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0 (1700-1725).djvu/8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屋常有光。及長,長耳方頤,長目闊面。緬人皆黑漏,體 獨白面,雄軀恢闊沉摯,狡譎機變,信賞必罰,又善撫 其眾,降者必恤。金象土地無所吝,故孑然亡命,拓地 數千里,亦彝人之傑也。

羅岷山極高峻,下臨瀾滄江,巖上常有飛石下擊,每 以為野獸躧踏者,不之異也。昔有一商,偶以他事至 山頂,夜宿巖上,親見。將曉時,石自江中飛上雲霧中。 此事出《南園續錄》,似非無據,但與舊志「高僧舞石」之 說迥異,故並記之。

《孟告》去猛密止百里,通寶井金廠之後。其地產大樹, 葉如車輪,彝人取以覆屋。

永昌府部外編

《通志》:「唐永徽間,有一老僧美髯,戴赤蓮冠,衣袈裟,持 缽至蒙舍細奴邏家乞食。時奴邏父子耕巍山下,姑 婦往餉,見僧乞食,遂食之。再炊往饁,僧坐不去,持饁 中道,僧已先在,復向乞食,姑婦驚怪,又食之。返而復 炊,持饁具至巍山,則見僧坐磐石,前有青牛,左有白 馬,朱鬣,右有白象,各馴伏,上覆雲氣。雲中有二童子」, 一執鐵杖於左,一執金鏡於右。姑婦驚喜,再供之。僧 問何所願,二女不知。僧曰:「奕葉相承。」二女趨奴邏等 至,則但見五色雲中一人持缽而坐,彷彿見二童子, 唯餘磐石上衣痕及象馬牛之跡。

五代時,趙善政居浪穹天馬山下。其山左澗有水,右 澗無水。有樵青神者,善鬼法,眾樵謂之曰:「若能分水 於右澗乎?」青神曰:「不難。」遂以斧柯觸右澗,水湧出,與 左澗均。人居在右者,咸利之,遺跡尚存。

永昌施甸長官司,舊廣彝州也,地名「鐵毛嘴」,有眢井, 深窅莫測。弘治戊午冬,有莊指揮出獵,縱一鶻搏雉, 雉入井,鶻隨雉入。莊命左右逐之。至井邊鶻,雉復騰 起,聞井中「嗚嗚」有聲,徐察之,人聲也。莊命引繩下曳 之,乃一婦人,遍體衣觸風皆碎,氣息僅存。徐餉以粥, 逾月乃言其為大理楊拱妻張也,從夫貨易於施甸。 夫素惡婦,紿以歸寧,至井邊,縳手足,推入,尋下大石, 有崖蔽之,得不死。俄而繩索漸斷,掬水以飲,經四十 餘日,既而髮脫殆盡。莊以白於直指,直指杖其夫而 歸張於母家。

隆慶末年,隴川有白彝,夫婦入山伐竹,剖其中有水, 水中有生魚六七頭,持歸烹食,夫婦皆化為虎,殘害 人畜不可勝計。百方阱捕,竟不能得。

萬曆初年,解州俞保補戍騰越,妻王氏,頗識書,日將 粒米作信香,旦夕禱於關帝。誦《詩》曰:「信香一粒米,客 路萬重山。一香一點淚,流恨入蕭關。」終歲米積若干。 俞保在伍,一夜聞關帝呼曰:「汝婦虔誠,汝欲歸否?」保 伏地乞歸。呼令揪馬馳行,獵獵風聲,已落平沙中。天 曉,乃知為解州城外。抵家叩戶,王氏驚疑保道所以, 方出抱哭,隨詣廟謝。明日赴州言狀,移文騰越查之。 保離伍僅一日,而伍簿復有「關聖免勾」四字,保軍遂 得免。

南甸丙弄山在司東十里。昔有僧自大理來此,坐化 形變為石。後經兵燬,止存其首。土人祀之。