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3 (1700-1725).djvu/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冀以及枯洚之南,率皆穿西山踵趾以行。及其已過信洚之北,則西山勢斷,曠然四平。蓋以此地謂之「大陸」 ,乃與下文「北至大陸」 者合。

島夷皮服,夾右碣石,入于河濟。河惟兗州。

東南據濟,西北距河。此下八州發首。言「山川」者,皆謂境界所及也。「據」,謂跨之。距,至也。

《九河既道》,

《釋水》載九河之名云:「徒駭太史,馬頰覆釜,胡蘇簡潔,鉤盤鬲津。」蔡傳按:徒駭河,《地志》云。滹沱河,《寰宇記》云在滄州清池南,許商云在平城。馬頰河,《元和志》在德州安德、平原南東,《寰宇記》云在棣州滴河北,《輿地記》云即篤馬河也。覆釜河,《通典》云在德州安德。胡蘇河,《寰宇記》云在滄之饒安、無棣、臨津三縣,許商云在東光。簡潔河,《輿地記》云在臨津。鉤盤河,《寰宇記》云在樂陵東南,從德州「平昌來」,《輿地記》云在樂陵。鬲津河,《寰宇記》云「在樂陵東,西北流入饒安。」許商云「在鬲縣」,《輿地記》云「在無棣。」太史河不知所在。自漢以來,講求九河者甚詳,漢世近古止得其三,唐人集累世積傳之語,遂得其六,歐陽忞《輿地記》又得其一。或新河而載以舊名,或一地而互為兩說,要之皆似是而非,無所依據。至其顯然謬誤者,則班固以滹沱為徒駭,而不知滹沱不與古河相涉;樂史《馬頰》乃以漢篤馬河當之。鄭氏求之不得,又以為「九河,齊桓塞其八流以自廣。」夫曲防,齊之所禁塞,河宜非桓公之所為也。河水可塞而河道果能盡平乎?皆無稽考之言也。惟程氏以為「九河之地已淪于海」,引碣石為九河之證,以謂今滄州之地,北與平州接境,相去五百餘里,禹之九河,當在其地,後為海水淪沒,故其跡不存。方九河未沒於海之時,從今海岸東北更五百里平地河播為九,在此五百里中。又上文言「夾右碣石」,則九河入海之處,有碣石在其西北岸。九河水道變遷,難於推考,而碣石通趾頂皆石,「不應仆沒。」今兗、冀之地,既無此石,而平州正南有山而名碣石者,尚在海中,去岸五百餘里,卓立可見。則是古河自今以為海處,向北斜行,始分為九,其河道已淪入於海明矣。漢王橫言:「昔天常連雨,東北風,海水溢西南出,浸數百里,九河之地,已為海水所漸。」酈道元亦謂「九河、碣石,苞淪于海。後世」儒者知求「九河」於平地,而不知求碣石有無以為之證,故前後異說,竟無歸宿。蓋非九河之地,而強鑿求之,宜其支離而不能得也。大全孔氏曰:「河分為九道,在此州界平原以北是新安」陳氏曰:「禹疏九河,不過因河之勢,自分而疏通之耳,非自分之也。」

雷夏既澤,灉沮會同。

《雷夏》,澤名。灉、沮二水會同此澤。《地理志》云:「雷澤在濟陰城陽縣西北。」蔡傳灉水。曾氏曰:《爾雅》:「水自河出為灉。」許慎云:「河灉水在宋。」又曰:「汳水受陳留浚儀陰溝,至蒙為灉水,東入於泗。」《水經》:「汳水出陰溝,東至蒙為狙獾。」則灉水即汳水也。灉之下流,入于睢水。沮水,《地志》:「雎水出沛國芒縣睢水,其沮水歟?」晁氏曰:「《爾雅》云:『自河出為灉,濟出為濋』。求之於韻,沮有楚音。二水河、濟之別也。」二說未詳孰是。會者。水之合也。同者。合而一也。大全王氏炎曰:沮出濮陽,灉出曹州,二水勢均,故曰會同。陳氏《經》曰:「兗略不及山,知多平地,河患為甚也。」

桑土既蠶,是降「丘宅土。厥土黑墳,厥草惟繇,厥木惟 條,厥田惟中下,厥賦貞作,十有三載乃同。」厥貢漆絲, 厥篚織文。浮于濟、漯,達于河。

順流曰浮。濟、漯兩水名,因水入水曰「達。」《地理志》云,「漯水出東郡東武陽縣,至安樂千乘縣入海,過郡三,行千二十里。」其濟則下文具矣。蔡傳程氏以為此乃漢河與漯殊異,然亦不能明言漯河所在,未詳其地也。

海、岱惟青州。

東北據海,西南距岱。蔡傳《岱》泰山也。在今襲慶府奉符縣西北三十里。

嵎夷既略,《濰》《淄》其道。

《地理志》云:「濰水出瑯琊箕屋山,北至都昌縣入海,過郡三,行五百二十里。淄水,出泰山萊蕪縣原山,東北至千乘博昌縣入海。」

厥土白墳,海濱廣斥。厥田惟上下,厥賦中上。厥貢鹽 絺,海物惟錯。岱畎絲、枲、鉛、松、怪石。萊夷作牧。厥篚檿 絲。浮于汶,達于濟。

《地理志》云:「汶水出泰山萊蕪縣原山,西南入濟也。」

海岱及淮惟徐州。

東至海,北至岱,南及淮。

淮沂其乂,蒙羽其藝。

《地理志》云:「沂水出泰山蓋縣臨樂子山,南至下邳入泗,過郡五,行六百里。淮出桐柏山,蒙山在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