傳:七月中元日有聲如鑼鼓。 《遺蹟紀石閭漢書》曰:「武帝封泰山,禪石閭。」應邵曰:「石 閭在泰山下,南方士言仙人閭。」《泰山記》曰:「山頂西巖 為仙人石閭。」今莫詳故址。

登封臺有二,其一在嶽頂,相傳為古帝王登封所築, 今為玉帝觀,臺下小碣題曰「古封禪壇。」其一在日觀 峰,相傳為宋築,石函方丈許,亦題刻曰「古封禪壇。」蓋 古封壇而并以禪言,誤矣。俗曰寶藏庫,以所瘞金書 玉簡云。《管子》曰:「無懷氏封泰山,刻石紀功。」國儉《角賦》 曰:「黃帝會群臣於泰山,作清角之音。」《史記》曰:「古者封 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記者十有二焉。」 昔無懷氏在伏羲之前,封泰山,禪梁父。李奇曰:「無懷 氏為封禪之始。」《淮南子》曰:「上古之王,封泰山,禪梁父, 七十餘聖,由諸家之說。」則封禪肇自古帝王,非始於 秦也。而《文中子》乃云:「封禪非古,諸儒皆韙之。」則彼諸 家之說,豈當時附會以中世主之侈心乎?茲並存之, 以表古蹟。

周明堂在嶽之東北山谷聯屬四十里,遺址今尚存。 旁有谷山寺,其形勝具金党懷英《學士寺記》。

漢明堂在嶽趾東南,去州治十里。武帝元封間,用齊 人公玉帶所獻圖創焉。其上有元人題刻「明堂故基」 四字。其地舒衍,突起一石岡巔平而高四丈許,週三 畝許。後枕嶽麓支山如扆障,而左右如衛從然。澗水 縈迴,南會於汶。遙望徂徠諸山,如列屏案。當時朝會 規模,宛然在目。

長城鉅防在泰山西,緣河千里餘,至琅邪臺入海。蘇 代說燕曰:「齊有長城鉅防。」《韓非子》曰:「長城鉅防,足以 為基。」《齊記》云:「齊宣王乘山嶺之上築長城,東至海,西 至濟州千餘里,以備楚。」《括地志》云:「長城西北起濟州 平陰縣,緣河歷泰山北岡,上經濟州淄川,即西南兗 州博城縣北。東至密州琅邪臺入海。」《竹書紀年》云:「梁 惠王二十年,齊閔王築防以為長城。」今泰山西北有 嶺鋪,俱名長城,遺址尚存。

望仙臺:在州治東北三十里,漢武帝築。

鳳凰臺在登封門外。漢宣帝時,鳳凰集泰山,故名。 舞鶴臺,唐高宗築。按《唐書》,「高宗築封祀壇於泰山南 四里,如圓丘。又詔立登封、降禪、朝覲之碑,名封祀壇 曰舞鶴臺,登封壇曰萬歲臺,降禪壇曰景雲臺。」今皆 頹莽,而碑亦堙沒。

社首壇在嶽南二里許,曰社首山,聯屬蒿里,前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