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1 (1700-1725).djvu/1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五洞所苦者,以兵餉月米三斗過甚耳。然歲給白蟲鋪米,每洞月八斗,他於平溪驛剩餘徵二十二兩,皆可足餉。我為若通之,毋為信所誣也。」 苗皆服而坐信罪,《新法》竟行。

熹宗天啟五年,苗寇甚熾。巡撫傅宗龍請練兵禦之。報可。

按《明外史土司傳》:「天啟五年三月,巡撫傅宗龍奏,苗寇日披猖,地方受害。乞敕偏沅撫臣移鎮偏橋,勿復回沅。凡思石偏鎮等處,俾練兵萬餘人,平時以之𠞰苗,大征即統為督臣後勁,庶苗患寧而西賊之氣亦漸奪矣。報可。」

鎮遠府部藝文一

《遊鐵溪記》
明·祁頫

鎮遠多佳山水,其去郭而近者,鐵溪為勝。鐵溪,士大 夫南遷者多遊焉,或不得遊,則有為恨者矣。弘治己 酉春三月,予與其郡太守周君梁石纂修《純皇帝實 錄》,歸自貴藩。二守何君健之以出遊為請,予許之。是 月二十五日,步出江滸,登小舟,順流而東。路左有亹 焉,兩山夾峙,水自中出,即鐵溪也。遂舍舟上馬,循溪 而入,見水中有巨石,頹然下瞰如屋。梁石指曰:「此吾 舊時與諸君觴酌之所也。」乃敕從者置酒殽以俟。因 躍馬去,可二里,東望煙靄中有三峰鼎立如畫。予望 久之,梁石與健之先行,予瞠焉後。每遇幽勝處,輒徘 徊頫仰不忍去。山初入,四望如堵,忽又通豁,其巖石 往往相傾仆,如墮其下洞穴淺深不一,可坐可臥。山 之趾,眾水交流,匯而為淵,激而為瀨,群鯈往來,歷歷 可數也。行七八里,至山阨處,梁、石二人立馬上,迎而 謂曰:「溪流斷於此矣。」予笑曰:「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 時」,唐人得意處,今得之,乃旋焉。每渡澗,爭先以驩,馬 躍水激,衣袂為濡。因與梁石聯句,汎濫及前事。酒罷, 各上馬,循舊路至前所,指石屋下,殽核具陳,簫鼓間 作。酒酣,健之限韻索詩,予連賦十餘律,梁石不欲速 就。予賦詩嘲之,又令健之舉杯逼之,梁石應聲曰:「水 色山光滿酒杯,鵝黃小甕更須開。日頭欲下吾當去, 詩句未成君莫催。」用予韻也。於是予與梁石皆醉甚, 健之命拏舟以來,三人者共載而出,抵郡,漏下初刻 矣。

《雲臺山記》
張拱樞

雲臺山在縣之西北,去城二十里。儉從望元關入山, 皆深澗幽壑,古木崇嶺。山形四面削成,獨迥出於層 霄之半,俯瞰萬山,羅列如兒孫。左峙塔山,右對彌勒 堡。山腰有石洞,擊之若鐘鼓聲。山腰之旁有龍泉,紆 逕而右會自垛河遶其山麓,絕壁有白雲洞,如哆吻 張齶,盤旋而入。朝夕間雲往來山巔,如臺隍然,因得 名焉,人蹤從不到,相傳其中猛虎毒蛇與通臂猿山 道士及奇形猓彖之獸甚夥。隆慶丁卯之歲,白雲徐 道人與周惠登氏學養生,固元牝,結廬於望元關者 十載。一日謂惠登曰:「赤城天姥,古人曾經開闢。矧此 山相去幾許,而顧使之沉淪於蠻煙瘴雨間乎?吾願 捨身以入,如聽木魚有聲,則登此山,不則為虎狼吻 矣。」言訖,㩦木魚以往,散石灰以誌其跡。越三日,山頂 魚聲響應於谷。惠登曰:「吾友達山矣。」即持缽沿灰跡 以行,攀援而上,遂登巔。道人瞑雙目,誦《皇經》,端坐古 柏樹下,惠登手拍其肩曰:「我來矣。」相顧大笑,而此山 遂樂,有千秋知己矣。越數十年,道人趺坐而逝。有石 嶄然壁立,即其蟬蛻處,後人顏之為「遺真亭」也。明末 戎馬生郊,苗叛寇訌,遠近人多避秦於山,山靈貽誚。 戊戌之秋,余與宋子次梅重理舊業,讀書其上者若 而年。雞鳴風雨,露飲霞餐,罔或間。時乎洗眼看山,則 與領其要;時乎掉頭看雲,亦不堪持贈人用。是山之 得名,有以副其實也。因縷筆而為之記。

鎮遠府部藝文二

《過鎮遠》
明·何景明

地僻光搖落,空亭長綠莎。山川連蜀道,市井雜彝歌。 旅篋衣裳少,秋程風雨多。無人相問訊,盡日撫寒柯。

古郡青山下,經過駐使車。土官迎詔拜,蠻客望城遮。 疊嶂營孤壘,清江繞百家。晚來官署裏,獨坐詠《皇華》。

寥落古城池,斜光照戍旗。關臨苗子寨,洞入長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